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在怕了,你怕吗?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8
手机版

  今天转发一篇好朋友BtoZ的【2022上半年恐怖片盘点】,说到底还是一个“小众”的类型,所以能看到一篇这么完整又有自己见解的恐怖片总结真的挺难得,也欢迎影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2022年过到现在,你最喜欢的恐怖片是哪一部?

  给大家列出本文提到的所有恐怖片,大家可以点开大图保存,方便查缺补漏:

  下面就是BtoZ的正文:

  不好意思又让大家久等啦!今年是BtoZ恐怖片盘点的第七年了,从后韦恩斯坦时代到BLM时代,从疫情到流媒体新时期,可以明显感受到恐怖片的主题和流行元素的重心在不断变化,自己的审美偏好、观影习惯和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可能唯一不变的是文章没有一次准时发布过(苦笑)。

  当然更遗憾的是越来越少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挖掘恐怖片了,我也只能一遍遍地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谅解,一遍遍地说服自己要坚持写下去。

  今年照例请来几个“外援”朋友聊聊他们心仪或失望的作品,在文章开头先表示感谢;自己也综合了不同的意见,重新考虑了几部原本不太喜欢但可以推荐的片子。

  另外像《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暗夜博士:莫比亚斯》这类带有少量恐怖元素或恐怖电影梗、但本质上仍属于科幻/奇幻类型的漫威大片,就不在文章里讨论了。其他话也不再多说,直接开始正题吧。

  《惊声尖叫5》Scream

  Dir.马特·贝蒂内利-奥尔平 / 泰勒·吉勒特

  近些年诸多经典恐怖片的续集或重启成为一种潮流,但比起那些简单重复旧作套路,或是既没延续原作精髓又要强行塞入当代议题的作品,《惊声尖叫5》不仅在血腥度、惊悚度和娱乐性方面维持了韦斯·克雷文版的水准,更成功打造一部属于新生代的"Scream"——陌生来电不会在第一声被接听、"Elevated Horror"作为新兴概念被提及、配角多元且不再必死、传统惊吓镜头沦为一个个假预警、网络与Fandom文化大行其道等。

  而对于影片本体及恐怖类型片公式的解构、揶揄和自反(如何在恐怖片存活、如何正确重启一部续作、对其他恐怖佳作“引经据典”并玩梗、将系列前四部化作“片中片”的Meta玩法),依旧行之有效且与时俱进。旧角色/演员的回归不是随便露个脸完事,而是真正结合剧情、发挥人物作用、牵动观众感情的有效安排。

  简言之,《惊声尖叫5》绝对是一部保持“旧配方新趣味”、足以令影迷惊喜的优秀续作。

  《未来罪行》Crimes of the Future

  Dir.大卫·柯南伯格

  对于大部分想看到柯南伯格出手的传统类型片影迷来说,《未来罪行》是缓慢的、晦涩的、沉闷的,大部分时间只有角色来回讨论着身体与艺术、资本与阴谋的枯燥话题,除了一些直观的“身体恐怖”镜头以外,你很难再找到更多元素将其与“恐怖片”进行联系。

  实际上,影片以一种超乎常规认知与秩序的高概念方式,构建了一个痛觉消失、审美颠倒、人类可以随意改变器官形态的未来世界,比起绝大部分展现技术进步的科幻作品,它却别开生面地呈现了人类社会的另一番颓败模样。正如同片中主角不满足于身体外观改造、而执迷于内脏未知进化一样,柯南伯格这次对身体主题的探索进行了一次由外到内的转变。

  他不再追求感官层面的刺激,而是探寻着身体美学以及人类内在苦痛与欲望的极致状态。帕索里尼说:“身体始终具有革命性,因为它代表了不能被编码的本质。” 而我们在这个时代幸得柯南伯格,始终如一地在影像中思考着人类的本质和可能性。

  《男人》Men

  Dir.亚历克斯·加兰

  从宣传初期开始,亚历克斯·加兰的新作《男人》就显得十分神秘:简洁到不知如何准确翻译的片名、幽深诡秘但语焉不详的预告片,就连他拿手的硬科幻元素都不见踪影。直到成片面世,观众可能仍需花点时间才会意识到,加兰这次交出的是一部用诸多隐喻符号构筑而成的“恐男”寓言。

  相比那些粗暴制造性别对立的作品,《男人》的切入点非常怪异而微妙。它捕捉的是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易被察觉、但又无孔不入的来自男性的恶意,化作“千人一面”的男性恐怖形象,却辅以明媚的田园风光与亮丽的镜头色彩,营造出异常的不安氛围。第三幕更是献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身体变异与自体繁殖的奇观场面。

  当然,典型慢热的A24风格、没有太多情节起伏的剧情、大量需要费脑解读的符号意象,以及导演身为男性创作者对女性困境的局限理解,都有可能为电影带来一些负面评价。

  但不可否认它依旧能够轻易引起许多观众共鸣,精准踩在大家的恐惧点上,除了归功于加兰对男性心理与行为的精准洞察和大胆讽刺,也是在社会新闻和现实状况的映射下,一次相当真实的、对于当代女性生存处境的写照。

