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100分就奖励你手机!”这几种奖励方式,正在摧毁孩子的内驱力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前段时间,因为临时有工作,和女儿商量让她好好写作业,不要打扰我。
工作结束,看她表现很好,我奖励她玩了会儿手机。
之后再有类似的情况时,我也会用玩手机给她作为奖励。
可没想到,也许是尝到了甜头,女儿的“潘多拉魔盒”彻底被打开了。
从那之后,无论做什么,她都会用玩手机和我谈条件:
“我不打扰你,你能不能奖励我玩一会儿手机?”
“我好好写作业,写完能不能玩一会儿手机?”
有时候,她还会和我斗智斗勇:
“妈妈,如果你奖励我玩手机,我就好好写作业,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我不好好写作业而生气,不是吗?”
如果不答应,气急了她还会威胁:
“不让我玩手机,我就不听你的话。”
这件事的连锁效应还不止这一点:女儿以前特别喜欢看书,可现在很难再去耐心读完一本书,就连做作业也是,注意力根本集中不了。
一直以来,我也算是以身作则,很少玩手机,也经常陪她一起读书,就算用手机回信息,也会告诉她我在工作。
所以,我想不通,好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家长不要动不动就奖励孩子,低级的奖励行为得不偿失
曾在一本书中看过一句话:
“父母对孩子的奖励方式,会塑造出他之后做事的行为。”
错误的奖励方式,会导致孩子错误的行为。
1、有目的性的奖励
就像开头中,我在工作时对女儿说:“你如果能做到不打扰妈妈,我就奖励你玩会儿手机。”
我把玩手机当成奖励,她的潜意识里就会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以后只要妈妈工作,我就可以玩手机。
“孩子,是非常狡猾,也是非常单纯的。”
你发自内心肯定他的行为,他就会受到鼓舞,之后表现得更好。
你带着目的去奖励他,他就会带着目的去“要挟”你。那么之后你越想达到目的,就越要满足孩子的条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在孩子犯错时承诺奖励
前段时间,朋友和我吐槽,有次她发现儿子写作业时老在玩,她就说只要好好写作业,就奖励儿子玩半个小时游戏。
一开始,孩子还会为了玩游戏而认真写作业,但渐渐又恢复原样。
她只能不断加大筹码,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后甚至上升到两个小时,可效果越来越差。
其实回到问题本身,写作业不认真,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题目难度不符合,课堂内容消化不足,或者行为习惯不好。
总之,怎么看,原因都不在玩多少时间手机上。
孩子出现错误行为,那就分析背后原因,而不是用奖励的方式去制止他犯错。
否则孩子下次为了更大的奖励,就只会去尝试犯更大的错误。
3、没有边界感的奖励
如果说前两种奖励方式是有些本末倒置,那最后这种奖励方式,就是在毁掉孩子。
广东的一位爸爸,许诺孩子只要中考考到650分,就奖励孩子1000元。为了得到奖励,孩子铆足劲学习,最终考了681分。
可是,听到儿子想要去买游戏机时,爸爸却反悔了:“你要是把钱用来买游戏机,这1000块钱我就不给你了。”
知乎上,也有一件类似的事:
一位妈妈向网友求助,她说当初为了激励儿子好好学习,她答应儿子只要达到要求就给他买个最新款手机。
可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妈妈却想要反悔,因为她觉得一个5000元的手机,对她而言太贵了。
这两个案例中的父母,初心都是好的,但都出现了边界感不明问题。
怎么去明确做出奖励的边界感呢?
比如,最初承诺时,要考虑奖励有没有超出父母的承受范围?这个奖励是不是父母和孩子商量后达成一致的?还有,如果担心孩子胡乱使用奖励,那是不是一开始就应该表明界限?
