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模拟火星生活,6名男女自愿封闭在一块地方,进行无隐私生活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笔者 东邪

  去年夏天,美国发射了新一代火星车“毅力号”,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火星探测上。美国宇航局在火星探测上的不断推进,让外界普遍认为移民火星的计划是有希望的。然而现实情况是人类还未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而且火星的自然环境气候并不适合人类的生存。人类要想在火星表面生存,必须先生活在一定的保护屏障之下。

  前几年美国推出了一部名为《火星救援》的科幻电影,该电影讲述的故事是一位前往火星执行探测任务的宇航员因为事故意外而被遗留在火星上,他在火星上的选择要么等待死亡,要么寻找生存的机会。于是宇航员开始在搜查所有能利用的资源,搭起温室棚来种植食物。最终他坚持到了救援的到来,也顺利回到地球上。

  虽然这只是一部科幻电影的故事情节,但未来人类登陆火星也可能发生这种意外,届时宇航员应该如何应对呢?为了探索人类在火星环境中生存的情况,美国宇航局在夏威夷的莫那罗亚火山上建立了一个模拟火星的栖息地,并邀请了3男3女志愿者参与历时一年的实验,上演了现实版的《火星救援》。那么模拟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志愿者在里面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个模拟栖息地长什么样?

  据了解,这个座落在夏威夷莫那罗亚火山周围的太空探索模拟栖息地名为“HI-SEAS”,栖息地的周围是一片荒漠,荒漠上存在许多岩石,和火星表面的情况十分相似。参与该实验的志愿者需要长期生活在一个直径为11米、高度为6米的半球封闭仓中,这个封闭仓与外界只有一个出入口,而且这个出入口在实验正式开始后只能用于输送物资。

  封闭仓虽小,但“五脏俱全”,里面设置有日常家具和六个小卧室,但小卧室只能容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另外整个封闭仓只有一间浴室和洗手间,这意味着6个志愿者在这里面的生活几乎没有隐私可言。即使如此,该项目还是招募到了6位不同职业的志愿者,他们有的是物理学家,有的是医生、工程师,还有的是记者。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封闭仓如何解决能源供给问题,实际上设计者早就将这个问题考虑在内了。首先,封闭仓的球形顶部上安装了许多太阳能电池板,由于夏威夷地区一年的晴天天数较多,因此太阳能也成为了封闭仓的主要能量供应。其次,就算出现了阴天,封闭仓内的志愿者还是可以踩上脚踏车进行发电,虽然这不能长期供能,但也能解决不时之需。

  志愿者在栖息地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六位志愿者进入封闭仓后就不能基本不再出去,而且他们要在里面待上一年的时间,那么里面的生活怎样呢?生存必须的资源就是水,外界每两个月会提供一次水源,但供应有限,如果志愿者消耗完了水资源,就必须自己解决用水问题。好在封闭仓内有污水循环系统,志愿者可以自行收集污水然后进行循环使用。

  然后是食物问题,志愿者进入封闭仓后会获得一批保质期较长的食物,例如奶酪粉和鱼罐头,还有充足的农作物种子。这样供应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志愿者在封闭仓内能靠种植获取食物。因此志愿者在封闭仓内的日常工作基本是研究如何种植作物,然后剩下的时间都比较空闲。生活在里面的志愿者需要接受外界的监测和测试,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运动跟踪器。

  封闭仓内的许多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志愿者在里面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外界的观测人员所看到。根据项目要求,他们每个星期需要接受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基本是与心理变化和精神压力相关的。此外,志愿者每星期还需要在厨房开一次会议,会议内容基本是总结过去一个星期的工作以及个人的想法和观点。

  由以上的介绍可知,志愿者在封闭仓内的生活并不容易,普通人可能尝试一两个星期就受不了了,而经过筛选的志愿者要持续一年的时间。首先,他们时刻活在外界的监视下,身上还时刻佩戴感应器,尽管在封闭仓内是自由活动的,但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很多人身自由。其次,他们一年的活动场所都在封闭仓内,相当于被禁足了。

