揭秘 | 听音乐猜歌名就能赚钱?反复横跳的“提现软件圈套”骗了多少人?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自己是不是被骗了?刘女士在网上提出了疑问,随后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一些人称之为“提现软件圈套”——看似答题越多赚钱越多,但任务难度越做越高,且始终无法提现。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像“点点猜歌”这类号称“答题赚钱”“猜歌赚钱”的软件还有不少,它们往往打出“轻轻松松赚钱”“新人下载即可获得大额红包”“不看广告也能赚到钱”“提现到账无门槛”等广告语,吸引人们下载App答题、做任务。不少人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最终根本无法提现或仅能提现几元钱甚至几毛钱。一些人大呼:上当。

  1、提现功能夸大其词,引流盈利才是目的

  天津的蔡先生和刘女士有一样的经历。他告诉记者,下载“点点猜歌”后,其任务显示“连续登录10天,每天猜对80题就可以提现300元”,但等满10天做完任务准备提现时,“点点猜歌”又提出要“猜对5000首歌”才能提现。蔡先生果断卸载了该软件。

  那么,“猜对5000首歌”是否就真的可以提现呢?

  “根本就不可能提现。”来自北京大兴的肖女士说,她费尽千辛万苦答题做任务,“点点猜歌”答题的任务越来越难,到第4700个左右的猜歌环节时,开始出现泰语等非中文歌曲,还有不少题目没有正确答案。完成5200首歌时,软件显示已达到猜歌数量上限,但仍无法提现。

  肖女士告诉记者,她立即联系“点点猜歌”软件的客服。客服表示,该软件后续版本还在开发中,目前没有解决办法。“也就是没法完成提现,根本就是骗人的,骗取流量,浪费用户的时间。”

  今年国庆假期,记者根据刘女士的指引,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点点猜歌”软件,发现该款软件已经下架。而10月18日记者再次搜索时,发现一款名为“点点猜歌-领现金”的软件可以下载。刘女士告诉记者,“点点猜歌-领现金”和“点点猜歌”的外观、图像都差不多,广告、玩法也相似。

  在“点点猜歌-领现金”的软件评论中,两极分化严重,有评论说“非常好玩,几百多块钱一下子就提现了”“猜歌类游戏锻炼大脑,一款超好用的软件,快来下载吧,益智健脑”,这些评论均打了5星;也有评论说“不行的,建议别下载,永远只能提0.3元,根本提不了多的”“太差了,说好5天做好任务就可以领到300块钱,我做任务做完了没领到”,这些评论均打了1星。1500多条评论,平均分为2.5分。

  实际上,类似的做任务、答题提现软件还有不少。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中看到不少“看小说提现”“听歌提现”的广告以及博主推荐视频,大多配文“赚零花钱了,操作简单,快去试试吧”。

  在手机应用市场,记者搜到多款猜歌提现软件,如“猜歌达人秀”“猜歌大神”等。这些软件的评分多在1至2分左右,评论区中充斥着“无法提现”“骗子软件”的差评。

  记者调查发现,手机提现软件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软件本身为用户提供实质性服务,提现作为引流的附属功能,吸引用户下载使用软件,这类软件通常是较为知名公司的产品,可以提现,但是金额较少,与其广告宣传并不相符。例如“番茄小说”以提供免费小说阅读为主要服务内容,有用户表示在看了700多个小时后仅提现15元。

  “虽然提现的金额与广告相差甚远,但是自己使用的初衷是看小说,因此没有觉得被欺骗,使用体验还是可以的。”一位用户说。但也有用户因提现金额与预期相差较大而感到不满。

  第二类是软件仅以提现为目的吸引用户,用户通过不断地做任务、游戏和观看广告完成时长来赚取提现金额,积累到应用规定金额时再提现。但用户普遍反映无法成功提现:完成一项任务后,这类软件会不断提高提现要求。