  《X》

  Dir.缇·威斯特

  同样是A24出品,由独立恐怖片老手缇·威斯特执导、宣传低调且神秘的《X》,从一开始便吸引了大量恐怖影迷关注。不过影片上映后却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因为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纯娱乐产品。

  换句话说,它是一部“与印象中的A24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如今大多恐怖片都喜欢用说教的方式传达观念,但缇·威斯特反向而行,将“衰老”作为影片最主要的恐怖元素,却没有过多的野心对其进行艺术包装。

  不仅如此,影片大胆回归和致敬上世纪70年代坦荡的剥削片(最明显的是托比·霍珀),但完全没有装腔作态,也丝毫不避讳剥削性的场面和议题。出色的复古质感、凌厉的杀戮镜头、精准的惊吓设计和黑色幽默也让人大呼过瘾。影片看似“粗糙”,但摄影、剪辑、配乐和表演等制作方面的每一环节都是精致的,哪怕带有争议性和冒犯意味,它也势必能成为不少恐怖影迷心目中的年度之选。

  值得一提的是,《X》作为三部曲头炮,它的续集与前传也即将登场,其中前传《珀尔》将成为年末 Highlight 单元的重点关注对象。

  《咒》Incantation

  Dir.柯孟融

  从预告片“吓”到万千观众跃跃欲试,再到成片“吓”到大家把片子骂上热搜,《咒》就是这么一部具有神奇魔力的话题之作。

  很多人嫌其“晦气”,却没意识到其实影片从“禁止入内的场所”到“绝对不能看到的面孔”再到“灵异视频Replay”,都是从日本心霊类伪纪录恐怖片里取来的经。

  这个“晦气”的互动方式,也是一种都市传说和民间怪谈的常见模式。恐惧感越过媒介和载体抵达观众内心,产生人人自危的恐怖效果,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感。更何况观众会产生这种“信以为真”的心理暗示,不正好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吗?

  此外,所谓“不自然”的伪纪录手法,实则是一种巧妙的叙述性诡计。那些看似刻意的摄影机位,其实是为了成全这个结局以及呼应角色别有用心的意图,尽管自洽性没能做到百分百,但它可以是个扣分点,不足以用来否定全片。

  放上一小段和导演的聊天记录 Via: 朽瞳

  毕竟影片在场景氛围、惊吓桥段、民俗奇观、美术视效等方面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在观赏性上已经最大程度顾及到观众“想看什么”,更是博得吉尔莫·德尔·托罗、小岛秀夫、网红恐怖插画师 Trevor Henderson 等恐怖圈大咖们的赞誉。

  当然,所有褒或贬的热议,不妨碍影片蝉联本土数周票房冠军,并拿下台湾恐怖影史票房第二的优异成绩,更是在Netflix一上线就连续五周稳居全球非英语电影前十名的观看时长纪录。《咒》绝对是今年乃至近十年内不可多得的一部现象级华语恐怖片。

  《你将不再孤单》You Won't Be Alone

  Dir. 戈兰·斯托列夫斯基

  今年圣丹斯备受好评的黑马恐怖片《你将不再孤单》出自一位新人导演之手,劳米·拉佩斯在片中甚至只是一位配角,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它在国内的“出圈”程度,毕竟一部恐怖片在观影人数不少的前提下能在豆瓣上7分其实不容易,再加上片子又是属于那种风格相对小众、未必能讨好太多观众的“文艺恐怖片”。

  但实际上,无论是用“文艺”或者“恐怖”这样的单一标签去定义这部电影都是不够全面的。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对“女巫附身”这一简单概念进行加工,扩写了一个女巫通过不断更换皮囊,跨越时间与性别的界限,体验四季流转和人生百态的故事。从取景与摄影上的美学追求,再到立意与情感内核的丰富内涵,都能看出片子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它是一部民俗恐怖片,也是一部女性电影,更是一部人生哲理片。所以不管怎么说,能在恐怖片领域里遇到这样一部颇具深度和诗意的新人作品,已经很难得了。

  《黑色电话》The Black Phone

  Dir.斯科特·德瑞克森

  与它更接近的电影不是具备完整和丰满世界观设定的《小丑回魂》,而是关注少年世界和年代怀旧的《午夜逃亡》《超级8》,这样的电影在当下的类型片环境中无疑是宝贵的。

  但《黑色电话》的问题在于过短的片长、潦草的剧作结构、冒险过程的缺失,其实不足以呈现孩子们的羁绊和成长,导致结尾高潮的情绪感染力偏弱。当然从娱乐性和票房口碑的角度来说,《黑色电话》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可惜它在“恐怖”和“少年冒险”两个方向上都没能做到最好。

