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70周年丨《致敬经典》纪录片即将播出:回望初心,再创辉煌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先后在南京西路、河南南路设立馆舍。1996年上海博物馆迁入现在的人民广场馆舍,博物馆面貌焕然一新,常设展陈体系更成为中国博物馆展陈水准的标杆。在近30年后,依然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上海博物馆位于浦东的东馆即将于2023年年内建成开放,人民广场馆舍中的八个常设展陈将以更扎实的学术内容和更新颖的展陈方式,在东馆与观众见面,而人民广场馆舍也将暂别上海市民进行升级改造。

  值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之际,不忘上博人建设现代化博物馆的初心使命,回顾博物馆事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上海博物馆与上海SMG融媒体中心深度报道部共同策划制作纪录片《致敬经典》,讲述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难忘的建设历程。

  《致敬经典》先导视频

  《致敬经典》制作团队采访了多位亲历上海博物馆原河南南路馆舍展陈改建、人民广场馆舍建设的老领导、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向观众讲述一桩桩感人的幕后故事。制作团队还拍摄了上博人民广场馆舍各常设展厅现场,采用了大量航拍镜头,翻阅了无数历史档案,以镜头讲述经典、留住经典、致敬经典,诠释“何以上博”。上博人想要建设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博物馆的心愿,萌发于上世纪80、90年代初。当时的河南南路老馆硬件条件较差,很多馆藏品无法展出。虽然经过80年代基本展陈的改建,但老馆的条件依然无法适应、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上博人迫切感受到上海博物馆需要有一座完全为博物馆建造的馆舍。最终,经过各方的努力,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把上海最中心位置留给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于1993年开工,1996年全面建成开放。同时,12万件珍贵文物从河南南路老馆顺利搬迁,最后平安迁入新馆,成功完成了一项不能有半点差错的艰巨任务。整整37个月的建设,其中每一步的追赶,都呼应了上海这座城市改革开放的决心与担当。今天,人民广场馆舍外形宛如古鼎,又契合“天圆地方”的中国古代哲学理念,现在仍然是上海公共文化中的重要生命体,折射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中,除了此前常设的青铜、瓷器、雕塑、书画等四个展厅,还另外开设了货币、印章、少数民族工艺等多个成体系的展陈空间,反映了各个艺术门类的发展史。经典的展陈背后是馆藏资源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支撑。上博专家们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使上海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水平不断走向深入。

  除了常设展览外,上海博物馆的特展是另一项“经典”。上海博物馆率先提出“强强联手、资源共享、打造经典”的口号,联合海内外各馆的收藏精品,举办具有上博品牌特色的特展。从2002年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2012年《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到2017年《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等等,每一项令人难忘的特展都是上博人对创造“经典”的不断追求和自我突破。上海博物馆的“经典”也离不开收藏家的慷慨捐赠。在上博收藏的14万件定级文物中,有超过23%是来自海内外收藏家的慷慨捐赠。《致敬经典》记录了上博人对捐赠者的深厚感情,捐赠者对博物馆的信任源自于上博专业的文物展陈和保管条件、丰厚的学术积淀,而对捐赠人的尊重和无微不至的用心也已成为上博精神的传承。建设、传承、开拓,“敬业、创新、一流、合作、务实”的上博精神在一代代上博人心中接续传递。“致敬经典,再创辉煌”,谨以此片向所有参与、支持上海博物馆建设并为此做出奉献的人们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感谢。《致敬经典》纪录片将于2022年12月16日16点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特别节目中播出。同时将在看看新闻客户端、“上海博物馆”视频号、“上海博物馆”官方微博、“bilibili”、“小红书”、“抖音”平台同步推出,“YouTube”、“Twitter”将适时上线播出。敬请期待!

  ? 上海博物馆 ?

  供稿丨文交办

  编写丨张洁

  初审丨徐立艺、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原标题:《上博70周年丨《致敬经典》纪录片即将播出:回望初心,再创辉煌》

  阅读原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上一篇:网络电视谁与争锋 三款软件巅峰对决[多图]
下一篇:乱世逐鹿开荒阵容怎么搭配 新手最强阵容推荐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