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虐哭上亿人,揭露人生真相:感情中最大的骗局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大年初一就上映的《你好,李焕英》开映就得到了8.2的高分,它有多火?

  连续三天刷爆热搜榜单,一天10个热搜,多平台登顶第一,评论收获100万个好评。

  这是一部有笑有泪的影片,每一位走入影院的人,前半部分笑的前仰后合,后半部分哭的泣不成声。而它的魅力不仅如此,最为关键的是,它用尽深情。

  目前上映第四天了,在朋友圈持续刷屏,可见它感动了太多人,也征服了太多人。

  李焕英,是贾玲妈妈的名字

  这部电影是贾玲对母亲一份沉甸甸的爱。

  她通过自导自演的方式演绎自身经历,花费5年时间,上映影片献给自己的母亲,同样也是以妈妈的口吻送给所有儿女的一封情书。

  “我不是为了当导演才去拍电影,是为了拍李焕英才去当导演”这是贾玲说过的话。

  李焕英,是贾玲妈妈的名字。

  可想而知,这部电影在贾玲的心中份量不言而喻。

  贾玲出生于湖北一个普通家庭。

  2001年,第一次考学失败,第二年好不容易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毕业。

  可她的妈妈却在做农活时,不小心出了意外。

  生前时,贾玲曾给妈妈买了一件绿色皮衣。带回家后,妈妈试了一下,码数不对。

  “我先把衣服拿回北京换个码,下次再带回来。”还没来得及穿上新衣服,妈妈就这样走了。

  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她:“你快乐吗?”

  她说:“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快乐了。”

  贾玲成名后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我有时候总是躺在床上想,我妈现在要在的话,给她买好车,给我妈买大房子,带她去泰国旅游,让她看看暖气是什么样......”

  妈妈的离去这或许成为了贾玲一生的遗憾。

  贾玲吃的苦也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

  母亲的离去让才上大学的贾玲陷入迷茫和绝望,而父亲一直都体弱多病,那份无助,恐怕是无人能分担的。

  而这个时候,她的姐姐贾丹扛起了家庭的重任,支持妹妹完成了学业。 好不容易完成大学学业,可毕业后的贾玲,并不顺利。

  毕竟在相声界,几乎很少看到女人的身影。

  就算四处走场,也没有太多赚钱的机会。

  没钱赚的贾玲,吃馒头、典当随身物品,日子不好过。

  直到有一天,交不起拖欠的房租,被房东赶出来。

  她搬到了胡同里,走到很远的公共卫生间去倒尿壶,而且还没有暖气。

  她安慰自己:天后王菲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逼仄的房子,进了门就是床,地下是发霉的土地。

  没有演戏的日子,贾玲就只能待着床上,看着胡同外的大树。

  最后,她的恩师冯巩知道了她竟然住在这么破的地方。

  师傅太不忍心,决定带着她四处表演。

  他说:“起码我帮你你这一年吃住有着落还不行吗?”

  这一帮,让贾玲接下来的生活都有了着落。

  贾玲终于火了。

  成名后的贾玲并没有刻意回避从前,也没有对这个世界充满敌意。

  成名后的贾玲用特有的方式,去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

  傻笑、自黑,征婚,自备新闻点给记者写,所有人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她的有趣。

  而那些从前吃过的苦,都被贾玲当成了上天的恩赐。

  成立“大碗娱乐”之后,她做的第一个小品,就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小品《你好,李焕英》是她的成名作品之一,她也把那些遗憾,放进了作品里,献给过世的妈妈。让天上的妈妈看看现在的自己。

  这也成了她的封神之作。

  2019年,她决定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经历了两年的打磨才上映。

  看完有一条评论这样说:“如果现实生活能像电影一样重新来过,该有多好啊。那些曾经的遗憾,那些来不及的陪伴,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弥补。”

  可是现实往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它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一场美丽的遇见,一场盛大的离别

  “父母健在的时候,你和死亡之间有一层垫子;父母离开以后,你就直接坐在了死亡上面。”这是《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贾玲在《你好,李焕英》中,曾对去世的母亲喊话:“妈,我给你买了一个冰箱,双开门的;妈,那件绿色皮衣我给你买了;妈,我现在是喜剧演员了,好多好多人喜欢我;妈,我好想你。”

  一声声的呼喊,却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回应。

  我们总是忙于工作却忘记妈妈在等我们回家。

  我们总想再等一等,等自己实现梦想满载而归,等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孝敬父母时,却忘记了妈妈也在一天天老去。

  就像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出身名门,祖父为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家中极为守旧,打小裹脚,读的是私塾,弟弟却被送进震旦大学。

  与此同时,她是遗腹子,没见过父亲,从小见的只有嫡母和亲生母亲这两个寡妇,她心中有阴郁的一面,她不是故意要那么暴躁严苛的,是命运要她这样。

  黄逸梵虽然不是个称职的母亲,但她也是位母亲。

  临终前,她写信给张爱玲,只盼望再见她一面。

  张爱玲思忖了半天,仍是没有去,但寄了些钱过去作为补偿。晚年的张爱玲很是后悔。

  有人曾去拜访晚年的她,张爱玲说:“我在与我的妈妈说话呢。来日,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的,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我现在唯一想说话的人,就是妈妈!”

