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浙江村民钓上37斤大鱼,引出一座中国古代超级工程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1992年,在浙江省衢州市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龙游县,一个村民偶然钓上了一条重达37斤的大鱼,不想这却“顺藤摸瓜”,引出一座中国古代的超级工程:

  一座不知何时修建的洞窟群落,一串在北斗七星指引下建成的未名地宫,一段至今未解的千年之谜……

  

  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都饱受着洪灾的侵袭。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北郊的“石岩背村”,却是个背山面水、坐北向南,风水绝佳的难得宝地。

  

  突如其来的天灾逼得村民们不得不迁徙高处来躲避漫延的洪水,这个高处就是村庄后的凤凰山。

  凤凰山上因为地形的原因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潭,村民们搬上山后便依水而居,依赖山上的水潭为生,这里的水可以供他们洗衣、做饭、挑水、捕鱼。这样避世的桃源生活安然又质朴,直到1992年,村中的年轻人在这里钓到一条重达37斤的大鱼。

  凤凰山上的水潭多得不计其数,也深不可测,都被起名叫做“无底潭”。“无底潭”的水可以供人们浣衣、捞鱼,却始终没有人敢下到潭里一探究竟,所以这条重37斤的大鱼现世的那一瞬间,人们的对深潭的好奇也达到了顶点:为什么潭里能源源不断地出现鱼,它和河道是连通的吗?潭水里面究竟有什么?!

  

  怀着这样的好奇,村民中的吴阿奶、邓寿富和毛荣贵、陈龙私下商量了一番,随即一拍即合;把水抽干,潭水里究竟是大鱼鱼群还是怪物,抽干之后一目了然!

  说干就干,四人先选定了一个面积小一些的水潭,然后搬来了一台柴油发电的抽水机。这个水潭表面积只20平方米左右,按道理一台抽水机完全绰绰有余。可怪事出现了——在抽水机工作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后,水位没有任何变化!

  一直在旁边守着观察的四人来了兴致,又害怕又好奇,但也觉得既然已经开始抽水就得弄个水落石出,于是又立马联系了几台抽水机运上山。

  

  在几台抽水机一起工作了几天几夜之后,水位终于有了明显的下降,露出一块看不出端倪的石头尖来。这块石头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上面有着村民看不出纹路的花纹,但明显来头不小。

  随着水位的进一步下降,一道同样刻满花纹的石壁缓缓浮现,接着是道道向下的台阶、尖耸着的鱼骨状巨大石柱……最后是抽水到第17天时,潭水见底,没有鱼群、没有怪物、也没有沉底的金银珠宝,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狭窄逼仄的洞口。

  这个洞口通往哪儿呢?看不到尽头。只是有村民想起,这个地方在春秋时、唐朝以及清末都发生过战争,那这些洞会不会是打仗时储存粮草和战利品的地方呢?只是洞穴随着时间的洪流逐渐被水而淹没。

  

  抱着这样的揣测,胆大的村民揣着手电组队就进了洞。毕竟抽水机花了他们好大一笔钱,如果弄不清结果、什么也没落到的话,岂不是亏大发了。

  一行人进了洞,洞里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座恢弘大气的宫殿——雕龙画栋的梁柱立在洞内,撑起了一座空旷幽寂的“水底龙宫”。更邪门的是。这个洞底丝毫不像曾经有鱼生存过的样子。

  “无底潭”下有座“龙宫”,这样的消息很快就吸引了国内考古学家的注意。他们赶来一通摸索加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抽!继续抽,其他潭水地下应该有同样的洞。洞底的台阶和构造都说明它不是独立的洞,说不准凤凰山上错落有致的水潭就是为了掩盖潭底相连的水下建筑群。

  

  果然!等到村民们与考古学家一起把附近的水潭抽干之后,水底显露出一共七个制式相同、设计一样的洞中宫殿来。这七个洞窟基本都是倒斗状,头小肚子大,而且是入口越小,内部就越大。最小的洞窟都大概有300平方米,最大的则是有2000平方米左右。

