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 | 年薪百万,一线大城市投行精英,为何要回老家县城办图书馆?
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往往对家乡带有复杂的情感——那里有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成长环境和人情牵绊,而大城市又有着家乡遥不可及的丰富资源和就业机会。所以,有人在“逃离北上广”,有人则在背井离乡。但这两者并非只有“留下”和“离开”这二选一的答案。
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章瑾,就是一位将两件事情都做到极致的成功女性。她的身上有着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出身小县城、剑桥大学高材生、年薪百万、香港投行精英……而最值得一提的,她做了一件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儿——回老家办了一座图书馆。一个常年出入全球高端金融机构,动辄给老板谈几亿美元生意的投行精英,做什么都追求投入产出比,为何要做这样一件事情?而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填志愿的男孩,和当年的“二妹”
2011年的夏天,章瑾从香港回老家三门县。刚好一位长辈的孩子高三毕业,被浙江大学录取,便向她请教填报志愿。
“你想学什么专业?”
“不知道。”
“想去哪个城市?”
“没想过。”
“以后做什么工作?”
“妈妈说了算。”
章瑾感到十分震惊。这位即将进入中国著名学府的18岁年轻学子,却只知道“听爸妈话”。
这一幕仿佛让她看到了当年的自己——1999年浙江省高考放榜那天,章瑾的分数堪堪擦过一本线。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对着母亲说:“你看,我为你考上了大学。”那时,她从没离开过三门县,对未来没有想法,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家里人说学英语以后找工作方便,就报了英语专业。
章瑾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家乡已经在经济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的思想观念却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而同样是高三学子,2017年北京市高考状元熊轩昂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状态。接受采访时,他从阶层背景的角度分析了城乡教育差距。那种理性和清醒,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十几岁少年的思想见地。
为什么同龄人之间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经济学家罗斯高钻研中国农村问题长达30年。他曾在“一席”的演讲中给出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中国有63%的农村孩子没上过一天高中;只有4%的农村家长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听;超过70%的农村家庭没有或者只有一本藏书。
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不对等,很大程度造成了城乡孩子之间的认知差距。对于这一点,从小县城走出来的章瑾再清楚不过。20年前,她第一次离开老家来到大都市求学,就曾深深感受到文化的冲击。在重庆大学,她讶异于身边的同学如此多才多艺:摄影、演讲、舞蹈;而有些人早早地就知道做志愿者。而在英国,她发现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选的是金融、财会这种比较“功利”的专业;而英国的有钱人则更期待孩子学文学、艺术、地理,这些看起来好像与‘无用’近些的专业。
“我们三门县一些父母为子女设计的‘完美人生’是这样的:读书的时候,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另外都不要去想。大学毕业了,在台州或者三门找一个‘铁饭碗’,二十五岁去相亲,二十六七岁结婚生子,三十岁生完二胎。然后,你的人生就完美了,可以去打麻将、去玩,因为这个时候学习已经跟你无关了,你可以和自己的孩子讲:你是学生,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别的都不用管……我觉得,这样真的挺可怕。”
那个“听爸妈话”的故事,一直盘旋在章瑾的心里。几个月后,她坐在从新加坡回香港的飞机上,不禁感慨这个面积还不到三门县的岛国,却可以将本土文化和国际化完美融为一体。这个时候,章瑾的内心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一样,忽然涌出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我想在家乡做一些改变。”
调动一切资源,终于梦想成真
这个想法一经萌生,出现在她脑子里的具体事情就是——在老家办一座图书馆,把一线城市的资源和信息带到县城里去。
