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是怎么来的?它的创意在哪?它的前世今生如何?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说起《大话西游》,您一定不会陌生。这既是喜剧又是爱情剧又是悲情剧,在这部影片当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那段与初恋相别的场景,又似乎读懂了人生之路的无奈,总之对于这部影片,一千位观众有着一千种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大话西游》的前世今生,重新感受一下后现代的时空历史的魅力。

  第一,大话西游的构想创意源自于谁?

  宁夏镇北堡影视城,有着这样一座标志性的夯土城墙,上面矗立着周星驰和朱茵的身影。这是《大话西游》的经典画面,他们就这样矗立着,永远地定格在那里了。

  每天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都会在这里争相拍照留念,这些人之所以这般,多是和二十多年前的一部电影《大话西游》相关。

  说起《大话西游》这部电影,准确地来说,它是由两部电影组成,第一集《月光宝盒》,第二集《大圣娶亲》。

  《大话西游》的意义非凡,这二十多年来,很少有这种一部电影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副产品,由一部电影上升到一种文化现象,伴随着一代人的青春和回忆,让人念念不忘。

  那么,这部电影是如何拍摄的?

  首先《大话西游》是一部以吴承恩的原著《西游记》和电视剧《西游记》为蓝本的电影,但是里面的内容却与《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大相径庭。

  这一创新来源于导演兼编剧刘镇伟小时候读《西游记》时产生的一个想法。

  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为求自由身,他答应了跟唐三藏去西天取经,这其中孙悟空是否感觉到了无奈,因为他的本意是自由自在,并不想受人约束管制的,所以说,在那种情况下,孙悟空是没有选择的,只能答应去西天取经。

  为此,导演假设自己是孙悟空,一个非常叛逆的猴子,若他从五指山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放倒唐三藏或者是杀了他,因为这才是孙悟空的原本模样。

  《大话西游》就是在导演刘镇伟的“邪性”想法下创作出来的。为了让观众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孙悟空形象,他在故事里添加了一段爱情。

  而恰逢周星驰这个时候想开自己的电影公司,他找到了刘镇伟,想合作拍第一部戏。刘镇伟一听,当即开口说到,自己想拍《西游记》,周星驰一听,也很是开心,马上表示了同意。

  这部电影是一边拍摄一边创作剧本的,所以在当时传统中国大陆电影行业里,大家一致对《大话西游》受欢迎程度,抱着悲观与批评的态度。这也是间接造成了这部电影差点流产,或者被人埋没了。

  为了把这部电影做好,周星驰与导演添加了许多创意点,这些创意点,日后都成为了《大话西游》的经典画面或者语录,让人无法忘怀。

  第二,后现代主义,让《大话西游》大火

  1995年1月,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在香港上映,票房只有2500万港币,一个月后上映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票房也不到2900万港币。

  当时,这部电影的投资就有6000万,这样的票房成绩直接导致了投资方彩星电影公司的倒闭。

  而中国内地的版权卖给了西影厂,事后刘镇伟检讨,认为错在把片子分成上下两集了,一部戏分上下两集,就不能一气呵成,这就造成剧情松散,所以观众自然不会买账。

  而台湾地区,票房只有2000万,以致片商都大吐苦水,赔得很惨,以后对周星驰都没有信心了。

  受此影响,周星驰不敢大制作了,随后表演也收敛了许多动作。而导演刘镇伟远赴加拿大,一度远离电影圈。

  在中国内陆,《大话西游》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电影上映是在90年代中期,当时的观众厌倦了陈旧的说教式电影,有些喜欢带点京味儿调侃的电影,对周氏的无厘头风格喜剧一时还难以接受,内陆票房也没有预想的火爆。

  之后,在北京,《大话西游》被当作发行失败的典型。1996年2月,《大话西游》在寒假期上映,票房只有20万左右,观影人数是以个位数计算。

  1996年,这部电影的拷贝来到内地,在北京电影学院里上映,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知名度不断的提升。随后,这股狂潮席卷了中国整个高校圈,学生们通过VCD这个载体,反复观看。

  电影中的台词,也被一句句地品出了味道。为什么大话西游火了?

  原来,2000年,西方解构主义、后现代等文化思潮,渗透到中国内陆,文化界的精英们猛然发现,电影《大话西游》混乱的时间,混乱的空间,许多人物关系,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

  面对学术界的解构,导演刘镇伟比喻道:我们就是坐在两边看一个瓶子,只是角度看问题不一样罢了。

  对此,您怎么看《大话西游》这部电影呢?

  举报/反馈

上一篇:3月最受欢迎电视剧:肖战6部剧上榜,任嘉伦11部剧热度破万
下一篇:《被讨厌的勇气》经典语录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