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看不懂?解读为:邪不?!压正!!会让你恍然大悟
从上映首日开始,《邪不压正》的排片率高居第一,但这一天和影片中的背景局势一样,压不住,在当日晚上就被《我不是药神》给赶超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看来暑期第一大票仓现在差不多可以定下来了,就是《我不是药神》。
很多人说姜文慌了,大聪觉得姜文不会慌,慌的是电影人对国产片市场的判断,这从中也包括《阿修罗》,这部预计保底30亿的大电影,首映日只有2300万,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第一时间看完《邪不压正》之后,大聪就发了一个朋友圈,配的文字是:
“包饺子喂猪?还是包的饺子太讲究?”
很多人留言,什么意思?
包饺子喂猪,庸俗点解释,就是把一部质量上乘,作者认为能直指观众内心的好作品,让大众去欣赏,但可惜大众吃惯了爆米花。
后一句的解释是,既然作者认为这是饺子而不是法餐,那么一定是大众能接受的,但饺子做得太仪式感,也会让大众认为这个饺子过于讲究,失去了饺子原有给人的味道。
就如影片说的,特意包的饺子,为的就是蘸这个醋。
醋重要,还是饺子重要,或许是一个观影情绪的问题。
姜文在《一步之遥》就曾经说过,再也不干包饺子喂猪的事了。
这一次《邪不压正》的作者表达其实收敛了很多,但这次依然还是有很多观众不买账,毕竟影片的导演风格痕迹还是十分浓重。
不过,电影终归是一种导演表达的产品,这个产品因为涉及的资本巨大,人员众多,所以电影发展到今天,会渐渐分割成系统化表达和作者表达,如果按照这个层面去分析,姜文的电影几乎都是作者表达。
同理得证,你喜欢这种姜文的作者表达,那么你会很爱姜文的电影,过去,现在,未来,姜文电影一如既往。
在首映礼上,有人采访宁浩对《邪不压正》的感受,宁浩说很带感,很姜文,很电影感。
什么叫很姜文?
大聪的理解是,真正很姜文的电影,是不去计较电影的叙事严谨性,而是更注重电影本身给人的感觉,让梦照进现实,让感觉带动观影情绪。
所以姜文才为什么这么爱《太阳照常升起》,爱的甚至把背景音乐搬到了《让子弹飞》,这印证了他之前说的。
“《太阳照常升起》看不懂?看不懂TMD再看一遍,直到看懂为止。”
所以姜文喜欢把情绪和感觉在他的电影中放大,去让观众去感觉电影,而不是去看电影。
很多人对《邪不压正》打低分的原因,是想从看一个行云流水的好故事出发,结果看到了一部感觉至上的《邪不压正》。
Anyway,大聪整个观影过程是非常欢乐的,故事主线其实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晰了。
但姜文讲故事的方式,不是落地到以人物的悲伤离合,来让观众进入人物,而是反类型反结构的让观众去感受电影气氛的本身。
还是看不懂?!
那说几个导演的名字吧,去看库斯图里卡,阿巴斯,费里尼,英格玛博格曼的电影。
这些大师的电影,几乎都有着极强的作者表达,而这些作者表达的欲望,没有贯穿于故事和人物,而是通透到整部电影的气氛上。
就拿库斯图里卡来说,很多人认为姜文和库斯图里卡的表达风格,有些许相似之处,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味道就很对库斯图里卡。
大聪的毕业论文中,有一篇幅就是仔细研究《阳光灿烂的日子》,起初这部电影的时长将近4小时,里面加入了很多马小军的梦境,甚至还有梦中梦。
但这些匪夷所思的场景和戏份,都被片商和姜文经过几个月的商谈后舍弃了,所以如今市面上大家看到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基本都是2个多小时的版本。
据说,为了让大家更看懂《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才加入了姜文的画外音做很多解释。
所以,姜文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影片就已经有了很多的个人表达,但这种个人表达,或许因为姜文当时刚出道,受到各方压力后不得不舍弃掉了,所以呈现给大家正是情怀满地,故事性很强,通俗电影结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也能解释如今的姜文,并不是玩脱了停不下来,而是姜文一直都是如此,只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可以真正想表达原来自己的姜文。
说了这么多,大聪就是想给传达给大家,有时候可以把看电影的角度,看成是一个金字塔,观影有一个高度和广度的范围。
越在金字塔上端的电影,他就越具有作者表达,越实验性,那么这种电影就会让观众理解的广度越小。
反之,越商业传统结构的电影,传播范围就越大越让人容易接受,但作者表达就会被弱化。