  栖息地里的生活并不简单,还要面对很多挑战

  不仅如此,封闭仓外的科学家还会为志愿者设计一些突发事件,以模拟在火星上生存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考验志愿者的应对能力和表现,比如当沙尘暴发生时,该怎么办。火星虽然没有地球这样的大气层,但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火星表面也会出现沙尘暴,因此研究人员会突然在封闭仓外进行场景模拟,让志愿者透过窗口看到外面沙尘漫天。

  实际上这个时候志愿者什么也做不了,老老实实地待在封闭舱里,保持冷静,等待沙尘暴自然消失。沙尘暴消失后他们将面临一个难题,封闭仓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被大量沙尘遮挡住,导致仓内供能减弱。这时候志愿者就要想办法清除电池板上的沙尘,唯一的方法就是出仓,而他们出仓工作时必须穿戴真实的宇航服,这对他们也是一种考验。

  据了解,研究人员还设计过更极端的突然情况,即通知仓内的志愿者有致命辐射即将冲击封闭仓,让他们穿上宇航服逃到封闭仓外,然后寻找地下熔岩管道躲藏起来。这种突发情况有可能在志愿者深夜熟睡的时候出现,也可能是在白天某个时刻出现。除此之外,志愿者还要解决停电、工具损坏等问题,总而言之,他们在里面的生活完全靠他们自己。

  长期在栖息地里会产生什么感觉?

  长达一年的模拟火星生活结束后,6位志愿者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他们在采访中谈到了长期生活在封闭仓内的感受。前几个星期他们还会对封闭仓内的生活感觉新鲜,同时通过窗口看到外面的环境和火星酷似且荒无人烟,他们很快就产生了已经离开地球的感觉。然而当新鲜感和好奇感褪去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

  上文讲到了封闭仓内存在许多监控摄像头,这是研究人员为了掌握仓内的动态而设置的,但对于志愿者来说是剥夺了他们的隐私权。而且他们每个人的小卧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卧室,卧室与卧室之间并没有墙来阻挡,因此他们实际上相当于生活在一个集体宿舍中。起初三位女性志愿者并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因为没有隐私的生活对她们来说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好在6位志愿者之间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相互沟通和给予安慰,这才让他们都能坚持到了最后。如果要说6位志愿者对封闭仓内的生活最大的共鸣是什么,那应该是那样的生活太过无聊了。由于他们进入封闭仓前只允许携带一些简单的个人用品,不允许带入电子产品,因此大部分志愿者空闲的时间就是望着窗外看,期待实验结束的那一天到来。

  长期没有隐私且无聊的生活,导致志愿者的情绪变得十分敏感,有个别志愿者之后坦言后半期的他已经变得麻木了。有志愿者迈出封闭仓后直言想“跳进海中畅游,尽情地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可见人长期待在密闭空间中,至少在心理上会出现问题。

  如果是你,你能适应这样的生活吗?

  据说这个实验的灵感来源于1973年美国空间站事件,当时被送上“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84天的太空任务,但是所有宇航员在规定时间之前就对地面中心提出了抗议,他们表示在太空站上的工作强度太大了,要求减轻工作强度。然而他们的要求被驳回了,于是他们开始一整天都坐在窗口边看宇宙风景。

  这是地面人员无法和宇航员处理好关系的典型案例,这种非硬件故障的问题同样会给太空任务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NASA才想到要设计一个模拟栖息地,来探索人在模拟火星生活下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一般人都无法承受这样的任务。表面上看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不是很高,工作难度也不高,但实际上很考验人的耐心和应变能力。

  因此第一批登上火星并且将在火星驻扎的人一定是经过千挑万选和长期的专业训练,他们肩负着人类开拓火星版图的巨大任务,同时他们也是这个领域的先锋。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机会当一回开拓者,你会接受这个机会吗?

  举报/反馈

上一篇:《都挺好》原著: “芝麻”样的女人蔡根花,从没被苏大强当成宝贝
下一篇:“土地增值税法”来了,埋伏了楼市调控的“系列大招”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