  《新鲜》Fresh

  Dir.米米·凯夫

  Hulu出品的恐怖喜剧《新鲜》虽然起了个这样的片名,但故事和主题其实称不上太“新鲜”。食人题材大家也不陌生了,用“食人”概念表达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物化、剥削甚至迫害,也难免有些浅显。

  但影片胜在对和恐怖两种风格的拿捏与融合还算自然,既有令人生理不适的情节,也有适当其时的笑料;对当代年轻男女关系的刻画和嘲讽也非常生动有趣;还有黛西·埃德加-琼斯和塞巴斯蒂安·斯坦两位可爱演员的加持。

  轻快的配乐、流畅的叙事、俏皮的镜头,以及当代热门元素的运用,都是提升观感的加分项。整体来说算是合格地拍出了一部恐怖喜剧该有的样子。

  《肉罢不能》Barbaque

  Dir.法布里斯·厄布埃

  比起《新鲜》,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法国恐怖喜剧《肉罢不能》将“食人”的概念玩得更加幽默与辛辣,以一种没品但充满风趣的姿态,对极端环保主义者、虚伪自负的资本家甚至是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群都大胆开涮了一遍,再辅以明快轻松的节奏、独特的角色刻画、尺度不小的血腥镜头,制造出了不俗的娱乐效果。

  不过剧情方面还是稍显薄弱,喜剧和讽刺效果也因人而异。题外话,网传某版本字幕据说擅自加入了“黄秋生”的梗,或许阴差阳错增加了笑料,但这种自作聪明、喧宾夺主的翻译作风还是不应该被推崇。

  《暂无出口》No Exit

  Dir.达米恩·鲍尔

  也许是被某些短视频营销号用来解说过的原因吧,这部前期没太多宣传、演职团队不出名、低成本小制作的《暂无出口》突然成为了那段时间内互联网曝光率极高的一部惊悚片。

  简单来说,影片具备了几大“爆款”元素:紧凑节奏、意外转折、“暴风雪山庄”模式、高度集中的时间空间、利落的暴力动作戏、智商与战斗力都在线的个性女主角。

  整体完成度还算合格,情节编排上也能做到环环相扣、险象迭生。这些确保片子足够通俗,也足够吸引人。尽管这样的电影并非无可挑剔,但这种“快准狠”的爽快感相信是不少观众的一剂绝佳放松良药。

  《僵尸来袭2:末日》Wyrmwood: Apocalypse

  Dir. 凯亚·罗奇-特纳

  时隔七年的续作《僵尸来袭2:末日》就像一盘当初吃了一半放回冰箱、如今再拿出来加加热的高热量大餐,你咂摸着还是熟悉的味道,但它始终没有原来那么好吃。

  在这部续集里,你仍然可以领略到那种粗暴凌厉的硬核废土风格,血腥场景和动作戏照旧,镜头和剪辑依旧爽快干脆,“新能源丧尸”的新奇设定得以延续,角色继续耍酷,“爽就完事”的B级片精神还是那么鲜明。

  但你很快会发现,这些材料和配方无非只是前作的重复罢了,没有什么突破。只能说,对第一部还有依恋感的观众也许还能乐在其中;但对其他观众来说,已经开始审美疲劳了。

  《诡扯》

  Dir.许富翔

  《诡扯》诚如片名所示,开门见山就告诉大家这是一部很扯的片子,观众放松心态接受一切有意或无意的“烂桥段”即可。片子翻拍自韩国恐怖喜剧《时失两公里》,对笑料进行了较为本土化的处理,包括对港式无厘头喜剧风格的效仿以及经典港片的恶搞。

  粗俗的台词和桥段、花哨的叙事手法、不正经的角色、反套路的情节设定,都制造出了还算过得去的喜剧效果。当然最加分的还是一帮出众演员的卖力演出(其中刘冠廷最为破格)。

  不过笑点这种东西比较见仁见智,对不上频道的观众会觉得做作、过时甚至有点聒噪,再加上恐怖元素的占比和运用不是太理想,导致片子的评价也相对比较两极化。

  至于今年另一部高人气的台湾恐怖片,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就不深聊了。

  早在片子还没有大范围播映时,就已经被“年度最生猛”、“挑战生理极限”、“尺度炸裂”这样耸动的营销号文案铺天盖地宣传过。几乎平常不太关注恐怖片的人,都会好奇地相互问一句“出资源了没?”。

  不得不承认影片在人性之恶与血腥桥段方面的刻画都在往极致的方向走,放在华语恐怖片语境里确实不多见,但也必然会引起另一波观众的厌恶。它出现的时机又恰好处在疫情时期,很难不让人结合当代问题去解读。

  然而它的火爆程度、大胆内容,再快进到它在简中互联网平台的消失,仿佛共同促成了一场行为艺术。无论你喜不喜欢、能否接受,它都会成为在讨论新世纪华语恐怖片时,绕不开的一部奇作。

