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热播挑动了谁的神经?为何有人那么痛恨伤痕文学?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没有谁可以剥夺别人回忆苦难的权利,因为苦难是别人的经历,是人家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苦难和励志往往被强行联系在一起,但苦难却不可以被用来消费。如果90岁的老太太还需要捡破烂才能生存,那一定不是励志。

  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对《伤痕文学》的批判又沉渣泛起。而批判的用语依然是诸如“虚假”、“抹黑”、“否定三十年”这些陈词滥调。

  直白地说,真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痛恨“伤痕文学”。也许他们认为那是“灰色”的。可是,没有阴霾又何以衬托出阳光的明媚和珍贵?

  之所以有人不喜欢伤痕文学,也许是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他们无法理解:五年、十年、十五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不过是一瞬间。可是,对于数以千万计的每一个个体来说,他们又能有几个五年、十年、十五年的青春。所以,梁晓声写出了《年轮》。

  对于苦难,常常会有见仁见智的解读,有人习惯于将苦难粉饰成财富。可是,扪心自问,假如苦难原本可以避免,我想,没谁会主动拥抱这笔“财富”。

  

  之所以有人不能接受伤痕文学,也许是因为他们心脏太小,只能接受阳光,而无法承受阴霾。因为他们会有窒息感。可是,党和国家的胸怀却是宽广的。伤痕文学作品能够出版,伤痕文学作品改编的《牧马人》、《人世间》等电影、电视作品能够过审和播放,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

  之所以有人反对伤痕文学,也许是因为他们怕疼。所以,他们要“捂住”伤疤不让揭,甚至是不让提及。其实,不管揭与不揭,伤疤都在。经常抚摸的话,也许就能避免“伤疤套伤疤”。

  之所以有人批判伤痕文学,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反思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原理。其实,改革开放就是党和国家基于“人民就是江山”理念的一次伟大反思和伟大决策。“决议”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足以证明。

  之所以会形成对伤痕文学的系统性批判现象,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带节奏”的可能。这部分人的可恶之处就在于,他们以伤痕文学“虚假”、“抹黑”、“否定三十年”等一顶顶帽子“绑架”舆论。其实,他们的真正目的才是“否定”,即否定改革开放。

  

  之所以有一部分要否定改革开放,是因为他们想回到那个年代,而他们之所以要回到那个时代,原因不外乎三点。(1)他们可能是那个时代既得利益者。(2)他们是“白卷”的受益者。(3)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有着追求刺激的倾向。

  而之所以有一部分人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带节奏,源于两点。一是这部分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二是对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的不满。

  那些带节奏者之所以可恶,还在于他们的言论具有迷惑性。比如,他们擅长于用过时的理论套解目前的一些社会现象,用生冷的概念性词汇定义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比如,“捡麦穗”的争议就是例证。

  前段时间,为了达到批臭一位文学巨匠的目的,那部分人故意引发了到底是“捡麦穗”还是“偷麦穗”的争议。有人固执地认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不被允许的,那就是“偷”。从概念上说,这样的理解也没错。可是,坚持这一观点的人是在无视那个特殊时期,不懂得即便是法律也是有温度的。

  举个例子。五、六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童大多都有过“偷”集体果园里的瓜桃李枣的经历。可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几个人会认为那是真正的“偷”。因为,他们不是为了偷而“偷”,而是为了“果腹”和“充饥”这一最原始、最自然的生存需求。

  

  再者,那时候的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的领导者及果园看护人绝大多数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他们清楚,这些孩童的肚子需要这些“东西”充饥。这就是法律的“温度”。

  所以,用现在的法律概念套用在那个特殊时期,不仅是缺乏温度,更是缺少良心。《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坐了19年牢,但他从没后悔。原因就在于他偷的面包救活了他的几个外甥。所以,那些带节奏者真该拍拍自己的左胸。当然,也许这些人的心脏长在右边。

  那么,到底是捡还是“偷”呢?其实,如果以生冷的概念而论,甚至于说是“抢”都不为过。记得很清楚,在那个时候,每当一块麦地割完并即将运完时,总有十几个或几十个本生产队的孩童早早等在了田边,期待着护田人那美妙地挥手弧线。

  可是,也会有耐不住“等待”煎熬的小孩会突然窜进麦地急匆匆的“捞一把”。而护田人就会以大吼来驱赶。不过,也有失控的时候,那就是众多孩童突然一哄而上,此时,护田人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如果按照现在一部分人的理解,那无疑就是“抢”。可是,我想问一句,现在的麦田已经没有人看守了,可为什么没有人去“偷”,去“抢”散落的麦穗了呢?一句话,那就是人们“不饿了”。所以,过去挨饿的人是从内心感谢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伟大举措的。

  其实,伤痕文学就是根植于那个特殊年代,反思些许的不足,以利于更好地发展和前进。所以,伤痕文学的时代背景也并不仅限于那场轰轰烈烈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所以,伤痕文学具有生命力。因为它是几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及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伤痕文学得名于卢新华描写知青生活的短篇小说《伤痕》。所谓的“伤痕文学”成就了诸如张贤亮、梁晓声、王安忆、陆星儿等一大批作家。有人说,伤痕文学是晦涩的,灰色的,是在卖惨,是负能量的。

  

  可是,对于那个时代的过来人说,我的眼里看到却是人性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潮流,是对祖国的大爱。至于是否有生命力,电影《牧马人》的深受好评已经说明一切。

  至于《人世间》这类伤痕文学作品是否符合大众审美观的问题,我想说,真和善就是美。而我认为,像《灵与肉》、《人世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伤痕文学”作品中,既有真也有善。

  举报/反馈

上一篇:你要的表情符号、特殊符号收集完了 各式各样的符号大全
下一篇:《爱情公寓》第五季来袭,承载着许多人的青春完美落幕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