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落幕时》所谓父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一场修行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3
手机版

  文|琪雪

  谎言是真相的影子,在影子里能看到谎言所投射出的人心。——东野圭吾

  《祈祷落幕时》是东野圭吾加贺恭一郎系列最后一部小说,于2014年斩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在2019年4月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影上映以来,受到观众好评,116596人打出8.0的高分。

  其实,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如同在大海里摸针,完全没有方向。一直看到全书的50%,依旧处于没有任何头绪,不明就里的状态。等我耐着性子继续看剩下的50%的时候,立马觉得惊艳,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还好,我没有放弃”。

  《祈祷落幕时》主要讲的是在侦察日本东京发生的两起凶杀案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件证物与加贺16年前死去的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后加贺恭一朗一步步抽丝剥茧发现令人心痛的真相。这部小说以凶杀案为明线,以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暗线,讲述了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

  加贺恭一郎剧照

  这部小说中最令我为之动容的就是浅居忠雄和浅居博美的父女情。父亲为了女儿可以让自己从这个世界消失。女儿为了父亲,可以亲手掐死自己深爱的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牺牲】与【成全】、【谎言】与【真相】父母与孩子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共存?

  【牺牲与成全】牺牲是爱也是枷锁,成全是舍也是救赎

  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之后,都认为浅居忠雄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父亲对于女儿的爱,他只希望女儿能够幸福。

  可是,我却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浅居忠雄甘愿一辈子活在黑暗之中,不仅仅是为了女儿博美能够幸福,还为了自己能够幸福。只不过,他幸福的来源和活下去的希望都来自女儿博美。

  浅居博美的母亲在她小时候为了养野男人偷拿其父亲印章,欠下一大笔钱然后潜逃。被逼无奈的浅居忠雄只能连夜带着浅居博美逃离家乡。原本打算悄悄跳海自杀的浅居忠雄,因为女儿失手杀了企图强暴自己的横山俊一,而不得不营造一场死亡的假象。自己则顶替横山俊一的身份,开始过“他人”的人生。

  为了女儿能够幸福的生活,他不得不躲在黑暗之中。可偏偏总有人忍不住好奇,偷偷窥探黑暗中的秘密。浅居忠雄为了守住女儿的幸福,犯下一桩又一桩的杀人案。可是,心狠手辣并非是他本性。他无法直面这样残忍的自己,所以将所有的希望都转移到女儿博美身上。渐渐地,女儿则成了他冗长黑夜里唯一的光。

  浅居忠雄剧照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浅居忠雄的影子随处可见。

  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隐瞒已经离婚的事实,在孩子面前和丈夫扮演一对恩爱夫妻;为了孩子,在婚姻关系中不断隐忍,宁可和另一半做熟悉的陌生人,也要给孩子完整的家;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专心在家陪伴孩子成长;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孩子,自己则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似乎,我们的父母永远都在牺牲。这些牺牲是来自一个父母对孩子最本能的爱,可也是枷锁。这个枷锁锁住了父母追求幸福的权利,锁住了他们选择的自由,使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孩子。所以,到了最后,孩子成了他们的唯一,成了他们的希望。

  武志红曾经说过,人的一生要经历三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是孩子的出生,是孩子与妈妈身体的分离。第二次分离是孩子与妈妈心理的分离,在孩子6个月到36个月大时,孩子逐渐意识到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妈妈和自己不是一体的,而是两个独立的两个人。第三次分离就是孩子成年离开家庭,成家立业真正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当牺牲成为常态,孩子就再难进行第三次分离。所以,才会出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妈宝男”“啃老族”。而这类人的父母虽过得辛苦,但依旧不舍和孩子分离。因为他们在精神上深深依赖着孩子。这种依赖让第三次分离的痛更加深入骨髓。

  想要破除这种尴尬又痛苦的局面,父母和孩子都必须忍痛成全。唯有这样才能换来彼此精神的独立,才能拥有选择的自由,实现彼此的救赎,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谎言与真相】假作真时真亦假,谎言与真相的剥离,是对人性的内省

  将横山俊一的尸体假装成浅居忠雄,并且顶替横山俊一的身份生活,是浅居忠雄父女第一个谎言,也是他们之间最大的秘密。可是,一旦撒了一个慌,就需要用无数的谎言来成全。

  也就是说,浅居博美所谓的幸福和梦想,全部都建立在谎言之上。而因此得来的快乐也不过是虚妄的快乐,她和父亲必须小心翼翼维护着这份快乐。要时刻担心有人将谎言拆穿,将他们所有希望扑灭。

  浅居博美剧照还记得电影里警察在了解真相后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必须要活得掩人耳目的浅居博美会选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当时加贺回答是:“或许,她想要过不一样的人生。”

  我觉得这个回答太过于浅显。要知道浅居博美是浅居忠雄的唯一,而浅居忠雄又何尝不是女儿博美的唯一呢?