  《牛首村》

  Dir.清水崇

  清水崇的“恐怖村”三部曲终于“寿终正寝”。

  可以说前两部至少还能拎出几场可称赞的桥段,但《牛首村》却几乎没有可取之处,对怪谈的运用仅停留在生搬硬套和强行联结的水平,再东拉西扯一番民俗鬼怪、双胞胎感应、时空交错、姊妹情深等情节,配上一贯冗长的节奏和沉闷的氛围,潦潦草草地讲完了这个故事。

  “牛头人”无论作为一个恐怖形象还是作为一个都市传说,都丝毫没有创意性和恐怖效果,只让人觉得莫名滑稽。至于木村光希为本片贡献了多少看点呢?答案是没有。

  《黑眼镜》Occhiali neri

  Dir. 达里奥·阿基多

  另一位恐怖大师达里奥·阿基多带来暌违十年的新作《黑眼镜》,尽管坚守传统铅黄电影的故事与风格,但老派又轻率的情节显然不再适应大多数现代观众所需。

  那些有意或无意的犯蠢的桥段、失效的悬念、无用的角色设定以及不再精巧炫目的视听设计,都令片子显得平庸寡淡,没有什么惊喜发挥。只能说复古的配乐和有力的血腥镜头还算扳回一点分数。

  《德州电锯杀人狂》Texas Chainsaw Massacre

  Dir.大卫·布鲁·加西亚

  比起同样以“承接原版第一部”的方式开启新篇章的其他经典恐怖片续作(《惊声尖叫5》《月光光心慌慌》),今年这部《》除了不吝于多洒点血浆以外,无论在故事编写、角色塑造还是在节奏把握、氛围构造等各方面都不得要领。

  《心慌方》一度入ったら、最後

  Dir.清水康彦

  而另一部翻拍自经典的日版《》甚至更加难看。片子丝毫没有学习到原版的半点精髓,该有的惊险与智勇不够到位,充斥全片的是拙劣的悬念、薄弱的情节推进、低级的解谜过程、不讨喜的呆板角色和俗气到令人翻白眼的主题与立意,使其彻底沦为一部故作深刻、无病呻吟的无意义翻拍作品。

  《恐怖循环》Choose or Die

  Dir.托比·米金斯

  和《心慌方》相比,同为生存闯关题材的《恐怖循环》至少还可以夸两句大框架的创意构思和复古游戏元素,然而具体到成片会发现这个设定根本站不住脚,以此展开的情节自然没有什么说服力。剧作敷衍,人设扁平,更不用说这些关卡设计和恐怖桥段太缺乏想象力了。全片只给人一种仿佛AI自动生成的“Netflix大数据电影”的低劣感。

  《废弃小屋》Abandoned

  Dir.斯潘塞·斯奎尔

  烂番茄零新鲜度开分的《废弃小屋》可以说从开场俗气到最后一秒:发生过命案的宅子、疑神疑鬼的妻子、置身事外的丈夫、神秘阴郁的邻居,光是看到这几个要素凑到一起就能猜到故事接下来会说些什么了。

  桥段永远重复着“物件无故移位或失踪”和“虚惊一场的幻觉或噩梦”这种烂大街的一惊一乍的手法。

  熬过了漫长的陈词滥调和婴儿无休止的哭声后,迎来的是不高明的真相和草草收尾的结局。几位还算靠谱的演员也没有什么发挥之处。

  《校舍惊魂》Master

  Dir.Mariama Diallo

  近几年黑人恐怖片进入主流视野必然是件好事,但如何在叙事与议题表达之间找到平衡点,仍然是许多黑人恐怖片作者需要多加推敲、也需要多从乔丹·皮尔身上学习的地方。

  就拿今年的《校舍惊魂》来说,它呈现种族问题的视角,实际上比那些粗暴制造对立的激进作品要精细、复杂一些,但问题在于悬念和恐怖桥段基本上形同虚设,人物塑造和动机也欠缺说服力,仿佛导演根本没打算在这方面有所施展,一切只是为了让角色赶紧说出那句“这就是美国”就完成了自己的说教任务似的。抛出的议题与诉求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讨论或启发。

  《母亲》Umma

  Dir. 艾瑞斯·K·沈

  《瞬息全宇宙》火爆全网之余,恐怖片界也默默诞生了“母女相杀”的扑街三部曲:吴珊卓主演的《母亲》充斥着干瘪的恐怖桥段和呆板的东方民俗元素,母女角色刻画单薄,剧情更是一堆陈词滥调。

