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身体活动,更是思维活动 郝卫锋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8
手机版

  近期,在一次幼儿体育活动的线上研讨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解读幼儿运动的过程中,都提到了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以及灵活、平衡等身体素质,很少提及幼儿在运动中的思维。这些教师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一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体育运动所持的观念,即体育活动就是幼儿身体的直觉动作、肌肉筋骨的活动,与思维无关。但事实上,幼儿的身体活动,与认知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

  思维形成的过程,是幼儿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信息收集、观察,从而做出判断的理性行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在运动中的思维参与,教师就只会关注幼儿身体活动的外在表现,从而错失幼儿内在思维品质的提升。

  体育运动中思维的参与,包括幼儿对身体符号的认识,以及通过知觉判断周围环境进而决定活动的方式等。

  幼儿对身体符号的直观认识和亲身体验,是思维形成的重要基础。运动中幼儿对身体符号的认识,包括了解头、躯干、四肢等身体部位,以及身体部位伴随的基本动作,比如肩膀、胯部、脚踝等部位,可以进行圆周运动;躯干和四肢配合,可以弯曲或伸直、旋转或翻滚、摆荡及摇动、蜷缩及伸展等。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以及自主运动区域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符号,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比如,“口香糖”游戏,幼儿两人或多人一组,根据教师的口令,寻找身体部位并做出反应,将膝盖、肩膀、头、胳膊等贴在一起。幼儿储存的身体符号越多,思维活动也就越灵活。

  身体活动是由感官传递到大脑支配中心,通过刺激—反应的模式,自我感知运动类型和内容的。幼儿在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自己身体产生的刺激,进而感受和调整器官的运动以及位置、身体的姿势和情绪的紧张度,产生自我认知,建构身体图式。这一过程能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身体极限,从而决定运动方式。

  例如,在梯子上行走,身体感官会告知幼儿,腿的肌肉紧张度如何,保持平衡是否需要手臂的配合,跨一步大概需要多长距离,到什么位置等。如果教师不能认识到幼儿运动的这种内在机制,就无法引导幼儿学会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甚至会引起危险。

  与此同时,幼儿身体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感官反应场。在各种行为的刺激下,大脑进行感知,身体感官发挥作用,如感知寒冷、温暖、疼痛等。这些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筛选,对周围环境产生记忆,从而指导幼儿将自身行为与环境区别开来,以免在活动中发生意外,造成情绪不适。

  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之后,就会尝试性地进行动作体验,并与自身经验发生互动、调整,进行自我反思,然后把新经验运用到实践中。而且,幼儿所有的行为,都源于大脑的支配,是从表现到经验,从经验到模式,有意识地反映外部世界、客观转化为主观的过程。

  比如在“压路机”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示范,能够直接获取身体和四肢配合,才能在垫子上滚动的经验。但是要达到走直线,则需要眼睛观察、脚撑地来改变方向。以上都是幼儿大脑发出的指令,视觉收集到信息后,发送至大脑,命令身体再次尝试,去验证自身发现。尤其是成功后产生的愉悦情绪,是思维过程最直接、有效的产物。

  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体育运动中,幼儿的动作表现只是表象,而思维的发展程度才是核心。教师要透过外显动作的品质,对幼儿的认知与思维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判断,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街道中心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3日第2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刘亚仁,极具魅惑的痞。
下一篇:带你认识生命之门——防火门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