于是在飞机起飞前,她拨通了第一个“捐赠人”的电话。母亲接到电话时,以为她在开玩笑。无奈拗不过章瑾,便答应把家里暂时不用的厂房仓库借给她办图书馆,不过前提条件是,她得在三年内把自己嫁出去。章瑾一口答应。
于是,章瑾的公益之路由此开启。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外号——“二妹”。因为在她看来,做公益的人都有些“二”。时隔6年,章瑾也完成了对“捐赠人”的承诺。这是后话。
回到香港后,章瑾一夜未眠。虽然并不了解公益,但在大城市打拼这么年,章瑾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自信。于是,执行力超强的她在网上搜了整晚的信息。这位训练有素的金融精英,仅仅花了几个小时,就做出了图书馆的初期财务和策划方案。
场地有了,方案有了。现在就差人了。
章瑾远在香港,要在三门县开办图书馆,必然需要一个当地团队落地执行。思来想去,她给一个叫杨小山的人打了个电话。这是她在微博上认识的网友。章瑾说她想办个图书馆,杨小山觉得是件好事,说“很好啊,可以”。
就在这一年的一个夏日夜晚,她约了杨小山在三门县的一个龙虾馆见了面。后来这片夜宵大排档所在地,成为了图书馆的新馆。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章瑾早已练就了一双识人的慧眼。“就这么见了一次之后,对这个人有印象,大致他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他能干什么样的事,我是知道的。”
新馆
杨小山最初只是想捐点钱,但章瑾却一眼相中,毅然把他拉入了伙,还让他做了总执行人。这位栏杆制造商,说自己的学历是图书馆理事会里最低的。理事会的成员几乎都有大学教育背景,有高考状元,有剑桥、伦敦政经学院留学经历的,还有复旦大学的博士。而杨小山是唯一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他打过工,做过电台主持人,靠阅读进行自我教育,如今把栏杆卖到了美国和加拿大。
“我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一个坏学生。但跟其他坏学生有一点区别,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坏学生。”杨小山说,“那么多年来,我一直好像没有太落伍,就是因为我爱阅读。”个人经历促使他决定接下这件事。“当时我想,太可惜了,没人做就完蛋了,我就跳下来自己做了。”后来,他还在自己的工厂里办了读书会,领着工人们看书。
有了杨小山还远远不够。于是章瑾又找了当地老师做了前期调查,之后又打电话给三门的朋友——一切他们觉得“可以点燃”的人。当时有个朋友刚给孩子断完奶,正处于产后焦虑中,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接到章瑾的电话后,她就去图书馆做了义工,又重新找到了新的动力。
就这样,“拉人入伙”的传统由此开始,他们把这戏称为“挖坑”。比如当晚一起吃龙虾的初中同学,就被拉过来做了第一任馆长;一位做灯管生意的志愿者也被拉来当了综合管理部部长;而曾对他们提出质疑的日报新闻中心主任,后来也成为了他们传播部的一员。
终于,2011年圣诞节平安夜,这家名叫“有为“的公益图书馆在微博上发了第一条信息,宣布诞生了。
2012年6月17日,在试运营了一个月后,浙江省第一家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公益图书馆——三门县有为图书馆正式开馆了。渐渐地,有学生来这里看书,也开始有人参加活动。
从商业逻辑到公益逻辑的转变
这个创始团队的成员几乎都在职场上摸爬滚打过,但基本都没接触过公益,只能把商业逻辑套用上。比如开宣讲会时,杨小山就把之前创业项目的PPT改了改,把名校毕业的章瑾拉回来站台,跟路演似的。
这也意味着从一开始,有为图书馆就带有商业特性的原始基因。这一点,复旦大学博士张伟深有体会。她来有为图书馆做分享时,就强烈地感受到了这家由商业背景人士办起来的公益图书馆与众不同的风格。张伟研究社会企业,见惯了公益圈缓慢和理想化的风格,她很少见到这样行事的公益组织,管理上用企业的方式,希望什么事都要有具体效果。
理事会给馆员规定了KPI考核指标,从活动的深度、社区凝集力、协助募资等方面来综合衡量活动和项目的产出。在理事会的逻辑中,计划—实施—检查—改善四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检查环节,对工作没有要求,公益是做不好的。“因为我要站在捐赠人这一方,去看你们做得怎么样,自然就会提高要求啊。”章瑾解释道。
而即便是如今行事颇有章法的馆长何雪娇,理事会也与她有一段漫长且痛苦的磨合期。章瑾觉得自己跟馆长是光谱的两端,她站在这头,总是理性,另一头则是激情和爱。
张伟也看到了他们的改变——这些深谙商业逻辑的人们也开始理解公益的逻辑,这是个自下而上改变的地方,不是靠来自高层的压力推动运行:“你要等这个水足够热了才可以泡茶,水没有热,拿冷水泡,是泡不开的。”
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 听老师讲绘本故事
一座图书馆,改变一座城
慢慢的,有为图书馆的影响力也扩散开来。当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就曾经载过从山东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他不明白一家县城的民间图书馆有什么吸引人的:图书馆不就是看书的吗?哪儿看书不能看呢?
