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勇敢善良女性典型代表,参加过柔然战役战役
2)唐代·韦元甫说
后汉至北宋初年名士李昉认为,两首《木兰诗》作者是盛唐时期的韦元甫。
髙棅在《唐诗品汇唐诗拾遗》反驳李昉老前辈:“乃作韦元甫诗,恐非也”。《木兰辞》“辞义髙古,殆与其人相当”。
意思是,靠“门荫入仕”的韦元甫,的确很有才华。您老人家看看,他韦元甫是富家公子哥,从小到大生活优越,没有在北方居住、没有沙场的经历,有才华也写不出《木兰辞》。要说第二首《木兰诗·古乐苑》是他韦元甫创作的还差不多。
编辑《乐府诗集》的北宋·郭茂倩,也分不清两首《木兰诗》的作者与时代,就在《木兰诗》二首(古辞)下面注释,《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
于是,至今,人们普遍认为韦元甫是续作了《木兰诗》(即《木兰诗·古乐苑》。
(韦元甫,唐代高官,与唐代大诗人杜甫生活于同一个时代,比杜甫早两年出生,晚一年去世。)
二、木兰的姓氏与籍贯
1)不仅是《木兰诗》的创作年代不清楚,花木兰的姓氏、籍贯也众说纷纭,难以考究。
如今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黄陂(pí)的花木兰,姓朱;二是凤阳的花木兰,姓魏。
2)黄陂花木兰姓朱
如今在湖北黄陂有木兰山、木兰湖,还有花木兰的陵墓、寺庙,甚至当地还曾设置过木兰县。
①木兰县
《新唐书》《旧唐书》: 黄州下 隋永安郡。武德三年,黄州领黄冈、木兰、麻城、黄陂四县。
武德三年是620年,即李渊称帝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唐朝也进行了立国之战——虎牢关之战,消灭王世充、窦建德。
②木兰庙
《明一统志》:黄陂县木兰山下有忠烈庙,庙后有冢,相传为木兰将军,盖朱氏女,代父西征者。
《大清一统志》:木兰庙,在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
湖北黄陂县木兰山下,有一座忠烈庙,庙后有一座高大的坟冢,相传是木兰将军之墓,是一位朱姓人家的女子,她就是生前代父西征的女子。
③木兰寺
明·《通雅》:今黄陂有木兰山相,木兰将军塟此郭外西寺。
《明一统志》:木兰寺,在黄陂县治西唐贞观间建,本朝洪武中重修。
如今在黄陂县西部,有一座木兰山,在山上茂密的林木之中,是木兰将军安塟之所,陵墓围墙的西边就是木兰寺。木兰寺于唐代贞观(李世民在位)年间建起。本朝洪武(朱元璋在位)年间进行了重新修缮。
④质疑之声
《明一统志》与《大清一统志》是由当时官方编撰,态度严谨。对木兰的陵墓,用了“相传”一词、对木兰姓“朱”也持否定态度。
明、清《统志》都声称不知道木兰将军是哪个朝代的人,独诗中有可汗语,知其世非晋即隋唐也(从诗里面含有“可汗”的语句,可以得知她在世年代,不是东晋,就是隋唐时期的人)。
关于木兰的姓氏,《明一统志》记载的是“盖朱氏女”(大概是朱家的女孩子)。
《大清一统志》则直截了当:庙因木兰山附防无疑,县志并妄撰其姓,益属无稽,苐由来已久,故存之。(木兰山上有木兰庙,这毋庸置疑,但《县志》轻率地编撰她姓“朱”,这种引申衍生纯属无稽之谈。可是说她姓朱这事的流传由来已久,所以我们编撰《大清一统志》,就将资料照原样保存下来)。
2)亳州的花木兰姓魏
与黄陂的木兰比,朱元璋的家乡、亳(bó)州木兰的故事就丰满详实得多。
清·《凤阳府志》:隋,木兰,魏氏。毫城东魏村人。隋恭帝时,北方可汗多事,朝廷募兵,策书十二卷,且坐以名。
即隋代花木兰,姓魏,毫城东魏村人。隋恭帝在位期间,北方可汗侵犯边境,朝廷大规模征募兵士,强行要求公民履行自己对国家的义务,堆积如山的征兵花名册,上面都记载了应该服兵役的男子姓名。木兰的父亲也名列其中。