  在那个黑暗的晚上,浅居忠雄对女儿说:“爸爸愿望是希望你过的幸福,除此之外无所谓。希望博美能生活中屋檐下,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把兴趣变成工作。要拥有梦想的活下去”。

  我想这段话,一定深深地刻在博美的脑子里。表面上,当演员,成导演是博美的心愿,是她的梦想。可是,事实上这就是一个谎言,实际真相应该是博美希望父亲看到自己找到了的梦想,希望父亲可以幸福快乐。而浅居博美真正的梦想应该是可以和父亲并肩走在阳光下,和寻常父女一样能够光明正大的享受生活。

  她一直在用父亲忠雄希望的样子生活,小心翼翼维护着两人之间的快乐。而她之所以要站在舞台的,一方面是因为爸爸忠雄希望她能够拥有梦想活下去。另一方面是因为只要她站在舞台的中心,那么无论父亲身处何方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会因为她而觉得幸福。

  这种谎言与真相相互交杂的情况,在父亲忠雄决定自杀那个晚上,开始一点一点的分离。也是直到那时,博美才发现,父亲原来并不幸福,他所有的快乐都是谎言。就像自己营造的那般,他只是希望自己快乐。

  所以,当加贺恭一郎最后拆穿真相的时候,博美是笑着离开的。因为,当谎言和真相剥离开的时候,她才真正开始直面自己的内心,对人性开始深刻地内省。她才发现,从背弃人性开始,她和父亲就已经失去感受幸福的权利。自己和父亲的一生不过就是一部长长的悲剧。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一场修行。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在《目送》里对父女母子的定义,之前我深以为意,现在却有了另外番了解。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是不断目送你离开的背影,而是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一场修行。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是其回归本心的良药。

  全天下的父母,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将所有污秽挡在家之外,给孩子一个干净的成长环境。自己则会慢慢被这些污秽侵蚀,逐渐被迷雾遮住眼睛,在兜兜转转中变得功利。而孩子,便是让父母静心凝神回归本心的良药。

  还记得《釜山行》中的石宇吗?

  一开始石宇是一个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人。危险来临时,他想到只有如何保证他和女儿秀安的安全。考虑任何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会在下属为投资者考虑而出言讽刺,他会在秀安给老人让座而教育秀安不用如此,在秀安想要和其他人分享消息时阻止秀安。

  生活中石宇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他们如此冷漠并非心地是有多坏,而是对这个世界充满戒备,他们冷漠的背后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本能保护。面对陌生人,他们穿上坚硬的盔甲,任何人任何事都伤不了他们。当然,外人的行为同样无法感动他们。因为,当一个人对你不信任时候,你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无法走进他的心里。

  可是,孩子的话可以。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大多处于本能,他们用强硬对抗外界,却在孩子面前露出他们柔软的内心。关键时候,孩子的话就会如同秀安说的话那般,直击内心深处。让身为父母的他们,开始内省,慢慢发生蜕变,找回初心。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一面帮助自己不断内省的镜子

  人们常说,父母对于孩子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可我却认为,父母对于孩子而言,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孩子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还可以通过镜子看到自己隐藏的缺陷,进而引发内省。

  就拿我来说,因为从小都是父亲在教我应该如何做事,又该与人相处,所以我做的风格和处世的态度和我的父亲很像,脾气性格也如同复制粘贴那般。有时候和父亲一起去做一些事,他那种不耐烦的性子和不善的语气,会让我觉得很难受,常常觉得心里堵着一口气。

  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细想和父亲发生的不愉快。在回忆的过程中,我发现在父亲身上好像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才反应过来,有时候我会用自己讨厌的方式对待其他人。因此,在下次遇到事情时候,我会刻意提醒自己要耐心一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只有当你跳出那个圈,你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而父母,就是你跳出圈子的助力。因为父母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在镜子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渴望幸福的帷幕一重又一重,但当真相公之于众的那一天来临之时,幸福的帷幕终将落下。

  有时候,一个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在《祈祷落幕时》这部小说,东野圭吾采用“冰山原理”写法,先描写我们能够看到的细碎线索,然后一点点从表面看到的山体,推演出藏在水面之下80%的真相。

  直到我看完整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东野圭吾给这本小说起名为《祈祷落幕时》。

  在我看来,书名中的【落幕】,其实一句三关。一方面是说浅居博美和加贺恭一郎的舞台剧落下帷幕,另一方面是指浅居博美和其父亲悲剧的人生就此落下帷幕,还有一方面是指加贺恭一郎对母亲的执念和对父亲的误解在真相出现后落下了帷幕。而祈祷落幕时是指浅居父女早就渴望结束这种谎言与现实交杂的痛苦生活。

  【牺牲】与【成全】、【谎言】与【真相】两者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在亲子关系中,有时候进行适当的取舍,可以让父母与孩子获得自我的救赎。

  --END--

  我是琪雪,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的理工女,如果你也如此,那就关注我吧 ,和我一起探讨阅读和写作的那些事

  举报/反馈

上一篇:假小子过关斩将,拨开云雾,向世人揭示了大秘密
下一篇:直击人性!韩国“大尺度”犯罪片,建议只看删减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