如果不能明确这些,奖励不但会变得没有意义,最后反而会伤害亲子感情。
错误的奖励行为,正在毁掉孩子的内驱力
《动机心理学》中提出: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体验内在动机的时候,行为本身就是目的,不会为了获得报酬或者认可去做,而是自愿去做某件事。
外在动机,却是为了某种外在原因而去做某件事。
我们经常说,学霸的内驱力都非常强。
这里说的内驱力,其实就是内在动机的驱动力非常强。他们把学习当成了一件乐于去完成的挑战,不需要外界太多的肯定和督促,自己就会主动去学习。
学霸不常有,学渣天天见。
作为老师,见过的内驱力强的孩子不多,反倒大多数孩子都需要父母时时督促,催着赶着,才能稍微努力、认真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年龄越小,他们的很多行为就容易被外界影响,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受内在动机影响。
所以你会发现:年龄小的孩子,你表扬他学习认真,他就会很开心,可长大后,尤其到了青春期,父母语言上的肯定和表扬,越来越不起作用,他们反而更认可自己心里的价值观。
从注重外在奖励,到只依赖自己的内在价值观。这就是一个把外在动机,比如父母的鼓励和奖励,转化为内在动机,比如自己是否享受这件事,内心是否认可这件事的内化过程。
这样来看,父母的奖励方式对孩子的内驱力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不鼓励用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去奖励孩子,原因主要有三点:
1、你越把什么作为奖励,孩子就对什么越向往
你有没有发现?你奖励孩子玩手机的原因是想让他好好学习,却在无形中强化了他玩手机的行为。
奖励,一定是孩子所向往的。
当孩子把做作业、学习当成过程,把玩游戏、玩手机当成结果,他们对手机和游戏这个奖励的期待值就会被调高。
越难得到,就越想要,最后反而把学习当成了枯燥无味的事。
2、手机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自驱型成长》中写道:“电子游戏会让多巴胺水平达到峰值并引发心流。”
但是学习中的心流,却需要保持长期专注和思考才能获得。
手机比起学习,更容易让孩子快速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当这种快速获得快乐的方式被孩子习得后,他们就很难再静下心来,去体验学习时产生的心流。
所以你会发现,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只有游戏能激发起他们的热情。长期以往,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自然会被破坏掉。
3、为了玩手机而糊弄学习
《家有儿女》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
爸爸夏东海用“做家务——兑换卡片——卡片换零花钱”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庭劳动。
可不久后就出问题了。
为了得到更多的卡片换取零花钱,孩子们不管饿不饿,每天都要抢着做七八顿饭;为了多洗几遍衣服,不管干不干净,统一都丢到洗衣机。
错误的奖励行为,会让孩子把奖励当成目的。
就像当你用玩手机激励孩子快速完成作业时,就会发现,孩子会为了早点完成作业乱写一通,根本不管写对或写错。
反正只要得到奖励就行了,作业写得怎么样,根本不是他的关注点。
所以说,把玩手机变成了奖励,孩子就会为了奖励去做很多违背初衷的事。
精神奖励,才是最高级的奖励方式
其实,比起用手机,或者用其它方式奖励孩子,孩子更需要的反而是精神奖励。
这里总结了以下给孩子精神奖励的方式,供家长参考:
1、让孩子享受自主权利
比如让孩子决定周末怎么度过,假期旅行的地点等。
用奖励的方式引导孩子享受自主权,会让他觉得努力后就可以得到掌控感。
2、和家人或者朋友分享进步和成就的快乐
比如把奖励换成有仪式感的庆祝,庆祝孩子获得的成果。
庆祝作为奖励,其实是让孩子把焦点聚集于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把完成这件事当作目的,而不是把奖励当作目的。
3、让孩子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殊权利
比如周末可以晚睡一会儿,晚起一会儿等。
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孩子可以享受自由支配感,一方面也是给孩子做一个缓冲和休息。
4、把奖励回归到孩子的内在需求
比如孩子读书很认真,那就可以带他多去书店,买更多他喜欢的书籍等。
从孩子完成一件事的内在动机去找出他的内在需求,并满足他,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动力。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上一篇:今日影评|《花束般的恋爱》爱如花开、盛放、凋零
下一篇:《黑寡妇》佛萝伦丝普伊重新定义漫威英雄!好友圈超狂,男友也不平凡?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