《凤阳府志》也记载,花木兰因父亲身体羸弱多病,弟妹幼小,替父参军,奔赴边关。历十二年,身接十有八阵。树殊勋(功勋卓著),人终不知其女子。凯旋之后,辞掉尚书之职回到故乡。
前面记载木兰的事迹,与《木兰辞》中大致相同,但后面的就不一样了。
《凤阳府志》:召赴阙,纳之宫中。曰:“臣无愧君之礼。”以死拒之。帝惊悯,赠将军谥孝烈。昔乡人岁以四月八日致祭,盖孝烈生辰云。
即:陪同木兰回乡的老战友老部下,看见十多年一起出生入死、亲如兄弟的木兰将军是貌若天仙的大美女,都惊诧万分。将此事马上奏报朝廷。皇帝得知下诏,要纳木兰为妃。
木兰说:我不同意为妃,但我作为臣子,不能抗旨违背君臣之礼。于是,木兰以死表达自己的心志。皇帝得知木兰已死,大吃一惊,很是怜悯,赠木兰将军谥号“孝烈”。
以前,家乡的人每年四月八日都要举行祭祀木兰的活动仪式,大概那一天是孝烈的生辰吧。
另《河南通志》记载:孝烈,隋人,姓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
清初《江南通志》也记载:隋,魏氏木兰,亳城东魏村人。
3)其他地方的花木兰
除了说木兰是黄陂人、亳州人之外,还有文献记载说木兰是其他地方的人。
明·邹之麟《女侠传》:木兰,陕人也。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据唐人小说,有个木兰女子,是河南睢阳人氏。
三、木兰的谥号“孝烈”
亳州木兰的事迹,比《木兰诗》与黄陂的木兰多了谥号“孝烈”与“以死拒帝”的情节。
文献中,多地方有木兰庙、木兰寺、木兰祠,也有许多文献记载“赠将军谥孝烈”。
1)是否有皇帝赠“谥孝烈”
如果真有皇帝给赐木兰“谥孝烈”,那么按传统文化,应该都称之为孝烈寺、孝烈庙、孝烈祠。奇怪的是,如此称呼寺庙、祠堂并不多。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将现在能看到的文献资料一对比,就容易发现,木兰的“孝烈”谥号与“以死拒之”,最早出现于元代,宋代以前没有。
①两首《木兰诗》,都对“孝烈”谥号只字未提。
②建于唐代的黄陂木兰寺,不是称孝烈寺。
③唐代白居易的《题木兰花》是直呼其名: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④唐代杜牧的诗,标题就是《题木兰庙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防度思归遂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⑤《明一统志》记载:完县孝烈将军庙,是“或云孝烈”(有的人说是“孝烈”)。
也就是说,宋代以前关于木兰的诗文没有“孝烈”一词,宋代以后,有的记载也不肯定花木兰“谥孝烈”。
2)“谥孝烈”的出现
记载木兰谥号“孝烈”,以及皇帝“纳之宫中”、木兰“以死拒之”的故事情节,最早出现于元代。
元代人侯有造的作品《孝烈将军两像辫正记》,是纪念木兰的第一块石碑,侯有造是建筑学家,也常常造戏楼,与元代戏曲界多有交往。
《孝烈将军两像辫正记》:迫不己,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
即木兰迫不得已而自杀,皇帝惊愕不已,怜悯地赠木兰将军的谥号“孝烈”
自元代侯有造的作品横空出世之后,说木兰“谥孝烈”的古典文献就举不胜举。
如果说,只因元代侯有造与戏曲界有交集,与木兰年代久远,就质疑木兰谥“孝烈”有些牵强附会。那么请看,木兰姓“花”,的的确确出自于戏曲,“花木兰”这个名字,最早就是出自于明代早期文人徐渭编写的戏剧——《雌木兰》。
民间文学戏曲,面对大众,力量无穷!