  宫殿皆是用几根零星的石柱支撑着,殿内有石头建造的池子、和人工挖凿的斜坡。石壁上刻着些许的纹路,有些是鸟鱼兽纹,有些则是简单的闪电状、虎斑状纹样,除一个无头雕像外外没有什么文物。

  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洞与洞之间有着一定的间隔距离,从地上看来,竟恰好呈现出北斗七星的布局!而北斗七星无论是在星象还是奇门遁甲上,都有着不可比拟的地位。

  

  考古学家们对这个地下石窟建筑群展开了详细的调查。首先是龙游石窟的挖凿年代。

  一号洞窟内的石壁上刻有壁画,飞鸟、烈马、鱼兽皆在其上,可是无论从壁画的雕刻手法也好、还是纹样的细节特征也罢,专家们都无法确定其真正的诞生年代。

  其中鸟图案的特点像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可壁画上鱼的造型与勾画特征又像上古传说里才有的鲎鱼,因此,石窟的建造年代一时间众说纷纭。后来有专家根据规模的大小、建造手法与所需人手推测,其建造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212年,也就是秦朝阿房宫时期。

  

  随着考古挖掘的展开,人们随即又发现了20多个新的水中洞窟,甚至已经不再局限于凤凰山上,而是在衢江的北岸,上至小南海镇中埠、定埠、团石汪,下至兰塘乡凤基坤、胡镇镇曹垄等,所有的石窟加起来总面积更是超过80万平方米。

  那新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么一个规模庞大的石窟群落是如何被淹没的?

  天灾说——龙游石窟所处的地方靠近衢江,而衢江属于钱塘支流,正处于古代大洪水肆虐的地带。

  所以龙游石窟很有可能是在被废弃之后经历历年的降雨与河水倒灌,逐渐从洞窟变成池塘,到最后的蓄水极深的水潭。这一推测还是很有可能性的,毕竟在被开发之后,其中仍有两个洞窟因为水流倒灌而被关闭。

  

  人祸论——还有一种比较小众的说法则是认为,龙游石窟的最初选址就是抱着有一天不用之后可以引水淹掉的打算。

  这种说法是建立在越王勾践藏兵论的基础之上,认为勾践打算在此地废弃之后,直接引衢江水将其淹没,所以这些水底石窟处处相连,还直通河道。当河水暴涨时,虹吸效应就可以和雨水、暴涨的河水一同上下兼顾将石窟淹没。这也就是为何石岩背村村民抽干潭水后不见鱼群的原因,鱼群早已顺着河道溜之大吉。

  

  对龙游石窟的建成年代与淹没成因进行一定推测之后,专家们的注意力落在了最大的疑惑之上——这个石窟是如何修成的?这么一个巨大的工程究竟是用来干嘛的?在浙江这片拥有着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历史大地上,龙游石窟自然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难猜的面纱。

  【祭祀说】

  龙游石窟主要七个洞窟的布局呈北斗七星状,其他大大小小的洞窟也几乎按照星宿排列,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星象崇拜。

  古人擅长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所以很多现代出土的墓葬群里都有以壁画形式展现的星图,比如河南洛阳尹屯出土的新朝王莽时期的墓星图上就有通过人物或者马、鹿等动物来表现星官。

  

  龙游石窟空旷的大厅、清晰可见的壁画、刻纹,都让人不禁将其与祭祀用的地宫、神庙联想起来。大厅之所以没有放置东西,则是因为需要容纳一大批进行叩拜仪式的信徒。石窟里有向上的天窗(被现代人认为是出入口的阶梯斜坡),也有通向地下水道的石池,引申通天达地的意义,也可以用来蓄水。

  更重要的是,负责仪式的祭司可以根据天窗位置日照月落的移动观察星象,水池也可以被视作是古代祭祀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祭池”——也叫做畤。从这一角度来说,龙游石窟很可能是秦汉时期某国的祭祀神庙!

