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感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内容:七

  整理:紫岸

  这个月的读的书是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这次就不说是分享了,谈一下自己看这书的一些感悟吧。

  上学的时候学习鲁迅的文章是最头疼的一件事,鲁迅写的文章,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没有注解基本都看不通,虽然也是白话文写的文章。当时有说法,上学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先说两句题外话,近来,听说小学的课本里面鲁迅的文章不再作为课文,甚至有高中语文老师公开跟学生说:我不提倡你们欣赏鲁迅,他根本不值得推崇,整天像个斗鸡一样。在知乎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里看到一段回答非常喜欢,分享给大家。

  答者先采用的海子的诗: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然后打了个比方:“我们刚刚摆脱了飓风和暴雨,迷途和走失,就开始仇恨灯塔,恨他古旧,恨他老朽,而更重要的是恨他这样老朽和古旧,自己仍需要他来领航。于是羞耻,主张拆掉灯塔了。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飓风是否过去,还说不定。”

  说说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吧,我一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每天接触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民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善、真,也感受到人的愚、蠢。不免觉得有些人真的可怜,可是就应了那句古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来说去,就想起了人的劣根性,说人的劣根性这方面,还是最佩服鲁迅先生,下笔如刀,把这些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问题,剜出来最丑恶的人性,摆在大家面前。现在看来,这些文章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人还是一样的人,毛病还是一样的毛病。

  这本书里一共有十七篇小说,其中《故乡》上学的时候学过。着重说说里面几个比较感触的。

  《一件小事》讲的是一个关于碰瓷的故事:“我”雇佣的人力车遇到一个碰瓷的老太太,“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眼识破后对车夫说没什么事情,你继续拉你的车。可是车夫对“我”的话毫不理会,过去搀扶了碰瓷的老太太,“却毫不踌躇”向警察局走去。瞬间“我”感觉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形象高大起来,这对“我”的心理产生很大冲击,也让“我”的冷漠态度对比于车夫的形象变得渺小。这件事情的对“我”的改变,远胜于从小读的子曰诗云。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碰瓷故事,作者通过这件事情,正视自己心里的可卑、私心,揭露自己的丑恶。现在看来这个故事很一般,就像是小学作文里写的扶老奶奶过马路一般,可是仔细想想一百年前,写出这样的文章,也是作者不一样的地方。再者,前些年的碰瓷时间愈演愈烈,反向印证文章,感觉世事都是讽刺。

  《阿Q正传》相信很多人都读过,精神胜利法也是由这篇小说而来。阿Q有着自己的尊严的,虽然作为社会地位最底层的人,却依然觉得自己会高过王胡一等,对于力气小的尼姑,还要欺负。阿Q被人打了,对自己心里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阿Q得到众人的尊敬的原因是赵老爷打了他,也是这个原因,反向印证了村众的愚蠢。自己的钱被别人抢了,自己打自己,心理告诉自己这如同打了别人一样。自己头上的癞疮疤被别人取笑,他会说“你还不配…”,仿佛把别人嘲笑他的点当做是光荣。参加革命的原因是因为举人老爷面对革命党,也要逃避,所以宣称自己是革命党。就是这样一个卑劣的人,其实是我们所有人的一个缩影,生活中工作中不断遇到这样的人,都能看到阿Q的影子。

  引用学者林兴宅曾经在《论阿Q的性格系统》一文中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大方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初看阿Q正传,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是阿Q。网络盛行的时代,那些躲在电脑后面的键盘侠,喷子不都是这样的阿Q吗。有太多人靠着精神胜利、“儿子打老子”这样自我欺骗作为盾牌,支撑他们活着。

  再看阿Q,却看到的都是自己。

  关于《狂人日记》、《药》、《头发的故事》这几篇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先到这吧。

  最后,分享一下鲁迅先生死前的遗嘱:

  一、不能因为丧事受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举报/反馈

上一篇:《刑事侦缉档案Ⅲ》之档案二幻海情缘,廖启智出场,汤宝如主演
下一篇:你坐过主驾无人出租车吗?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