如同“刘皇叔”这个称呼一样,经过元代戏曲唱过之后,人人都觉得刘备是名正言顺的的“刘皇叔”,其实元代之前,没有文献记载刘备是“刘皇叔”。
按传统文化,子孙出五代之后,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一国之君的刘协不可能喊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备为“皇叔”。如果靠翻族谱决定,大汉经过四百年,别说“刘皇叔”,“刘皇爷爷”“刘皇祖宗”“刘皇姑奶奶”都可以翻出一堆。
故而,可以说木兰“谥孝烈”与刘备是“刘皇叔”一样,是为了舞台效果,塑造人物,极有可能没有皇帝赠木兰“谥孝烈”。由此推断,皇帝“纳之宫中”、木兰“以死拒之”,自然也是为了丰富戏曲内容,吸引观众而杜撰的故事情节。
搜写天下离奇故事、说木兰是“河南睢阳人氏”的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也没有提及木兰“谥孝烈”、“以死拒帝”。
四、木兰作战地点
1)燕山
《木兰辞》说木兰万里赴戎机,一路越黄河、抵达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乐苑》说木兰: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这里面一个是燕山,一个是燕支虏,两首诗中目的地相同,
2)完县
元·《研北杂志》记载,完州城北,有木兰庙,榜曰“孝烈将军”。土人云是木兰战处。庙有宋熙宁间知军事钱景初题记,并所刻古乐府词。
《明一统志》:孝烈将军庙,在完县东,或云孝烈即木兰女,尝代父戍守于此,唐封为孝烈将军。
即,完县(保定)北部有一座木兰庙,旁边有“孝烈将军”的匾额,当地有人说此处就是木兰替父参军,曾经带兵戍守作战的地方,在唐代被封为孝烈将军。木兰庙里面有北宋宋神宗赵顼在位时期的知军事钱景初的题记,另外还刻有《木兰辞》。
这里,说明完县木兰庙,至少在北宋时期就存在。(北宋知军事,大约相当于军级官员)。
没有记载“孝烈将军”匾额的落款(皇帝与时间)。另外,如果木兰真被皇帝赠“谥孝烈”,也不应该是“孝烈将军”四个字,因皇帝诏赐名号,是经过朝廷推敲的,工匠不能随意增减字数。
五、木兰生活的朝代。
关于木兰参军、生活的时代,也是众说纷纭。
1)隋炀帝杨广时代
清初·《来集之倘湖之樵书》载,孝烈将军。隋炀帝时人,姓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时方征辽募兵。....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纳诸宫中。......迫不己,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
此处说木兰生活的年代,皇帝是隋炀帝杨广,木兰替父从军是征辽。是杨广逼死了替父参军的魏木兰。
这是最早看到木兰与皇帝有关系的记载。此处记载不排除故意抹黑隋炀帝杨广贪色残暴的嫌疑。毕竟是出自一个没有考中进士的先生之口,不足信。
(明清时代,写书骂杨广的人,都是没有考中进士的人,他们不敢骂当朝执政者,就拿已经死去近千年、推崇考试的杨广出气。)
问题是征辽时间不长,另外征辽失败,难以有诗中木兰返乡的喜气,更难有“赏赐百千强”敕封“尚书郎”。
2)隋恭帝杨侑时代
有文献说木兰“非晋即隋唐也”,但也有不少文献说,没有出嫁的女子木兰是隋代隋恭帝在位时期代父从军。
隋恭帝杨侑(yòu),隋炀帝杨广的孙子,617年,李渊乘天下大乱与顶头上司杨广在扬州旅游,就起兵攻入长安,立杨侑为傀儡皇帝,杨广被杀后两个月,隋恭帝被废,在位时间仅半年。
隋恭帝期间,朝廷大规模募兵的确很有可能。李渊起兵时,“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突厥的强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窦建德、王世充也先后称臣于突厥。
