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郎才尽了吗?——《邪不压正》多层次解读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8
手机版

  开篇先破个题:姜文还没才尽,并且姜文依然有着充沛的艺术激情,但是这种激情往往失去控制和打磨,就容易让电影也失控。老实说,本人对《邪不压正》不是很喜欢,十分制大概打分在7-7.5分之间。我觉得《邪不压正》在姜文所有影片中,大概处于一个比较下游的位置,让人有点惋惜,因为它本可以更好。在下文我们将详细分析。

  另外,姜导在本作中强行插入史航扮演的角色来黑一下影评人。其实我本人觉得也无所谓,挺有个性的。不过虽然姜导说我们只会写五个字没文化,我还是要恬不知耻的出来对这电影发言一通,要不我不仅没文化,还是个怂包,被人一骂就缩头了,那就更差劲了。

  本影评包含大量剧透,可以称之为完全分解。

  一, 关于姜文电影的评价问题

  在对电影文本分析之前,先写一点闲笔。

  姜文常常被称为“鬼才”,因为他具有着异常鲜明的个人导演风格。国内导演风格浓郁到随便截一段就能看出来是哪位的,大约只有王家卫和姜文了。有关姜文电影讨论的种种,也都与这一点密切相关。人们常常评价姜文电影,刚猛,燃,黑色幽默,直男气息,大量政治隐喻,这些标签既区别了他,让他特立独行,拥趸无数,然而同时可能也形成了一种反作用,让导演过于沉迷于自我的表达。

  诚然,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在表现自我,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作品的每个地方都写满自我。缺乏克制,自省与自我修剪,就容易造成导演想法对电影本体的僭越,很不幸的是,姜文近几部作品都有这个问题。不加克制的主要表现在于,导演把一些趣味用的太过。我们观察出,姜文的“民国三部曲”,都有大量的密集台词,演员的表演都比较夸张,也就是说,更像舞台剧。这自然是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但是,假如不分情况的使用,就落入了自我的窠臼。本作也是金句不断,然而密集的台词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叙事密度的增加,因此这时候的金句,就更像是一群聪明人的斗嘴和抖机灵——这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评价姜文还容易出现一种情况:打好评,一群人说装逼;打差评,一群人说你没文化,看不懂人家的隐喻真是傻逼。我觉得双方得理解一下:导演在影片里埋入很多的“梗”,很多隐喻,要是看懂了,那是人家跟导演在知识层面上比较相近,跟这影片有缘分,骂人家装逼就显得气量小了,博学是没有错误的嘛;因为人家看不懂而骂人傻逼的就更过分了,观众看电影又不是猜谜,没义务去再学习一番,因为看不懂就被上升到智商层面进而被辱骂,也太惨啦(当然,以看不懂为理由恶意刷差评的不在此列)。看个电影不应该看出点智商优越感,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感受层面是大于理解层面的。

  二, 人物解析与剧情复盘

  蓝青峰,不是男主,胜似男主。他说自己和西边小锡子(阎锡山),南边小诸葛(白崇禧)一起参加的辛亥革命,大约是民国政府里的要员(建立者)之一,辛亥革命元老,所以其实定位与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就有点相似了。大家也知道,这个时期的革命元老,许多都自己占个山头称王去了,蓝先生自个窝在北平,混的好像不是特好。但有钱,四合院12套,又是洋车特务的头子,实力也不容小觑。关键是,蓝先生和张麻子一样,仍然有旺盛的革命热情,并且有民族气节,想抗日。

  

  朱潜龙,腹黑男,通过勾搭日本人在北平迅速上位。在蓝青峰的鼓动(忽悠?)下,改姓了“朱”,觉得自个儿是明王室后人,想要恢复明朝政权。收了朱元璋画像,还在裁缝那定制了(收购?)龙袍。自觉要被日本人抛弃了,想快找别的靠山,实现自己的野心。

  