  

  【仓储说】

  石窟偌大的空地区域是困扰世人的谜团之一,也是许多专家研究的重点。许多陵寝、墓室、地宫宫殿、洞穴居住、采石场的猜测论都因为石窟内的空空如也而不成立。在众多基础之上,浙江大学的褚良才博士提出了“囤粮说”。

  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首先,龙游石窟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三水汇通之处,是水运的交通要塞。经济上而言,在这里可以挖洞囤粮减少运输费用;

  战争上来论,这样大大小小的洞窟可以贮存粮草和兵器,掩人耳目。但是洞窟内的低温和潮湿又着实不是存储粮食和兵器的好环境,而且洞穴挑高,如果用来存储东西的话,上空的大片区域都被空置,又造成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藏兵说】

  与仓储说十分有缘的另一个推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提出的“藏兵说”,他还是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会长,因此在对龙游石窟的构造和布局进行探测后,提出了“可能是用来藏兵备战”这一论点。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提出一个“权力组织下有计划劳动的结晶”的观点,重在强调古代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伟大建筑都是在专制的统一调度下完成的。只有权力组织的专制集中下,才能出现统一的高效活动,这也是龙游石窟被认为是私兵挖凿备战之地的原因。

  杨鸿勋在实地考察后,推测开凿工具为青铜器,进而断定朝代为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与越王藏兵是很符合的。加上根据《史记》的记载,勾践首次发兵伐吴带了近5万士兵,而以龙游石窟群目前已发现的36个洞窟来看,这个容量也是符合的。

  更别提这些洞窟内还有石房、石室、水池、石池等用于生活、军备锻造的设施。而且凤凰山附近地势平缓,就连凤凰山也不过是高度不超过百米的丘陵,这样的地势是非常适合隐蔽训练的。

  

  龙游石窟的谜团至今仍然困扰着专业的考古人员,大家都从各自的领域提出假设,又纷纷被推翻。或许要解开它的谜题还要等上许多年,但这并不会阻碍人们研究步伐的前进。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证实自己的论点,龙游石窟群现在已经减缓了旅游开发进程,为科学的发掘和探查而让步。

  龙游石窟在建成之初是经过仔细谋划、测量和布局,在一个时期内连续完成的,它的墙体厚薄、承重支撑、石料的规划……都是有事先准备过。

  古代受技术的限制,他们是如何进行地下的测量、定位和爆破的?然而古代人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巧夺天工。这些在现代看来都十分复杂的操作,对现代建筑工程意义非凡。

  专业的建筑工程人员可以在龙游石窟这个基地学习如何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如何优化岩土工程、现代采矿工程。

  

  当然,对地方经济而言,龙游石窟最好的处理后续就是开发成为旅游基地。目前,龙游石窟已经实现了作为旅游景点向外接客,对外开放的共有五个谜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一览。

  此外,除了旅游之外,借由石窟处于水底、地方宽阔且虽狭小却可采光、通风无碍的特性,石窟移作防空洞等军备设施之用也不是不可。只是,要改造成为防空洞,还需要新设多个出入口以及通风设备。而这样的改造对于这座存活了千年的历史文物而言,又未免太过破坏了。

  

  龙游石窟作为大型的古地下洞室群,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文物价值。与其大动干戈将其改造为今用,不如保存它、珍视它,去了解它的故事。

  这里或许曾发生过无数历史的巨变,可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又一座缄默不语的洞窟,迎来世人的惊叹。这些在千年之前就存在的历史文物与建筑见证了光阴的流逝,以满身的岁月痕迹为证,等待着人们去破解与探秘。

  

  参考资料:

  1、杜建军:龙游石窟的价值与保护,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02)

  2、郑伟忠、叶玮: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价值内涵与旅游开发,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4(02)

  3、李建敏:龙游石窟:史前文明的遗世之作,飞碟探索. 2001,(06)

  4、孙钧、凌建明、贾岗、占跃平:从工程科学角度看浙西大地的龙游石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01)

  5、郑菊花:龙游石窟的旅游开发问题,内江科技. 2010,31(09)

  6、席辉:乡土建筑与龙游石窟的关系探析,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17)

  7、杜建军、杜威:龙游石窟保护工程的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导报. 2013,(34)

  8、陆民:龙游石窟是古代大型的秘密战备工程,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中国先秦史学会会议论文集

  举报/反馈

上一篇:《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定妆照与概念艺术图曝光
下一篇:加速转型 稳步成长 | 朗诗绿色再获多项行业殊荣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