另外《木兰诗·古乐苑》中“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有人把这两句诗翻译成:夜间进行偷袭战,半夜三更轻而易举地抓获了于滇(tian)国的领导与大员。(此处“携”译携持,俘获)
其实,历史上的于阗国一直与中原王朝友好,他们可不像楼兰国那样反复无常,与中原交恶。也没有中原王朝与于阗国的大战记载。即使有对于阗国的战争,也用不着成千上万的人马。例如楼兰,中原王朝往往派几百人去就搞定了。
所以“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应该翻译成夜间对敌进行偷袭战,是为消灭敌人,更是为了帮助盟友于滇国。(此处“携”译提携、支持)
这里提到“于阗国”,君主国姓为尉迟(yù chí),也就是说,于阗国属于唐代开国名将尉迟恭家族。
这么看来,木兰真有可能是隋末初唐时代的人。
但有一个问题,当时强大的突厥,大汗更换频繁,有实力的部落大佬,都盯着内部的权利分配;另外李渊父子的重心在中原军阀势力的身上,与突厥交战非常短暂,没有大规模战役,当时的李渊父子,也没有心思对突厥穷追猛打,搞长驱直入的长途奔袭战。
3)北魏
北宋·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时,引注了《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
音乐专著《古今乐录》,作者是南朝·陈时期智匠,也就是说《木兰辞》在隋朝以前就已经存在。
多地纪念木兰的寺庙,都说是替父参军,又都刻有同一首《木兰辞》,如果认为有两个木兰,也说不过去。
今天,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木兰“替父从军”是北魏时期的故事。
依据历史资料,把隋唐匈奴之间的对抗,与北魏柔然之间的战役拿来对比看,木兰生活在北魏时期的可能性更大。
六、木兰参加的战役
前面已经介绍了,于阗国一直与中原王朝友好,也是北魏的盟友。
依据《木兰诗》中的地名与历史事件对比推测,470年,木兰极有可能参加过历史上的北魏柔然之战!
西域柔然国,又称蠕蠕。历史上第一个称可汗的人,就是柔然国国王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
社仑称可汗之后,柔然国进入最鼎盛时期,势力范围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南抵阴山(唐代强盛一时的突厥,当时就臣服于柔然)。
北魏与柔然之间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近40年,其间也夹有臣服、和亲。
1)北魏与柔然第一次大型战役
柔然与北魏对抗,不仅自己强大,也策略得当。他与后秦、北燕结成联盟,同时拉拢南朝,向刘宋政权朝贡。
424年,柔然可汗大檀得得知北魏老皇帝去世,率6万骑兵攻入北魏,杀掠官民,攻陷了北魏的龙兴之地盛乐,包围了云中城。
刚刚即位年仅十六岁的拓跋焘仗着自己了解柔然战术,亲自率2万骑兵救援,结果一去就被对方重重包围了,将士们都胆战心惊。幸亏少年天子拓跋焘临危不惧,经过艰难决战,才击退了柔然大军。
429年,北魏得到南朝·宋刘义隆有进犯河南的打算。拓跋焘为了彻底改变腹背受敌的局面,决定先解决柔然。对大众位臣说:若不先灭蠕蠕,便是坐待寇至,腹背受敌,非上策也。
《北史·蠕蠕》记载:于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平阳王长孙翰从西道,向大娥山。同会贼庭。
此战,拓跋焘御驾亲征,与平阳王长孙翰兵分两路,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
这次拓跋焘御驾亲征,大举进兵的战役记载中,有《木兰辞》中的黑山、燕然山。
