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是“师父”,“师傅”是“师傅”,不是一回事,别叫错了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衍生出许多特有的产物。比如汉字,前有一撇一捺皆文章,后有咬文嚼字显书香,作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内涵可谓深奥至极。它渗透在现代生活的各大领域,深刻滋润着每位华夏儿女的灵魂,意义影响自然不用多说。

  在国外人的眼里,汉字是公认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读音、字形结构等等,每个字都有着特别的讲究,稍微一不留神,就容易引起别人的“笑话”。不过在品史君看来,咱们国内人有的含义都搞不清楚,更别说外国人了。比如生活中常说的“师傅”和“师父”,这两者有没有区别?

  师父

  对于“师父”这个称呼,最早出现于唐朝。姚思廉的《梁书》记载:“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这块是指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绍,最初泛指教学工作的老师。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流传,师父有了专属的含义。

  《中朝故事》有这样一个典故:唐咸通年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表演,没想到表演没有成功,他在快速准备后重新进行,但都以失败告终。随后连连道歉,表示:“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这块的“师父”含义也彻底发生了变化,指那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元朝时期,道教得到广为流传,“师父”慢慢成为和尚的尊称。像比较知名的圣人八思巴,当时在民间也被人称之为“师父”。从根本的角度出发,既然被称为“父”,内心必然是很敬重的。因为在古人的眼里,老师和父亲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所以这个词还是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在其中,从根本上体现出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词语的含义也逐渐被放宽。只要是自己爱戴的“老师”,都可以被称为“师父”,看上去既合情又合理。

  师傅

  相对于“师父”一词,“师傅”出现得就比较早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榖梁传》昭公十九年中讲到:“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从这块来看,“师傅”代表的是老师,看含义和“师父”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到了秦朝之后,“师傅”一词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去年比较火的《大秦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吕不韦的操纵下,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回到秦国。当时秦王让他诵读诗书,异人回回绝道:“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块也演变成为帝王的老师。

  从根本的角度来讲,这个词语还是有明显身份的划分。但毕竟这是一种象征,许多平民也都想沾沾这样的福气,到了南宋之后,“师傅”所指的人开始向下移动。只要是授业者,都可以被称为师傅。当然这包括多方面,工、商、戏剧等等,都有这样的说法。

  在20世纪中期,许多人都开始了在工厂上班之旅。但因为来的时间不同,为了表示内心的那份尊重,互称“师傅”也成为了常有的事情。后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流传,只要是成年人或者说年长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师傅”。

  二者有何区别?

  说了这么多,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对于“师父”一词,有着将“师”当做“父”一样来敬爱的意思,表示尊重的同时也显得亲近。通俗的来讲,就是那些给予自己实质性帮助的人,大多数时候代表的是老师;

  “师傅”一般是对手艺人的尊称,比如木匠司机之类的,范围更加广一些。如今大多数时候都出现在和陌生人打招呼中,像问路、咨询信息等等。

  简简单单两个词,牵扯出几千年前的文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实在博大精深。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第四代住房来临,家家有院子、车停在门口,电梯房成为过去式
下一篇:《悟空奇遇记》5月1日上映 孙悟空变身天庭潮仔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