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三件套:散步、淋雨和揪心的玩笑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纽约的一个雨天》今日上映

  我们来聊聊伍迪·艾伦电影里的“老三件”

  南方的雨季绵长,即便是开春之后,阴湿的感觉仍然像一团幽灵处处尾随。你得想象自己是一条鱼,长出了鳃片,摸索逆流交换的呼吸节奏,才能避免溺水。然后游过零落的梧桐树,在影院大门的地毯上擦掉鞋底的泥渍,雨伞堆在一起变成局部的雨云。影厅隔绝了一切黏腻的空气,你坐在软椅上,眼前的电影仍一直在下雨。

  

  曼哈顿(1979)

  《纽约的一个雨天》是有点奇怪的。拖了两年才终于在院线上映,伍迪·艾伦第15次拍纽约,还是散步、淋雨、揪心的玩笑“三件套”,还是貌合神离的现代都市爱情。但与以往的尖刻和阴郁不同,“纽雨”轻松愉快得仿佛迪士尼出品的青少年小品。

  

  纽约的一个雨天(2019)

  不过再怎么轻松愉快,伍迪·艾伦的自传式爱情故事永远别扭,永远同床异梦。知识分子谈恋爱就像一条鱼渴望骑自行车,在自相矛盾的意乱情迷中混淆感性和理性、应然和实然。他仅有的浪漫想象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或者说城市热岛效应。与其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一见倾心,他更乐于恋人们在黏糊糊的雨天里尽显狼狈。

  纽约很重要

  “你巡游一番整个美国,就会发现纽约是个非常难顶的城市:粗暴、激进,有逻辑的观点比不过废话连篇。然而,跟纽约相比,别的地方又显得死水一潭。”

  作为土生土长的曼哈顿人,伍迪·艾伦提起纽约总是带着某种受虐综合征的依恋。这不是通常意义的乡愁,而是衰败城市在他身上的痕迹,在电影世界里缓慢滋长爱与死的循环。

  

  

  曼哈顿(1979)

  众所周知,伍迪·艾伦对奥斯卡不屑一顾,宁愿早点睡觉也不去领奖,免得错过周一的单簧管业余演奏会。所以尽管奥斯卡多次提名邀请,他都拒绝赴约。唯一一次例外是在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组委会请他去做“关于纽约的电影”这一环节的介绍嘉宾,老伍迪欣然前往。

  

  

  魔力月光(2014)

  晚会上,几分钟的伍氏单口相声之后,大屏幕上回顾了电影《曼哈顿》的经典镜头。这部电影可以看作《纽约的一个雨天》中年版。中年编辑艾萨克写不出新书,反被前妻著书嘲讽性怪癖。刚和翠西分手,没过多久又发现“灵魂伴侣”根本不存在。他嫉妒好朋友耶尔日子越过越顺利,却不承认自己嫉妒。他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的中年危机,只好归因为无法回避的“地缘性命运定局”。

  

  

  曼哈顿(1979)

  电影一开始,艾萨克的独白试图给纽约做一通精神分析:

  “无论在哪个季节,这座城市总是呈现出黑白色调,并应和乔治·格什温的伟大曲调而律动。”

  “(纽约)是当代文化衰败的隐喻,正与当代文化主体性的缺失一样,人们总是随波逐流。”

  “它艰难存活在一个被毒品、空洞的音乐、电视、犯罪和垃圾侵害得麻木不仁的社会中。”

  

  

  曼哈顿(1979)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迈阿密人天生乐观,加州人富有冒险精神,纽约客在撕裂的氛围中久病成医,人均心理咨询师。

  纽约的精神病人气质贯穿了整个伍迪·艾伦的创作生涯。1989年的《纽约故事集》里,他创作的短片故事是《俄狄浦斯的烦恼》,也许确实改编自他和母亲的真实处境。当科波拉和马丁·斯科塞斯在凝眉思考生命的意义时,老伍迪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解释弑母的愿望,说不清几分戏谑,几分坦诚。到了2019年的《纽约的一个雨天》,这个城市仍然存在精神不稳定的男男女女,比如那个沉醉于自我否定中的导演。

  

  

  星辰往事(1980)

