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党员书写48万字“警示录” 只为将反腐倡廉进行到底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袁镇涛和妻子一起整理反腐资料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提供

  5月24日的早晨,家住龙山街道盘溪河社区的退休老党员袁镇涛进行简单的洗漱后,便出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给市民宣讲廉政故事。

  今年86岁的袁镇涛是龙山街道盘溪河的反腐倡廉宣传员,截至目前,袁老已经累计走进30个社区开展宣讲,并自己亲手写成48万字的《反腐倡廉警世录》。

  今年5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上,袁镇涛家庭获得2018年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袁镇涛为什么会在耄耋之年有了写书的念头?这个家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记者的报道将为您一一解答。

  20年前的一则报道

  让退休老人走上反腐倡廉宣传路

  1998年5月10日早晨,时年66岁的袁镇涛像平常一样,吃了早饭后,拿起报纸开始阅读。突然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原来,当天报纸上刊登了自己在哈尔滨税务系统的一位老朋友因为贪污受贿被“双规”的消息。得知这一消息后,袁老大为震惊,因为“落马”的干部曾经是他印象中爱岗敬业的老朋友。

  熟人“落马”的案件让袁镇涛很是难过。拿着报纸,他暗自思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贪污真是害人不浅啊,我得做点事,让人们意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经过好几天的思考,袁老决定身体力行,宣传腐败的危害,并决定将自己多年来剪报收集的反腐倡廉新闻整理成书。

  于是,从那时起,袁镇涛开始将重庆各报纸上有关反腐倡廉的报道专门归类,做成剪报,并将剪报内容进行摘编。

  时间倒回至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夜晚。伴着昏暗的灯光,袁镇涛戴着老花镜,拿着剪刀,一边阅读一边剪辑报纸;而与此同时,老伴坐在身旁,趁着空隙,拿出热水袋为袁镇涛敷手……

  一家老小上阵支持

  只为成全老人著书反腐梦想

  “为了出书,老袁每天都要这样忙到很晚,我作为老伴,当然要支持,所以在旁边陪着他。”回忆起写书的那几年,袁镇涛的老伴沈莹这样说。

  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来说,要出书谈何容易?除了大量收集素材外,电脑打字也成为袁镇涛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袁镇涛不会打字,如果用手写进度太缓慢,又不便于存档,他为此在家急得团团转。

  儿子知道后,立即给他配了一个电脑写字板,并教他如何使用。这下,袁镇涛输入文字得心应手起来。袁镇涛在摘编时只做文字上的删减、订正,从不“添油加醋”,每一篇报道都附有出处,便于核查。与此同时,妻子沈莹也帮着袁镇涛在家中一起剪报、选材、录入、编排、校对。

  历经三年多时间,2011年,《反腐倡廉警世录》初稿问世,袁镇涛将其陆续赠送给市级有关部门和我区部分街道社区。2014年第二稿、2015年第三稿陆续出来。克服不懂电脑、视力下降带来的种种困难,现在摆在袁镇涛案头的,已是共计577页、48万余字、518个案例的“大部头”了。

  秉持勤俭持家家风

  一家人其乐融融真诚相处

  “勤俭持家,以诚待人,尊重人格,以理服人,不取不义之财”……这是袁镇涛的家风、也是全家人为人处事的原则和不成文的《家庭公约》。

  2015年2月18日,适逢农历的大年三十。

  这一天,袁镇涛与家人一早就出了门。只见他们一家推着一个装满年货的推车,来到了118路公交车起点站。

  不认识袁老的人如果看到这个场景,可能会以为他们是要去给别人拜年,但其实,袁老是去给当天还在上班的售票员和驾驶员送新年礼物。

  “这个习惯,袁老坚持了8年,我们每次收到他送来的年货都很感动。”一名售票员这样说。

  除了连续8年向公交118路队的驾驶员、售票员拜年,袁镇涛和家人还将自己14年来所拍“窗前巨变”的125张照片捐给国家,填补了重庆市城市建设史库中的缺项;关心住地社区的精种文明建设,捐赠图书,讲课;每年的中秋节、元宵节为小区的值班保安送月饼,送汤元……一件件小事,却彰显袁镇涛一家的大爱。袁镇涛一家的事迹被《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相继报导,对此,袁老总是低调地说,这是他该做的。

上一篇:杨迪:我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一个当红明星,我们绝交了整整7年
下一篇:临港区:“种”下一片绿,矿山旧貌换新颜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