  关巧红,似乎是以民国第一女刺客为原型改编的。跟一群在屋顶上飞檐走壁,脸涂的黢黑的人是同一势力,我们借鉴地下党的名字,叫他们“顶上党”吧。这个势力基本是“侠”的代表,有朴素的价值观和善恶观。

  这几位是要做出一点补充的,其他人基本就是电影呈现的背景。这个男主李天然,相比之下就是一个身世悲惨的小白,复仇时候犹犹豫豫,又那么浪漫,有点哈姆雷特的影子,也有点眉间尺的味道。

  席勒有本书叫《阴谋与爱情》,本作的故事也可以分为两部分:阴谋与爱情。阴谋部分主要涉及的其实是蓝青峰,爱情部分(其实也可以视为成长部分)主要是李天然的故事,因此咱们分开来讲。

  话说这十几年前,蓝青峰夜间行车偶遇背部着火的青年李天然。蓝青峰身为辛亥元老,京城贵人,以他的势力,很轻易就能打探出李天然与朱潜龙之间的故事,以及。此时,朱潜龙是日本势力重点培育对象,日本势力在北平日益膨胀。身为老革命党,一个民族主义者,蓝青峰不能坐视不管。因此,一个大局就被他暗暗筹划。蓝先锋得等着朱潜龙和李天然俩人的成长:李天然的成长,是要让他学点本领,换个身份,最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地维持他的仇恨;朱潜龙的成长,一方面是要让他成为北平的实权派,第二方面是要鼓动他的野心。蓝青峰以明王室后人的噱头来鼓动他。等这一切就绪,蓝青峰就要正式开始他的表演。

  蓝青峰对朱潜龙采取萝卜加大棒政策:你要是杀了根本一郎,我帮你除掉李天然,然后你自个当皇帝;你要是不杀掉根本一郎,那就让李天然杀了你。蓝青峰作为一个特务头子,想暗杀根本很容易,他为什么要借刀杀人?因为蓝青峰明白,暗杀了根本,就是给日本人一个由头来进攻北平了,他得让朱潜龙来杀,这样朱潜龙没法当汉奸,他的警队的势力就可以作为北平的保卫力量。另一方面,蓝青峰又把亨得勒医生作为交换,以他的死来换取根本手上的投靠日本的汉奸名单。用李天然和亨得勒两个棋子,既换取了汉奸名单留待以后复仇,又让根本和朱潜龙狗咬狗,还争取了一个警长来抗日,可以说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局”未免太幼稚了些,也太低估了对手。且不说天然呆的李天然冒冒失失引起的麻烦,即使一切正常运行,蓝青峰也斗不过对手。杀了亨得勒,根本只交出了朱潜龙一个人,并且当着他的面杀了车夫;原来,自己苦心经营的特务机构早就被发现了。朱潜龙也是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把警署搬到了蓝先生家里,把他软禁了,可谓深得穆罕穆德真传:我不走近李天然,便让李天然走近我。蓝先生只能说是,穷途末路,最后在车上,蓝先生问李天然“你知道你要做什么吗”“我知道”“你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吗”“我真的知道”“太好了”,接着蓝青峰这个牙被拔完都能贫嘴的主,流泪了。这是这部电影阴谋的一面,如果把李天然视为主角的话,大概属于暗线。