  当然不止老伍迪一个人觉得纽约不像一般人间。《大开眼戒》的拍摄地并不在纽约,但库布里克仍精准抓住了夜幕低垂时危机四伏的神秘。更怪的是,他期待危险的降临。而考夫曼的《纽约提喻法》以《荒原》的诗性描述了这个后现代都市的空洞。纽约就像是米诺斯迷宫,但你不是英雄,而是处处碰壁的牛头怪。

  

  

  大开眼戒(1999)

  如果你有天生的幽默感,那么这些都可以看作妙不可言的人生奇遇。如果你是个普通人,那很难不觉得纽约是个疯人院,并且陷入神经质的紧张、疲惫和疏离感。仔细一看北京、上海、深圳,其实一样的神经质。恒常的存在主义焦虑和忧愁就像汽车尾气,拌着暖春的气流被我们吸入肺叶,日积月累,伺机长出致命的病征。

  对此,老伍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一场大雨。

  天气很重要

  对季节,我们允许知觉上的延宕,因为其中可能有诗意;对天气,只有足够有耐心的人才能从平常的风雨云雾中看出风景。伍迪·艾伦其实没有耐心的,他只是自恋,不关心现实,于是有闲看雨。

  

  安妮·霍尔(1977)

  在《午夜巴黎》,伍迪·艾伦终于明说了为什么他的电影里总要下雨。这是某种衡量准则,就是谈恋爱要找愿意一起淋雨的人,就是要狼狈才越暴露出幼稚却热烈的脆弱感,像两只小动物相互交换甜美的信息素。这是伍迪·艾伦所理解的浪漫。

  

  午夜巴黎(2011)

  知识分子最虚伪的一点是什么?只是表面讲究体面,心里比谁都渴望浪荡,渴望像伊卡洛斯离烈日太近时翅膀融解的失控感。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一个吻:飞机缓缓倾斜盘旋着起飞时,甩脱地球引力的那一刻你感到缺氧的晕眩,这晕眩在身体内部掀起一阵欣快,但承载着你毕生安全感的土地越来越远,你又感觉忧愁,那是根植在人类潜意识里最古老的乡愁。如果这吻发生在雨天,就连最后的一点理智也会被彻底融解,什么都不要了,只有彼此。

  

  

  咖啡公社(2016)

  雨天的吻往往有更明显的侵占性,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在传统修辞里,天气突变也意味着人物内心的风暴。比如《恋恋笔记本》的狂吻。七年之后再见面的恋人,上一幕还在悠悠地划船到丛林深处的天鹅群中,两人还略显拘谨;下一幕暴雨突袭,他们突然互相吼了两句,突然就吻了起来。

  

  

  恋恋笔记本(2004)

  湿身的拥吻会让情色意味陡增,这点在《爱你九周半》就得到了印证,电影里最痴狂的一幕就发生在湿漉漉的地下通道里。即便是东亚视角如《热带雨》,新加坡的雨也欲流暗涌,几乎要敲碎车窗,将女老师和男学生兜头淋湿。

  

  热带雨(2019)

  同样的修辞也出现在了《赛末点》,这部伍迪·艾伦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电影里,克里斯和诺拉第一次越轨发生在暴雨中的麦田边上,从克里斯失控的双手就能感受到这吻有多令人迷醉。而他们第二次越轨时,镜头先给了公寓窗外的雨,然后才是映着缠绵的两个人的镜子,郁结的天气和情欲叙事互为表里。

  

  

  赛末点(2005)

  请不要忘记,伍迪·艾伦偏爱城市的雨。下在野外的雨只是大自然的节奏,下在城市里就会打乱一个社会运作的秩序,甚至会改变人们的社交方向。就像《曼哈顿》,艾萨克和玛丽在去中央公园散步时忽然遇到暴雨,才是他们关系的真正转折点。这就是老伍迪的迷信,非要狼狈地淋了一场雨,纽约的敌意才会消解,他们才会在真正的聊天中变得亲密。

  

  午夜巴黎(2011)

  而《纽约的一个雨天》对雨天的迷信程度已经到了下足两个小时的地步,每个人物都从头湿到脚,与其说这次是要表达什么寓意,不如说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艾什莉追求文艺界的虚荣,哪能片叶不沾身;盖茨比只是嘴上闹独立,实际上根本离不开这个伪善的贵族阶层,哪能不留在纽约淋雨。