  据记者观察,大部分提现软件都存在虚假宣传、夸张宣传的问题,引流盈利才是软件公司的真正目的,大量用户根本无法提现,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任何奖励。

  2、明星代言真伪难辨。虚假宣传诱导广告

  据了解,一些提现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诱导用户分享,或通过一些页面设计“伎俩”,让用户无意识地下载插件或跳转页面。

  一位使用过多款提现软件的网友“深藏blue”说,提现软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充斥大量广告,且有很多诱导广告,例如在屏幕上出现虚假的关闭页面选项,用户一旦触碰就会自动下载广告中的软件。

  “深藏blue”说,其最初相信提现真实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的软件刚开始确实可以提现,比如提现0.3元;二是界面上方会不断地出现“某某(用户昵称)提现500元成功”的弹幕。“现在想想,这都是软件企业的套路,其盗用用户微信头像做虚假宣传。”

  在“知乎”相关问题下方的评论中,记者发现,有很多用户都在完成1000至2000首歌曲猜题或一定量的任务后发现不能提现,评论中没有成功提现较大金额的情况。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一些提现软件不乏由明星代言,但代言的真伪有待考证。

  天津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本来是不太相信提现软件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但看到明星代言后,觉得有一定的可信度。他下载了一个看视频广告的提现软件,不停地做任务,任务要求也不断提高,后来要求看9.8万个视频广告才能提现,这让他幡然醒悟:自己永远吃不到这份“免费午餐”了。

  多位受访者说,一些不良软件开发者打着“休闲赚钱”的名义,利用用户渴望轻松赚钱的心理,用夸张的宣传语或诱导式的广告引人下载软件,骗取下载量和流量,希望广大网友擦亮双眼,切勿上当受骗。

  3、行政部门监管处罚,情节严重或构犯罪

  8月30日,新浪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发布信息显示,平台上与“提现”相关的投诉有近20万单。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段英子直言:“如果提现软件宣传的提现条件引发用户误解从而引导其下载,而这款软件在实际使用时却无法实现提现功能,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者虚假广告。”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违反者,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诱导分享、诱导下载以及虚假宣传等作为商家的营销手段,如果是隐瞒真实情况,欺骗消费者,或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可向服务者要求赔偿。”郑宁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分析说,从广告法角度来讲,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管,进行相应处罚;

  从合同法来讲,虚假宣传的内容若构成合同条款,且商家不以履行合同而以欺诈为目的,则可能构成合同欺诈,消费者既可以主张其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来讲,虚假宣传欺诈构成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分可能构成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可以起诉;从刑法角度来讲,若构成合同欺诈,其中不以履行合同为目的,单纯诱骗消费者的情况,严重者可能构成刑法上的合同诈骗,可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软件以“提现”为噱头,欺骗消费者,为软件引流的现象,郑宁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该类违法情形众多,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二是该类违法行为成本低、收益高,利益驱动使得这种现象难以管制杜绝。

  采访中,不少用户提出疑问:对于这类提现软件,手机应用市场平台难道没有监管责任吗?

  对此,刘德良表示,从法律上来讲,通常情况下平台没有主动监管的义务,但是针对屡遭投诉的提现软件,平台应采取相应措施,查证属实则可采取要求被投诉软件下架、限制被投诉软件进入应用市场等措施。若针对屡遭用户投诉的软件,平台拒不履职,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刘德良说,从机构监管层面来看,无论是工商监管、广告执法机关监管还是平台内部监管,面对提现软件换“马甲”反复上架的情况,都存在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若想根除这种现象,刑法介入是有必要的。

  尽管对于单个用户来讲,提现软件涉嫌诈骗的金额不多,但涉嫌诈骗的人数众多,也可能构成合同法上的诈骗。一旦构成诈骗,公安机关介入,将其作为刑事案件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可能是最有震慑作用和最终的手段。