  接着咱们谈谈爱情线,其实也可以说是李天然的成长线。李天然身负大仇,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和特种训练,一心回国复仇。但其实他内心还是很害怕的,你看他咋咋呼呼整天喊着自己是战士(中二病2333),实在是没有一个刺客的样子。但李天然回国后,就经历了许多变革。李天然可以视为三次丧父,首先是第一个养父,他的师父;其次是他的美国养父;第三次是他的精神父亲——蓝青峰。蓝青峰的背叛(指出卖了亨得勒),让李天然彻底与“父亲”这种心理指称脱离了关系。而此时失去“父亲”的李天然,从女性处得到了,我认为可以称之为含有母性意味的爱。两位极有魅力的成熟女性,关巧红和唐凤仪,都在肉体和精神方面给与他指导,最重要的是让他脱离了青春期男孩的犹豫不决,真正下定了决心去实施复仇。事实上,蓝青峰布局没有解决的问题,被李天然自己武力解决了(在此提示一点,李天然超强的武力是一种艺术化表达,和义和拳神话有一点勾连,不应该被视为抗日神剧式的狗血)。所以,蓝青峰是“局”,李天然是“侠”。最终,李天然失去了父亲(三位男性精神寄托),也失去了女人(凤仪和巧红,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母亲的替代品),他本人的服装由归来的西装,到后来的日本服饰,最终换上了长袍马褂,都见证了他的精神巨变,正如蓝青峰说的“你该找自己的儿子了”。这不正是一种成长史吗?

  明面上看,阴谋线承担了大部分的叙事,爱情线只是些插科打诨。但实际安排上,爱情线(成长线)才是主线,阴谋线只是条辅助线。姜文也说了,这是拍给他儿子看的,诚不我欺。这部片子的艺术性,都在爱情线上,阴谋线只是提供一个故事。阴谋线都在房檐底下,爱情线都在房檐上边。底下是声色犬马,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光怪陆离;上边是一片清纯安恬的牧歌景色。我一直认为,一部电影假如能有一两个镜头被铭记,那么他就是一部好电影。这部电影假如有镜头被铭记(除却打“尻”这样的),一定是李天然在房顶上骑自行车,一定是关巧红吃力的一边踏着脚踏车,一边流汗的看着远方远去的李天然。理解哪一条线是真主线,电影的意图也就理解了七八分。

  三, 镜中之镜——关于隐喻

  《让子弹飞》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影评人和观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家认为发现了影片里的历史隐喻。发现隐喻有两层快感:1,我真看懂这部电影了,你没看懂,我有一种智商优越感;2,这个隐喻是不能明说的,是对主流机器的一种反叛。我提到过,我个人认为民间自有一种“阴谋论”传统,对凡是抨击主流机器的言论都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并且往往会表现出特别的认同,可能这会让人萌发出自己掌握历史真相,区别于蒙昧大众的快感。说白了,隐喻带来的,是一种“精英”化的快感,看懂的人会有一种文化精英快感,“嗨,我跟姜文想的是一样的,我能看懂人的设计”,实际上姜文认同不认同,玄。

  看完这一部,我当然也想找出来点什么隐喻,也能过一把“精英”的瘾。但很遗憾,我复盘了影片后,认为不存在所谓隐喻。即使存在,那我也认为这种隐喻是失败的,理由如下。

  在历史上的影片中,凡是著名的有隐喻含义的影片,无不是一种架空型的,因为只有虚无才能指向真实,没见过用张三指代李四的。举个例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整个是一种奇幻的表述,因此可以隐喻那个骇人的真实;《潘神的迷宫》,主线也是奇幻的故事,因此可以指代残酷的历史真相;《让子弹飞》,也是用了“鹅城”这种明显的虚构地点作为发生地,才有了指代的可能。《邪不压正》里人物身份背景清清楚楚,你要非说这个日本汉奸指代什么党,那个辛亥元勋指代什么派,他跟人物本身冲突了呀。以姜文导演的功力,不会用这么拙劣的指代方法吧。

  当然,主体上隐喻的缺失并不代表细节上不存在。日本人的印章盖在了警长情人的屁股上,似乎有所指示;自己杀死了师傅,又把师傅供起来,这在历史上好像也能看到很多原型;李天然从西服到和服到长袍马褂,无疑也是一种指代;朱潜龙最爱的女人叫凤仪,潜龙凤仪,也是一种黑色幽默。这些细节处都值得我们玩味。