  《灵体盛宴》A Banquet

  Dir. Ruth Paxton

  《灵体盛宴》将厌食怪病、末日神谕、民俗传说等怪异元素注入一段时而疏离时而亲密的母女关系,但最终什么也没说清。

  《你不是我妈妈》You Are Not My Mother

  Dir. 凯特·多兰

  《你不是我妈妈》在叙事氛围上努力维持着某种阴郁冷寂的风格,但这个由始至终没什么悬念的故事,加上不够完整的角色塑造和剧情编写,始终还是欠些意思。

  《凶火》Firestarter

  Dir. 基斯·托马斯

  《凶火》基于一个放在十年前都嫌过时的故事与设定,不明白如今翻拍的意义何在。影片既没能在风格上展现出什么独特气质,也没能在视觉呈现上留下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快马加鞭地讲述这个故事,并且很快走向了超英片的烂俗套路,完全不顾叙事有多平庸乏味、情节有多枯燥无奇、对角色成长及情感关系的刻画有多不到位。

  约翰·卡朋特亲力制作的配乐用在这片子上可以说暴殄天物了。

  《恶魔录音棚》Studio 666

  Dir. 比利·约翰·麦克唐纳

  卡朋特老爷子操刀配乐(兼客串)的还有另一部恐怖片《恶魔录音棚》,由Foo Fighters乐队成员“本色出演”。

  如果你是金属乐爱好者或者是他们的乐迷,这部电影也许会让你乐在其中。

  但抛开粉丝滤镜来看,注水的情节、犯蠢的角色、尴尬的演技、聒噪的摇滚乐、过气的喜剧手法,都可能让你如坐针毡,甚至是那些廉价又粗暴的血腥镜头,都未必适合所有观众。

  《非人类》Unhuman

  Dir. 马库斯·邓斯坦

  在《夜魔3》因投资问题暂告流产后,马库斯·邓斯坦静悄悄地拍了一部校园恐怖喜剧丧尸片《非人类》。影片是一部非常标准的“Gen-Z Horror”,充满了对当下年轻人价值观、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调侃。

  但此类作品最大的悖论在于,其讽刺对象和受众群体都是同一批观众,所以无论是前文提到的《德州电锯杀人狂》,还是前阵子被骂翻天的剧集版《生化危机》,它们大多呈现出一种拧巴分裂的状态,导演无法革新青春恐怖片的内核,也难以调动观众的紧张感,对片中人物的态度往往暧昧不明。

  这也是《非人类》的尴尬之处:作为一部丧尸片,整部电影都围绕着一个自作聪明的反转进行,而这个反转注定让邓斯坦最擅长的“屠杀”场面在片中难有用武之地,期待“肤浅”乐趣的观众会彻底失望,电影的价值观也令人非常迷惑。

  《变通美食家》Flux Gourmet

  Dir.彼得·斯崔克兰德

  彼得·斯崔克兰德今年的新作一言难尽——如果说《邪典录音室》《织物》还能领略到一些视觉和形式上的怪异美感,这次《变通美食家》则彻底变成了一部不知所云、味同嚼蜡的实验作品:絮叨的无意义对白贯穿全片,角色煞有介事地讨论和表演着所谓的“烹饪艺术”,权力拉锯如同过家家般儿戏,有关食物的恋物癖并没有引发出什么有趣的情节,在复古风格和(寥寥无几的)恐怖元素的处理上也大不如前。

  《休季》Offseason

  Dir. 米基·基廷

  从致敬波兰斯基的《亲爱的》,到模仿澳洲剥削片的《屠杀公园》,再到杂糅多位悬疑大师风格的《精变者》,米基·基廷始终致力于从不同的恐怖影史作品和作者当中汲取养分,可惜每次成片都只是有形无神的仿制品。今年的新作《休季》亦是如此。

  片子试图往“洛氏恐怖”的方向靠拢,看似具备了一切足够神秘、未知的元素和氛围,但全败在了乏力的叙事与空洞的情节上。除了最后那短暂一瞥的海边克苏鲁的身影以外,几乎没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

  《首尔怪谈》????

  Dir. 洪元基

  韩国分段式恐怖片《首尔怪谈》像是地摊鬼故事大集锦,没有什么原创的点子,元素、造型和桥段基本上都是老梗拼凑,乏善可陈;也没有一个故事能达到及格的完成度,情节设置非常粗陋又浮夸,甚至自作聪明地塞入一些生硬的反转。

  这种不思进取的创作态度,注定了《首尔怪谈》终究只是一部服务于“偶像银幕秀”的快餐作品罢了。

  《越南恐怖故事》Chuy?n ma g?n nhà

  Dir. 陈友进

  另一部分段式恐怖片《越南恐怖故事》尽管能立足于本土怪谈风俗,但在故事和表现手法上依旧是老调重弹,再加上混乱的剪辑、故弄玄虚的叙事、让人出戏的特效以及翻来覆去的吓人招数,归根结底还是一部下乘之作。

  《鬼压床》Bóng ?è

  Dir. 黎文杰

  说到越南恐怖片,今年还有一部《鬼压床》在桥段设计上其实有点想法,但影片摄制和剧情构思还是比较粗糙,整体“舶来感”和“缝合感”太强,就像从温子仁的恐怖片里抄一个开场,然后拼接一些屡见不鲜的心理惊悚套路和不着边际的转折,最终掰成了一个不可信的故事。

  《凝弑》???????