  散步很重要

  伍迪·艾伦也许是个INTP?或者INTJ。这个类型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天天在脑子里做词义辨析,迷恋抽象的思考和形而上的概念。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来说就是,爱抽象的人,不爱具体的人。

  

  曼哈顿谋杀疑案(1993)

  什么时候他才会跟具体的人产生联系呢?交谈的时候。有人喜欢坐着聊,有人喜欢躺着聊,老伍迪可能不太健身,所以平时比较多走动,喜欢走着聊。他的电影几乎每一部都在走来走去。关键不在于散步,而是散步的时候不得不聊天。坐在咖啡馆里,即使面对面,我们也可以各做各的事情。一旦走起路来,除了聊天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做了。

  

  汉娜姐妹(1986)

  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家都游手好闲,没有什么正经工作,散散步才能带一些运动镜头。画面显得不那么沉闷,聊天也不会变成说教,顺便展示一下衰败中的城市风景,一举多得。

  

  

  呆头鹅(1972)

  伍迪·艾伦的聊天主题归结起来也就是爱与死两种,其中夹杂着大量单口相声。

  《曼哈顿谋杀疑案》可能是埋了最多烂梗的一部,多到让你十天不想听到他的声音。例如,卡罗尔说:“要是我们的邻居是个杀人犯呢?”拉里说:“没办法,谁叫纽约是个大熔炉。”

  

  曼哈顿谋杀疑案(1993)

  《曼哈顿》讲的是中年危机,《曼哈顿谋杀疑案》讲的是中年婚姻危机。中年人的爱情处处是危机,如果没有发生在高档公寓邻居家里的谋杀案,疲态尽显的卡罗尔和拉里就会很快闹得很难看。但是换个角度看,荒诞的谋杀案只是延宕了危机的发生,为人处事的根本不同这个事实并没有任何改变。他们是暂时合作赢了一个游戏,中场休息,以后呢?

  

  

  曼哈顿谋杀疑案(1993)

  法国诗人龙萨曾写过一句诗:“受到爱情的影响而神思昏昏”,爱上一个人就像生病一样,受苦受难。你要证明自己爱着她,那就要像一名烈士去上场杀敌,谁是你的敌人?你也不知道,就是盲目地杀。

  伍迪·艾伦的知识分子爱情观根源于他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就像在拉斯维加斯,你有时赢,有时输,到最后永远是赌城赢了你,但这并不是说你玩得不开心啊。”(《解构爱情狂》)就像抱着蹦极的心情去跳崖。道理是这个道理,焦虑也还是会焦虑。

  

  解构爱情狂(1997)

  《曼哈顿》最后,艾萨克失去了一切,第一反应竟然是去找即将飞往伦敦的翠西,改口叫她留在纽约。她反而清醒了,临走时说:“你应该对人有点信念。”虽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别找我复合,滚”,但确切来说,是应该对具体的人有信念。人类迟早要完蛋的,但你应该信任心里那个叫得出名字的人。

  

  

  曼哈顿(1979)

  以上提到的电影不仅是电影,伍迪·艾伦就是自恋到每部电影都在拍自己,除了《纽约的一个雨天》,可能甜茶看起来太洋溢了,伍老师长得那么苦,代不了。

  

  星尘往事(1980)

  说实话,《纽约的一个雨天》几乎完全是炒冷饭,很多桥段以前就用过。比如《解构爱情狂》也有主人公领着一个妓女赴宴,《曼哈顿谋杀疑云》也有坐在车里守着盯人、玩扑克牌,《赛末点》《午夜巴黎》也经常在美术馆转来转去,甚至“纽雨”的整个叙事结构和男主定位完全照搬《午夜巴黎》。

  唯一有点新意就是金灿灿的人工打光,人工痕迹重到令人怀疑老伍迪是不是买错了灯光设备。

  

  午夜巴黎(1979)

  

  纽约的一个雨天(2019)

  那为什么还要去看呢?因为雨季很长啊,又没什么事做。

  来聊

  你印象最深的伍迪·艾伦电影中的片段是?

  撰文/Rosa

  编辑/ 华夫

  排版

  / 科科

  NOWNESS

  更多「影视」相关

  

  

  

上一篇:《旺达幻视》大结局两个彩蛋解析,到底有什么大局?
下一篇:240小时线上节目+20场演出,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怎么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