对于章瑾和创始团队来说,有为图书馆还真不仅仅是看书的地方。在2011年图书馆刚刚诞生那会儿,他们就在微博上写下了愿景和目标——会有读书会、冬夏令营、游学访问等等。
三门县的高三毕业生学员,在国际理解力课堂上做报告。他们充满自信地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思想
来访者们都会惊讶于这里活动的丰富和深度。比如有模拟法庭,走街串巷做口述史;还有把人当作一本书来“阅读”的“真人图书馆”,邀请参加南极考察的科学家、法官、骑行大叔等人士分享自己的经历;还有与美国大学合作的“博雅乡村”项目,大学生每年来为三门的孩子做一个月的外教,讲世界地理、各国文化……“有为”图书馆每年要开展20多项共计200多场免费活动。
正如梁文道所说,有为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只是小学生,还包括整个城市的居民。它是一个市民的空间。慢慢的,这座图书馆开始撬动整个小城的改变。
“在这个团队里面,自己感觉有一种希望,三门还有这么一个地方,我很愿意加入。就像一个人倒在水里快要沉下去,一个东西拉着她。”黄洁是女人俱乐部的核心成员,她是一个17岁就进入社会打拼的女人。从供销社下岗后,去宁波和深圳打工,结婚后回三门开了家药店。她今年46岁,精致的发型和LV手提包显露出如今的富足,说话时会使用“原生家庭”“孵化”之类的词语,这些都是她在有为图书馆里学来的。加入女人俱乐部之后,她认识了生意圈子之外的人,有时志愿者或是老师发了书单,她就存着,一本一本地买。她看《追风筝的人》,有触动,于是接着看《灿烂千阳》,最让她触动的是余华的《活着》。家长们排练绘本话剧,她也参加,跟着制作服装道具。她不会说台词,就在台上演了一棵摇晃了三四分钟的树。有次在志愿者采访时,她说自己从“土豪变成了书香门第”。
女人俱乐部的成员们在组织活动
但是只做女人社群是不够的。这个行事谨慎的公益图书馆开始小心翼翼拓展外延——比如还没有进入育儿阶段的年轻人,于是就有了观影社团和演讲俱乐部。
后来,一个从初中就在这里做义工的孩子在上大学时,选择了幼儿教育专业。他告诉章瑾,促使他选择这个专业的动力,一部分就来自有为图书馆。从当年那个只会“听爸妈话”的男孩,到如今有自己想法的男孩,章瑾看到了这项公益事业对家乡的改变。
成人开展工作坊
2015年,有为图书馆起了一个新的口号:“一座图书馆,改变一座城”。“你今天用新的方式培养这一代青年,他们成才以后的样子,以及他们对家乡的帮助会是怎么样的?我们至少要做十年,才能看到今天种的这棵树的样子。所以就有了这个愿景。”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有为图书馆已经搬进1200平方米的免租金场地,通过接受社会捐助及政府补贴,也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去年4月,章瑾受邀在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年会以“一座图书馆,改变一座城”为题发表演讲:“十年、二十年,‘有为’都会在这里,让老家的孩子通过阅读去认识世界,成长得比我更自信、从容。”
章瑾在哈佛分享有为图书馆的故事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源自章瑾的突发奇想。2011年,在那架跨国航班上突发奇想的章瑾,显然没有料到,如今这座图书馆可以感染到多大规模的人群;2012年监督图书馆建成的杨小山,也从没想过图书馆能够变成今天的模样,“本来想开一个小卖部的,结果开成一个购物中心了。”2012年路过有为图书馆,却步又离开的药店老板黄洁,更没有料到,她将在46岁时拥有四箱书,并打算把它们当传家宝,留给孩子的孩子。
其实,出身县城或者农村这样的小地方,却在大城市里打拼奋斗的优秀者不在少数。而想为家乡贡献力量,也并非只有逃离“北上广”这样一条路。章瑾就是这样,正是得益于她走出县城,打开了眼界,懂得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调动多年打拼下来的社会资源,才能给老家三门县带来如此大的进步和变化。或许在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既事业优秀,又反哺家乡的“章瑾”们!
书名:《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
作者:章瑾
出版时间:2019-8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商业家
文章参考:
《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
《“二妹”还乡记:用一座图书馆改变一座县城》
《澎湃| 台州“新乡贤”调查:两万“民间精英”带来的改变》
上一篇:《灵魂摆渡2》3:人类真是奇怪的生物,总喜欢恐怖阴暗的东西
下一篇:《花与罪》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