  Dir. Surapong Ploensang

  泰国恐怖片萎靡多年,每次都能在这个单元占据一席之地。今年的《凝弑》将艺术和灵异结合,算是有别于传统泰恐的一次设定;抛开了偶像包袱的尼坤,也完成了一次颠覆形象的演出。

  但除此之外没有太多值得称奇的地方,恐怖氛围和桥段设计太过寡淡,真相揭晓时又显得特别突兀,强迫观众去接受角色的设定和动机,又难以自圆其说,只能匆匆忙忙撇下一个不知所谓的结局。

  《灵语》靈語

  Dir. 苏皇铭

  尽管台湾恐怖片这两年有井喷之势,但难免出现几部质量堪忧的作品。像今年的《灵语》将刑侦、灵异、家庭伦理等元素拧成一团,但编排得杂乱无章,整个故事和角色都难以令人信服,节奏支离破碎。

  演员阵容看似强大,但各自的表演都不在同一个调度上。破案不靠线索和逻辑,而是靠神灵附身和巧合堆砌,最后还要用“情节不够彩蛋来凑”的方式填补剧情的漏洞。全片下来基本拎不出半点值得夸的地方。

  《头七》頭七

  Dir.沈丹桂

  任家萱首次担任女主角的《头七》虽然在戏份方面给予了她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成片质量让人不敢恭维。

  影片没有利用好民俗元素去设计情节和桥段,反而是无节制地使用“原来是噩梦”的老掉牙惊吓手法,更糟糕的是那个毫无铺垫和充分动机的生硬转折,最终还要落脚于无聊的温情戏码,跟《灵语》相比也是半斤八两了。

  《圣地X》聖地X

  Dir. 入江悠

  好像每年聊到日本恐怖片,大多数时候都会塞到 Oops 单元,不过今年这部关注度较低的《圣地X》却意外有趣。

  剧情基本上就是一群人围绕一个“分身灵”的怪谈设定展开各种推敲与试验,故事也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更加离奇荒诞的地步。

  影片像是白石晃士会写出来的剧本,以一种古怪的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切开一道口子,怪异、神秘、奇幻又不乏微妙的喜剧感。它有别于传统风格的日本恐怖片,又难以用某一种固定类型去定义。当然期待恐怖场面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无聊,但喜欢小格局日常惊悚小品的朋友可以尝试看看。

  《行车记录仪》DASHCAM

  Dir. 罗布·萨维奇

  《夺魂连线》导演新作《行车记录仪》用网络直播的伪纪录形式,展开了一段女主播在接送一位身患怪病的老人途中所遭遇的恐怖经历。

  片子早在多伦多电影节午夜疯狂单元首映后便招引无数批评,因为它在用一种不符合“当代正确”的态度大胆冒犯观众,炮轰当代生活。

  疫情作为背景不再像前作那样只是简单勾勒,而是彻底融入叙事,并成为被吐槽的一部分。这种相当具有挑衅意味的角色和情节,未必人人都能接受,但产生共鸣的观众不难从中获得某种隐秘的快感。

  哪怕抛开这部分不谈,始料未及的情节发展、凶猛的恐怖场面、高效的惊吓桥段和诡异的喜剧效果依旧能让人大呼过瘾。

  《新狼人传说》The Cursed

  Dir. 西恩·埃利斯

  在狼人题材早已拍不出太多新意的当今,《超市夜未眠》导演西恩·埃利斯却意外带来了一部《新狼人传说》。

  不同以往的是,片中的“狼人”是一次历史罪孽和女巫诅咒的造物,无需依赖“月圆之夜”这样的条件。形象设计也打破了常规设定,不再是浑身体毛、吻部伸长、半人半狼的模样,而是接近于某种粘滑、畸变的人形生物。

  不遮掩的暴力镜头和精彩的怪物变异实体造型增添了 Body Horror 的趣味。演员发挥也比较出色。影片的拍法看似“循规蹈矩”,但松弛有度的节奏、古典的场景氛围、稳实的场面调度、紧密的首尾呼应,反而更能体现导演的深厚功底。喜欢老派风格和旧年代气质的朋友不妨一看。

  《监视者》Watcher

  Dir. 科洛·奥野

  在《致命录像带94》中崭露头角的女导演科洛·奥野,推出了她的首部长片作品《监视者》。影片讲述了女主角随未婚夫搬到罗马尼亚,却被隔壁大楼的陌生男人跟踪与监视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简单但有着细微女性视角的心理惊悚片。

  它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普通女性极易发生或正在遭受的危险经历、身为女性才能深刻感受到的不安全感,以及女性敏锐的感知能力。

  不需要新巧的剧作,也不需要抢眼的奇观,正是片中这种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冷峻精致的摄影以及角色游离不定的状态,渲染出效果显著的恐怖气氛。当然最瞩目的还是麦卡·梦露,大部分时间光靠她的表演和情绪就能带动故事。