  郑宁提醒,在鱼目混珠的手机应用市场中,针对提现软件虚假宣传、诱导下载的现象,在有关部门加强规范整治的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擦亮双眼。要规避“天上掉馅饼”的心理,面对诱惑冷静分析,谨防掉入虚假宣传的陷阱,以免浪费时间为不良软件贡献流量。遇到侵权行为时,消费者应该勇敢地通过12315等平台积极维权。

  4、破解“提现软件圈套”,需要重申常识的力量

  刷视频、看新闻、听歌都能轻松赚钱!这些年,可能很多网友都听说过类似的App营销套路。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日前,有媒体调查发现,像“点点猜歌”这类号称“答题赚钱”“猜歌赚钱”的软件,往往打出“轻轻松松赚钱”“新人下载即可获得大额红包”“提现到账无门槛”等广告语,吸引人们下载App答题、做任务。不少人花费了大量时间,最终根本无法提现,或仅能提现几元钱甚至几毛钱。

  某个App告诉你,只要下载或按要求做任务就能轻松赚钱,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动。然而,不管是这次媒体揭露的“猜歌赚钱”App,还是此前已被广泛吐槽的类似营销套路,它们都不过是彻头彻尾的幌子。说到底,这类App不过是利用最低的成本把营销效应做到了极致,仅靠一个“提现”的噱头就捆绑大量用户长时间投入,为平台赚取流量,或是让你心甘情愿地交出个人信息。

  对此,有专家建议,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构成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监管,作出相应处罚;针对屡遭投诉的提现软件,平台应采取相应措施,查证属实可进行下架处理。这些办法在理论上当然可行,但执法资源如何保障、平台动力如何解决,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值得辨析的角度——为何这类赤裸裸的套路营销一直不缺乏拥趸?对于多数具备判断力的网友来说,这类套路都不太可能奏效,因为从常识角度就可以判断其不靠谱。然而,这类App往往精准“围猎”老年人群体。因为参与这种“赚钱”,除了愿意相信,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得有时间,老年群体的特点符合这个目标设定。这也直接反映出,培育和提升当代老年人的网络素养依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为解决老年人上网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骗局,相关部门推动了网站和App的适老化改造,比如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不能随意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这是从外部净化老年人的上网环境,与此同时,提升老年网民的素养,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辨别力、判断力,同样是绕不开的一环。

  刷视频猜歌赚钱的套路最容易让老年人“中招”,很大原因还是由于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复杂性以及营销套路了解不够。对此,作为子女应该有意识地增强科普,一些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培训活动,也可予以针对性的指导。

  当然,很多套路不只是针对老年人。“提现”类App的屡试不爽,关键在于它精准地投合了部分网民的素养缺陷。之前有人调侃,“上网后人的智商会下降”,这样的说法当然存在争议,但进入网络空间,我们对世界复杂性的认知、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降低,确实值得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类常识在现实中很多人都能清醒认知,一旦进入网络环境,就很容易被抛诸脑后。

  (本文由防骗大数据FPData排版整理)

  眼下,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习惯了拿网络上习得的信息、经验来指导现实,但大量并不高深的网络套路很容易得逞。其实,我们更需要以现实的经验和常识来指导上网行为。这么说可能显得飘渺,但不能否认的是,越是面对一个复杂、光怪陆离的世界——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越是需要尊重常识。这样,我们可以少交很多“智商税”。

  (原标题:听音乐猜歌名真能赚到钱吗,记者调查“提现软件圈套”)

  内容来源:本文由防骗大数据(FPData)排版校验整理,稿件出处|法治日报,记者|韩丹东、杨蕙嘉;荔枝锐评,作者|朱昌俊,特此鸣谢!

  编辑团队:大数兄、大数妹、大数囡(编.审.图)

上一篇:科幻片《沙丘》1 月 7 日 B站全网首播,同名游戏明年上线
下一篇:腾讯天龙八部手游官网 腾讯版天龙八部下载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