  最可怕的, 就是当我们终于懂了母亲,她已经不在了。

  我们总以为与父母有大把时光,其实,有时候亲情,真的只有一瞬间。

  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明白这一切我本可以。

  爱恨交织的母爱有共性也有个性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一开始,一句独白就让很多人深有感触:“从我记事起,我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模样。”

  这是现代社会对妈妈的刻板印象,同时也反映出子女与母亲的关系。

  这句话似乎在暗示着我们:母亲是超级伟大的。为了儿女牺牲了一生。可是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却发现妈妈没有那么伟大。

  伟大的,是一个集合名词,可是一旦具体到我们和妈妈的关系,就似乎难以面对了。

  妈妈,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赞。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她会回头看着妈妈,她在寻找什么?寻找妈妈眼中的闪光。这些闪光都会在我们一生中反复积淀,到最后会成为我们内在的基础。

  内在的基础就是我们认为我们是谁。曾经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叫做视崖实验,说的就是让小孩子爬过玻璃桌面,大多数1岁以上的孩子都有了纵深感,他们会因为危险而不敢爬过去,但如果有妈妈的鼓励的话语和眼神,他们大多数会冒险爬过去。

  我们一生中要有很多次“视崖实验”,但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积攒到足够多的妈妈的“赞”,那么我们就会没有足够的力量爬过危险的世界。

  因为妈妈的微笑和闪亮的眼神会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我是一个好的孩子,我是一个有价值的孩子,我是可以冒险的,我是可以历险而幸存的。

  但也有很多人曾经有过一个设想:假如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母亲,她一定是我生活圈子里最不想也不愿意接触认识的那类人:性情暴躁、冷酷无情……

  我真的很不忍心将这些贬义词用到她身上。

  小时候,她总是强迫我发奋学习,强迫我做不愿意的事情。要不然就是打骂、冷暴力;

  后来,她希望我成为别人眼里的好学生、成功人士,工作不能找自己喜欢的,要找“有面儿”的;

  谈恋爱,她希望对方有车有房,工作稳定。至于有多爱我,并不重要。

  从小到大,我的感受不足一提。 即便她很认真也很躁狂得觉得“我已为你付出了一切”,但她的着力点依然是这句话中的“我”,而非“你”。

  曾经看到一个13岁男孩的日记,他说:“我经常被妈妈骂,她经常拿别的孩子好的地方和我比。”因为一个误会,他的妈妈让他罚写“诚实”两个字400遍。

  他曾经想反抗,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强烈的无助和绝望,他很多次想过轻生。

  最令我触动的一句话,在日记的末尾。他说:“少给我一点情谊,怕最后我会难以丢掉。”

  是的,假如她不是母亲,是路人甲乙丙丁,我们还会痛苦吗?

  不会。

  顶多觉得这人可笑,然后一笑而过。

  但母亲不是。

  在给与我们痛苦的同时,她还给了我们好多爱。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她说为我付出了一切,这是真的。她拼命赚钱,也是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

  这些情谊,实在没办法随随便便抛在脑后。

  我们跟妈妈,大概就像两块磁铁,有时相爱,如异性相吸,无法分离;有时却相杀,如同性相斥,互相嫌弃。

  所以我们就变成这样:

  一边为了母亲的所作所为痛苦,一边为了她给的爱而内疚;

  一边被书本上学过的孝道控制,一边为了新时代摇旗呐喊。

  我对我妈妈想表达的那一万句话,是爱。

  阻止我表达那一万句话的东西,是恨。

  除了那些极端的、配不上"母亲"二字的妈妈,更多人和自己母亲的关系是:爱恨交织。

  妈妈与子女只有这一生的缘分,要珍惜相聚的时光。

  面对命运,妈妈可以输的,已经通通输光。

  面对命运,妈妈可以赢的,都赢了回来。

  她把赢到的都给了我,把输了的留给自己。

  最后我想对天下所有的妈妈说一句:虽然恨过你,但是,谢谢你爱我。

  老公婚前婚后变得不一样了,只因我以前和初恋有着难以启齿的过去

  和前夫离婚后,他想复合,但没想到我想复合的时候,他竟有了女友

  情人节来了 但我单身咋办?心理学家教你脱单使用技巧,建议收藏

  举报/反馈

上一篇:像鱼,我要忘了你的样子像鱼忘了海的味道
下一篇:什么是奋斗?扫码阅读手机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