  《她将会》She Will

  Dir. 夏洛特·科尔伯特

  在烂番茄和 Metacritic 都有着不错分数的新人女导演作品《她将会》讲述的是一位年迈的女星在一次乳房切除手术后来到偏僻幽静的山庄休养,但她逐渐意识到这里有一股神秘古老的力量正与她产生某种联结。

  影片结合民俗传说和心理惊悚,通过中世纪猎巫行动来映射当下,阐述了千百年来不变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戕害以及男女性别地位不平等的事实。较弱的故事性和频繁闪回的剪辑可能会让人觉得沉闷,但幽深壮丽的苏格兰美景、出神入化的摄影、空灵神妙的配乐,赋予了影片在视听层面上的绝佳体验。

  当然还有风韵犹存、表演精彩的艾丽丝·克里奇,外加《发条橙》男主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和《魔诫坟场》男主鲁伯特·艾弗雷特的参演,以及达里奥·阿基多担任制片,也让片子在卡司阵容方面多了几分看点。

  《孵化》Pahanhautoja

  Dir. 汉娜·伯格霍尔姆

  同样出自新人女导演的芬兰恐怖片《孵化》用一个“女孩捡到一颗神秘鸟蛋结果孵出怪物”的简单故事,展示了病态原生家庭和扭曲青春成长史这样的话题。

  隐喻手法看似工整、直白,但配合着明亮的画面色调和纯朴的孩童视角,它更像是一出怪诞又通俗的黑色童话。怪鸟的实体特效及变异过程还算亮眼,有八九十年代的B级片质感。小女孩的表演也撑住了全片。

  虽然电影大体上没有太多意料之外的地方,但顺畅的叙事节奏、匪夷所思的情节以及令人牵挂的角色命运走向,还是保证了足够的可看性。

  《祖母》La Abuela

  Dir. 帕科·普拉萨

  从前年的《遗落家庭》到去年沙马兰的《老去》再到今年的《X》,“衰老”越来越成为当今恐怖片的流行主题。《死亡录像》导演帕科·普拉萨的恐怖新作《祖母》便是其中之一。

  故事讲述女主角放下了自己的事业与梦想,回家照顾中风的祖母,但祖母异常的行为以及不断发生的怪事,让她感觉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影片悬念性不算很强,但通过扎实的叙事节奏与可靠的角色表演,有效渲染出扣人心弦的恐怖氛围。克制的恐怖元素反而更令人浮想联翩,镜头运用也有巧思。整体算是导演中规中矩、小试牛刀的一次发挥,尚可一看。

  《我的朋友都恨我》All My Friends Hate Me

  Dir. 安德鲁·盖诺德

  《我的朋友都恨我》围绕一次久别重逢的同学聚会展开,男主角本以为这是一场以他为中心的庆生局,但察觉到大家有种说不出的隔阂感,更奇怪的是他们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仿佛对他怀有敌意。

  影片虽然顶着恐怖的分类标签,但又算不上一部常规意义的恐怖片,可是却精准诠释了当代年轻人三句离不开的“社恐”,把那种游走在陌生与熟悉、阴谋与玩笑之间的尴尬、敏感、多疑、焦虑的情绪拿捏得特别到位,烘托出绝佳悬疑气氛的同时又带着英式冷幽默,呈现了一场令人窒息的社交噩梦。

  《地狱血脉》Hellbender

  Dir. John Adams

  说到独立恐怖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擅长混搭社会议题的 Blumhouse,或是盛产“Elevated Horror”的A24。

  尽管这些电影往往维持着低成本,也拥有一定的创意和观赏性,但它们如今已经背离了恐怖片简单纯粹的“独立精神”,在商业化大潮下早已成为了一种“高端”的流水线产品。

  《地狱血脉》便是一部充满真正独立精神、原汁原味的恐怖片。一家人包揽了从导演、表演到剪辑、配乐等几乎所有台前幕后工作,超低的成本和小作坊式的制片思路让电影质感显得非常贫穷,但惊吓创意、氛围营造与画面美感却一点都不含糊,再加上精彩的结尾和配乐,整体上是一部质朴、单纯但饱含热情活力的 coming-of-age 佳作,与片中所呈现的车库摇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都要去世界博览会》

  We're All Going to the World's Fair

  Dir. Jane Schoenbrun

  《我们都要去世界博览会》讲述一个女孩通过一款神秘的、带有都市传说意味的“世界博览会”网络游戏,认识了一名陌生中年男子,随后发生了奇怪现象的故事。

  廉价的制作、松散的节奏、少量的恐怖元素加上模糊又非常规的叙事,可能会让很多观众费解。

  全片惊吓场面极少,基本上只有漫长的面部特写以及网络上不明所以的诡异视频,但正是这种“将镜头对准人脸”的方式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引领观众从电脑的角度审视信息时代的孤独,对互联网虚拟人格和青春期认同危机做了一次浅易的讨论及展示(导演的非二元性别身份无意间让本片增加了些许跨性别身份认同元素)。