  四, 情绪,节奏,韵味

  本部分试图从较为艺术化的层面来审视这部电影,试图在消除了叙事性之后,看这部电影是否优秀。

  电影的情绪是由电影的全部视听语言营造的,你的直观感受。而姜文带给我的感受很难概括,那些密集的台词,癫狂的表演,cult片一般的镜头,我认为最合适的情绪是“迷狂”。姜文的电影是最容易制造情绪的,并且在这部作品里,这种情绪从开篇便延续到了最后,不会让你有跳戏的时候。尤其以前半段为重,在六国餐厅,方桌会谈那里这种迷狂激情的情绪到达了一个顶峰——这场戏也是我认为本部作品最优秀的一个地方。可惜从这往后,节奏开始混乱了,纵有金句不断,可惜没有了一口畅通之气,就成了“有佳句而无佳章”。但我们仍然要充分肯定姜文的情绪营造能力,这是一种很伟大的导演功力。

  电影的节奏,就是如何组织安排情节(plot)。在这部作品里表现在,顶上线索的轻快与檐下的紧张如何完美的交融。很遗憾的是,本部作品最严重的问题就出现在节奏问题上。自六国饭店之后,两条线索的安排呈现出混乱的观感,结果就是阴谋线表现的含混了一些,牺牲了叙事性;爱情线不够充分,冲击力不够,反而有点像儿戏,李天然喊出“愿意做你的小白鼠”的时候,应该让我们笑中含泪,但实际上,我们只做到了笑。

  韵味是在结束了电影后,让人回味的部分,就像喝完茶的回甘。邪不压正最突出的韵味有两个地方:女人与北平。姜文表现两性的魅力都是数一数二的,这部作品里的两个女人都极富魅力。但就我私心而论,许晴扮演的唐凤仪比周韵的关巧红魅力更大。关巧红这位侠女有点太正能量了,她更像某种女神,清清冷冷的,你即使亵玩了,还是感觉不亲密;唐凤仪不然。她有私心:攀附上朱潜龙这个权贵;她又渴望爱情:发现朱潜龙更看重面子而不是她非常生气,进而坚定了去找李天然;她风尘:这个不解释了吧…….她也有气节:日本攻破之后,也不想逃跑了,自己跳楼而死。加上她的狡黠而重情义:“69”的隐喻,给关巧红报信。这一切都让这个角色充满了复杂的趣味。更不用说许晴本人的妖娆,是一种纯洁的放荡。这两位优秀女主角,给充斥网红脸的今日,展现了什么是原生态的中国美。

  

  至于北平的风韵,虽然姜文说了,不是本片的主要表现方面,但还是让人感动。看到那些鸽子和那座城墙,就忍不住叹气,真的有气韵。北京的屋顶也是好看,鳞状的瓦片在阳光下折射着起伏不定的光影,远处的钟在紧十八,慢十八,让人感觉这就像是中国的爵士时代。原著写的很有味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搭配《锦灰堆》一起看。

  结语

  即使这一部没有那么以往的姜文电影那么优秀,但它仍然是一部佳作无疑。许多朋友有点捧《药神》踩《邪不压正》的意思,我想说一句:电影的功能不是讲故事,尽管这是他的一项本领;电影也不一定非得表现苦大仇深的现实。诚然,药神是一部有着现实关怀的优秀作品,但是《邪不压正》在镜头语言,场面调度,配乐上的水平,确实在它之上。中国电影市场,大约也是可以容得下两部佳作的吧。不同类型的电影,可以给我们不同的人生体验,这也是电影之为艺术的魅力所在。假如所有电影都成了现实的传声筒,那我认为,所有电影公司都让普法栏目剧的制作团队去做,恐怕更好。希望大家能欣赏更多样化的电影表达,毕竟“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彩蛋ps:姜文为以下词语再添新意:打尻,蓝爸爸

  打call与打尻齐飞

  这是蓝爸爸

  这是蓝爸爸

  这他x也是蓝爸爸给自己打个小广告:欢迎关注vx公众号:太宅志,更多影评欢迎您的批评

上一篇:【加入夜读】今何在-《海上牧云记》夜读第八天
下一篇:《第三种爱情》迅雷电影在线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