这阶段,北魏与柔然一直打了10个年头,直到431年,柔然臣服向北魏进贡,随后双方和亲,这符合《木兰辞》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前面提到盟友于阗国,如果木兰参加过此次战役,“更携于阗羌”中的“携”就应译携带,因为这次是于阗国帮助北魏。但于阗国地理位置太偏远,于阗出兵夹击柔然有可能,而北魏携带于阗军队作战的可能性不大。
但后面真有记载帮助于阗国的破柔然战役。
2)北魏与柔然第二次大型战役
柔然国由于前阶段与北魏作战失败,之后改变了发展方向。
470年柔然攻于阗国,于阗向北魏求援。
《魏书·西域》记载:“于阗去京师几万里,蠕蠕之性,惟习野掠,不能攻城,若为所拒,当已旋矣。虽欲遣师,势无所及”,
意思是,于阗国太远了,而蠕蠕人生性只会劫杀独门独户在野外谋生的普通老百姓,不善于攻城拔寨。即使派兵,等我们到达时,于阗国就依据城郭拒敌已经胜利了,我们大军威风凛凛前去,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因北魏没答应出兵请求,于阗国很不高兴。
虽然没有答应直接出兵,但为配合盟友,北魏从离于阗国遥远的陇西出手了。
《北史·蠕蠕》记载:乃选精兵五千人挑战,多设奇兵以惑之,虏众奔溃,逐北三十余里,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旬有九日,往返六千余里。
即北魏先选精兵,派五千人兵马做诱饵,去挑战,再一路摆迷魂阵,打败柔然军队。这里19天,往返六千余里,显然是为了极力支援遥远的盟友于阗国。
也许就可以解释木兰“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木兰诗·古乐苑》)。也是木兰南征北战,“关山度若飞”,辗转千里的合理注释。
“朝屯雪山下”的“屯”显然不是新兵奔赴前线,而是带兵机动奔袭途中的宿营。
从这至473年,北魏多次出兵漠北,柔然由强变弱,最终成为北魏的附庸国。
40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北魏与柔然之间主要战场在黑山。
与盟友并肩作战,可以解释《木兰诗》中木兰见天子,又见可汗(天子坐明堂。可汗问所欲),自然一个是北魏皇帝,一个是于阗国王。
故而,木兰参加过这一次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更加有可能。也更符合因连年作战,需要征召年弱多病的老人奔赴战场。
结尾,木兰从军的历史背景
许多人认为木兰从军产生的基础,是北朝尚武之风。准确地说,应该是当时的时代背景的缩影。因为不仅仅是北方,南方也有女子上战场。例如:岭南的冼(xiǎn)夫人。
木兰本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少女,天性勤劳善良,难道她不愿在父母身边“当户织”?如果不愿意,木兰功成名就之后,就不会要求“送儿还故乡”。
自八王之乱至隋朝统一(291年—581年),中华大地连年征战,尸横遍野,人口锐减。战争面前,人人自危。
朝廷募兵,木兰年迈体弱的父亲,也在名单之中。这情不自禁地让人想起杜甫的《石壕吏》,很难想象,假设木兰不替父参军,朝廷会对他的父亲怎么样?
故而,是烽火连天的时代,把孝顺的花木兰推向了战场。
在那天下战火难以熄灭的370年间,涌现了一大批为家为国,不畏牺牲的女性。她们都被逼无奈,为了保护家国,为了亲人,不得不拿起武器、挺身而出,勇敢地面对残酷的战争,浴血奋战。
例如:冲锋陷阵的南越首领冼夫人、前秦毛皇后;大敌当前具有大将风度的任城国太妃孟氏、梓潼太守刘夫人;还有率领家族青壮年保护家园的李波(小妹)与才女谢道韫......
木兰从军,只是当时所有杰出勇敢女性保家卫国的典型代表!
木兰是哪一个地方的人,不重要;木兰是哪一个朝代的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浓缩了儿女对父母的爱护,对国家的忠诚,表现出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热爱生活的精神。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