当然,金字塔的比喻并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电影好坏的定义不适用于金字塔,金字塔只是在表达电影和观众之间的高度和广度,对电影好坏本身不做评论。
那么,《邪不压正》是不是一部好电影,这是一个to be , or not to be 的问题。
前面讨论的是电影本身的维度,那么电影的好坏的评价,就是一个极为主观的问题。
大聪整部电影看下来,觉得应该这么念《邪不压正》的标题:
既然姜文在用自己的荷尔蒙情绪发泄给观众,那么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这部《邪不?!压正!!》。
很多人抱着精雕细琢的北平风貌,严谨的故事线,幽默讽刺的对白去看影片,估计除了最后一个,大家会对前面两个元素大失所望了。
甚至影片对当时历史的刻画和还原,都是以一种近乎闹剧的手法呈现的。
比如最后决战中,朱潜龙和李天然的对峙,不断123放下枪,日本人不断站起来搅局,这一段就十分黑色幽默。
影片还有好多处这样黑色幽默的桥段,就不多举例了,这些姜文导筒下时癫时狂的人物设定,联结上两部《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甚至是《让鬼子来了》。
这些电影其实都给观众呈现姜文对历史的戏谑。
在姜文的北平三部曲中,姜文的历史观就认为历史其实就是一出闹剧,闹剧滋生了人类的悲剧,悲剧凝结成了历史。
姜文用这种反讽,来影射对悲剧历史的愤怒。
所以我们看到片中的七七事变,看到的战争前夕的北平,看到大环境下打着各自算盘的人物,所有的一切杂糅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出闹剧。
闹剧的表达方式,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邪不压正》的“邪不!?”。
正的意思其实很丰富,从“邪不?!压正!!”角度分析,正,是被压制住的,姜文的这个正,是对观众传达一种对历史,对人物,对电影的自我表达方式。
姜文想把通俗观影的叙事正逻辑给压住,让观众和作者做一次感觉上的对接,所以影片是反结构的,反类型的,反套路的,甚至是反戏剧逻辑的。
但还是那句话,有时候会事与愿违。
目前看来,影片“压正”是大家最不买单的地方,很多人看到了热血,看到了沸腾,看到了不明觉厉,但观众内心的正逻辑依然压不住。
这或许也是《邪不压正》最大的问题,姜文在尝试保有观众群的故事基础上,想加入更多的自我表达,让影片做到雅俗共赏。
《邪不压正》的雅俗共赏,是以影片屋檐作为分割线,分成屋檐以上(雅),屋檐以下(俗)。
屋檐以上是姜文的梦(太阳照常升起),屋檐以下是传统故事(侠隐,让子弹飞),或者说,屋檐以上需要用上半身思考(脑袋),屋檐以下则直接用下半身带动(荷尔蒙,情绪)。
姜文这一种雅俗共赏的尝试,好与不好,见仁见智,你可以说杂乱无章,难以平衡;也可以说姜文这种表达方式独特,已做得足够好。
对电影评价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看电影的角度不同。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屋檐上的镜头,画面视角的关巧红和李天然,过半镜头都是仰拍视角,而屋檐下的角色,则基本属于正常平视角。
仰拍意味着崇拜和幻想,平视意味着现实。这些镜头语言的表达,就已经隐藏了姜文的野心。
所以关巧红对着李天然的脑门开枪那一段,是在屋檐上,表达了一种虚幻和不真实,甚至可以过度解读为,关巧红其实就是李天然的内心,她是李天然在说服自己复仇的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原始动力。
所以最后在李天然复仇成功之后,关巧红离开得像夕阳的晚风一般,让人错觉的认为,关巧红从来没有在现实中出现过。
看到这里,大家估计要抨击大聪了,难道大聪你比姜文还要理解这部电影吗,难道姜文真的是想这么表达的吗?
这正是电影魅力最大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权对电影做出自己的解读,特别是这种三分表达七分遮掩的电影。
这同时也是姜文话题度最高的原因,姜文把三者观影角度的范围扩大了,这三者分别为:你眼中的姜文,姜文眼中的自己,还有真实的姜文。
综上所述,全篇讨论下来,大聪都是在说大聪眼中的姜文,和你们眼中的姜文,姜文眼中的自己,以及真实的姜文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这就是TMD的叫什么TMD《邪不压正》。
《邪不压正》的好在哪,好在电影需要多元化,姜文一个都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
上一篇:“尼斯湖水怪”再现身?这次被无人机拍到照片,长约8.5米
下一篇:原创《杀戮都市:O》黑球亡者敢死队大战裸女怪兽外星人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