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陨落》:为什么我们对好莱坞的科幻“烂片”没有免疫力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一部在国外的扑街之作,在国内居然收到特别关照,《月球陨落》的排片量和票房甚至超过了几乎是同期上映的两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神秘海域》和《新蝙蝠侠》,这种与国外呈现出的截然相反结果的情况,似乎让人越来越搞不懂观众的偏好了。

  

  电影看完之后,没什么特别,一部好莱坞文化输出体系上工业化的量产之作。可能是许久没有看过有分量的灾难大片,在当下疫情的“灾难”之下,观众想寻求一种心理上的释放,亦或是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之前几部上映的作品《后天》、《2012》在国内上映留下的“好印象”所积攒起来的“好人品”吧,加之同期上映的《神秘海域》剧情的薄弱,《新蝙蝠侠》基调的压抑和黑暗,虽然《月球陨落》的口碑“陨落”了,但是仍然挡不住让观众不约而同转向《月球陨落》。

  

  《月球陨落》总的观感是情节的似曾相识,灾难片的固有套路,熟悉的故事模式,是好莱坞故事体系下的流水线的娱乐作品,是一个深谙编剧创作理论的老编剧的速成作品,就像是巴尔扎克为了还钱,在个人天赋的加持下几天内写出的作品——只不过人家即便如此,写出的也都是经典作品。

  

  看这样的作品能看出来编剧的痕迹,人物设定的“工具作用”,主题和情节的“点到为止”,最吸引观众的想必应该是影片最大的“噱头”——月球如果真的缩小轨道半径,靠近或者撞向地球时会发生什么,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呈现最后的灾难特效。

  

  《月球陨落》从开头的有意识非形态生物体的出现,让人感觉有玩砸的风险,这是灾难片,不是科幻恐怖片,这种类似小成本制作的B级CULT片的外星生物的设定,拉低了整部电影的智商,而影片最后月球是人造的这种解释,这不只是脑洞大开,而是脑洞炸裂了。只是在一众明星的参演下,在灾难大片外衣的包裹下,在华丽特效堆砌下的一部故事粗糙的B级片罢了。

  

  在国内,科幻类型的电影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电影市场供给和输出,同时在国内科幻小说、杂志没有大范围的读者覆盖,特别是在科普知识没有在普通人群中的普及下,观众对这种故事设定的吸引力一般较难抗拒。但是对于美国观众来说,已经看过了太多的科幻片,更不用说数不清的高质量的经典科幻大片,因此对于《月球陨落》这种片子来说,从预告片上就能多多少少看出其“成色”如何,基本上不会上当,观影经验能帮其鉴别电影的内在质量如何。

  

  不过对于缺乏科幻片类型电影产量供给的国内市场现状,就像是国内资源赋存情况:富煤、贫油、少气,国内电影市场是“贫”科幻片、“富”喜剧片的现状一般,观众对于科幻片的消费就像石油一样,只能依赖国外进口了,尤其是在超级英雄电影几乎霸屏的几年,纯粹的科幻内容的电影作品相对稀缺,因此对于《月球陨落》的上映,应了那句话“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在《流浪地球2》和《三体》千呼万唤始不出来的情况下,好莱坞可以尽情填补这一电影市场类型片的空白,从《月球陨落》受追捧可以看出来国内观众对科幻片的要求其实并不高,这无疑是给了国内科幻电影商业化供给提供了一种启示,也是可见的机会,你可以让观众觉得夸张,只要别太“上海堡垒”就行,但是让我觉得“扯淡”的话就是你的错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相亲18次,次次被告知不合适”:女孩不喜欢你可能不是因为穷
下一篇:「新生代观察报告」雷迪什:顶级篮球天赋 未来的DPOY?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