  阴冷、忧郁又带着丝丝诡异感的影像基调有另类的迷人效果,桌面电影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令人不安的禁忌感。当然这种情绪主导的电影注定缺少观众缘,但如果你喜欢这样的作品的话不妨试试。

  《古堡惊眸》Hinter den Augen die D?mmerung

  Dir. 凯文·科帕卡

  在国内类型片影迷创办的第六届南瓜奇幻电影节上荣获最佳长片奖的德国恐怖片《古堡惊眸》,引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影片讲述一对夫妇继承了一座城堡,但他们的关系也随着一股未知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而开始破裂。

  片中浓郁而迷幻的古典气质,加上极其讲究的色彩、打光和布景,可见导演的高级审美追求,以及对让·洛林、马里奥·巴瓦等70年代欧洲恐怖大师的致敬与效仿。

  电影几近过半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结构转变,使得后半部分的故事和风格增添了一层新鲜色彩。第三幕也不乏吸睛的妖冶场景。虽然梦呓般的叙事风格和过分自我沉溺的创作态度,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能吃不消,但影片大体来说也算是一部有才华和想法、值得鼓励的新人作品。

  《恐怖地窖》The Cellar

  Dir. Brendan Muldowney

  最后集中简单聊几部尚可一看的冷门作品:《恐怖地窖》尽管还是依赖“恶魔作祟”这样的老题材,但从一个简单的“念数字”行为构想出一个离奇又巧妙的概念还算有想法,恐怖氛围与悬念感也说得过去,如果能在剧作和桥段方面再打磨一下会更好。

  《上帝的驱魔》The Exorcism of God

  Dir. Alejandro Hidalgo

  《上帝的驱魔》大胆开创了一些有别于同类题材的反向设定,恐怖造型、动作场面和角色表演也还算不赖,虽然整体的执行力和完成度还有待提升,但它仍是一部不乏亮点的作品。

  《唇亡齿寒》Tethered

  Dir. Daniel Robinette

  《唇亡齿寒》基于一个难以置信但吸引人的设定:一个盲人如何在充满未知危险的荒林里存活,虽然恐怖场景不多,情节也差点火候,但好在顺利把悬念留到了最后,结局能够自圆其说,也算是讲完整了一个有点巧思的故事。

  《危险乘客》La pasajera

  Dir. Raúl Cerezo

  《危险乘客》讲述的是一群人驱车夜行被怪物袭击和感染的故事,虽然情节编写有些败笔,但全片带有一种笨拙的幽默感和廉价感,老派风格的怪物实体造型和化妆特效也让人惊喜。

  上半年就先这样吧。最近新出资源的《铁血战士:猎物》《孤儿怨:首杀》以及乔丹·皮尔的最新力作《不》相信不少朋友都已经看过了,但按照下半年的时间划分就放到下次文章里再细聊啦。

  当然还有不少热门作品仍在路上,像前文提到过的《珀尔》、安雅·泰勒-乔伊主演的《菜单》、弗洛伦丝·皮尤主演的《亲爱的别担心》、Michael Myers 的最后一战《月光光心慌慌:终结》、A24恐怖新作《尸体游戏》、卢卡·瓜达尼诺执导的《骨及所有》等等。

  / 《尸体游戏》海报

  第二梯队方面,有比尔·斯卡斯加德主演的《野蛮人》、预告片就展现吓人威力的诡异新作《微笑》、被称作“吸血鬼版《准备好了没》”的《邀请函》、伪纪录恐怖片爱好者狂喜的《致命录像带99》,以及若干续作《惊心食人族:重生》《断魂小丑2》等等。

  另外,大卫·布鲁克纳(《夜间小屋》)执导的新版《养鬼吃人》将于十月上线Hulu。贾斯汀·本森和艾伦·穆尔黑德(《无尽》)的科幻恐怖新作《尘中之物》也宣布院线定档11月4日。

  / 《尘中之物》海报

  亚洲这边,台湾下半年有《噩兆》和《民雄鬼屋》,反而日本迎来一波小高峰,比如都市传说题材的《如月车站》《N号栋》、漫改血腥恐怖片《寻找尸体》、中田秀夫的《“那个”所在的森林》,以及不断重启不断扑街的凶铃系列...《贞子DX》。

  / 《贞子DX》海报

  当然也还是更期待那些在我们视野之外的惊喜之作啦。呼~终于聊完了,没提到的片子欢迎大家评论补充哈。

  感谢所有一直以来都支持BtoZ的朋友!没赶上中元节发布文章,那就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吧!下次见!

上一篇:动漫《赛博朋克:边缘行者》评鉴——纵使飞身刀山火海,也要守护你的笑容
下一篇:《怪奇宅》 精品资源下载站在线观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