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1,袁绍没想到,这辈子最大敌人竟是身旁好同事曹操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谁还没青春年少过。

  青春时的曹操和袁绍,是一对有共同志向的好朋友。

  你有没有一起玩耍开心玩闹的发小,曹操和袁绍就是这种身份。

  《世说新语》说,曹操和袁绍,可是小时候一起抢新娘的交情。

  都是官宦子弟,闹得有点过火。

  《三国演义》里,我们看到曹操和袁绍一同诛杀宦官讨伐董卓。

  他们都是意气风发,颇有抱负的年轻人。

  从好友到同僚,又有共同的志向,曹袁二人可谓相互扶持的亲密战友。

  袁绍是三国时代前期实力最强的诸侯,他想不到的是,曹操这个对他知根知底的身边人,最后成了他此生最大的敌人。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十万大军败给了曹军两万部队,从此再难振作起来。两年后袁绍就离世了。

  是什么让袁绍和曹操这两个亲密战友,渐行渐远,成了战场上的最大敌人?

  

  曹操这人似乎很难有长期伙伴,陈宫第一个追随他,想和他共起义兵。

  最后却因为他太凶残,很快离开他。

  他欣赏关羽,百般招纳,关羽还是选择追随刘备大哥。

  这两人都是自己主动离开曹操的。

  曹操似乎很难有知心战友和他长久站在一起。

  和他最早在一块的,竟然是官渡之战的敌人袁绍。

  这个战友也是自己瞧不上决然离开的。

  袁绍是谁?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前期最大的诸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盟主。

  论身份,也应是袁绍看不上曹操才是。

  曹操为何还瞧不上袁绍?

  两人不是小时候一起出过丑么?

  年轻时共任西园八校尉,一同经历了,汉灵帝驾崩,十常侍乱政,何进被刺,董卓进京暴政。

  他们曾一同讨论稳定朝政,诛杀宦官,和诸侯一起声势浩大讨伐董卓!

  他们不是一路互相扶持的好战友么?怎么成了敌人?

  其实,从他们当年的共事,就可看出,曹操和袁绍,本不是一路人。

  

  汉灵帝一走,朝堂上派系斗争,危机四伏。

  何太后的哥哥何进抢了先机,拥立刘辨为皇帝,自己成了手握兵权的大将军。

  《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袁绍出的主意是,先帝一走,赶紧先用兵马稳住朝局。

  曹操的主意是先拥立新帝,师出有名,再稳定局势。

  何进选择曹操的建议,先拥立新君!

  高下立见,都是懂时事的官员,一个先考虑人心,一个先用蛮力压制。

  再看,何进邀诸位大臣讨论诛杀十常侍的事。

  曹袁两人同样意见不同。

  袁绍建议,招董卓大军进京围诛宦官。

  曹操提出,擒贼先擒王,一人进宫即可,大军进京,犹如放虎狼进来,局势难料。

  做事讲策略,有远见,这里看出曹操比袁绍更有预见性,袁绍为了表现,甚至想在将军和宦官内斗中,谋得自己的好处,出了馊主意。

  曹操未必不考虑前程,只是他不希望局势失控。

  最后果然如曹操和其他大臣所言,董卓进京成了东汉大变局的开始。

  一个为私利不计后果,一个顾全大局寻求平衡。

  曹袁虽同在朝堂议事,这里已看出彼此道路不同。

  

  曹袁两人虽在朝堂意见不和,但还没到彻底分开时。

  面对登堂入室为所欲为的董卓,他们还是一致对外。

  袁绍怒斥董卓换帝后奔逃,曹操主动请战刺杀董卓后败逃。

  目标一致,一个来明的,一个来暗的。

  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两人又走到一块儿了。

  只是两人身份悬殊。

  袁绍是十八路诸侯同盟首领,曹操只是一个普通的将军。他在袁绍袁术等人身边出些主意。

  此时的曹操和袁术旗下的孙坚,是十八路诸侯中,真正想要好好打仗,攻伐董卓的人。

  还有刘备三兄弟,此时身份更低,没有人重视。

  其他的各路诸侯,一脑门子的争权夺势抢地盘,不是抢头功,就是扣粮草,仗势欺人。

  包括盟主袁绍和他的兄弟袁术。

  就连蛮横的董卓都有些瞧不上他们的内斗。

  此时一心想建功立业,平定乱局的曹操,对袁绍等人只顾争地盘,迟迟不肯大举发兵追击已经火烧洛阳迁都的董卓,深恶痛绝。

  再三劝谏还被嘲笑,曹操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少量兵马,自己打董卓去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离开时,怒斥袁绍和其他诸侯,“竖子不可与谋”,这个细节未必全然真实,但情绪是千真万确的。

  且看这首曹操的诗,正是描写讨伐董卓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尽是对诸侯争斗不满,为生灵涂炭伤怀。

  此时的曹操充满悲悯,心怀天下,格局不可谓不大。

  再看袁绍,明明是同盟首领,董卓又诛杀了他的家族,这是家仇国恨啊。

  袁绍却更在意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名声,他的心胸和身份实在不匹配。

  曹操愤然离去,就是和袁绍道不同不相与谋,干脆自己领兵,创一方霸业。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讨董卓,攻黄巾军,各路诸侯为稳定局势,纷纷起兵。

  曹操和袁绍,一个黄河南,一个黄河北,原本各打各的,攻占地盘。

  打到后来,袁绍并河北青、冀、并、幽四州,曹操并河南司、豫、兖、徐四州。

  要想统一北方霸业,曾经坐在一起的兄弟,终究要直面沙场。

  一是为了实实在在的霸业,二是因为彼此看不上,都要争口气。

  袁绍看不上曹操,是因为身份和名声。

  曹操曾是他的小弟,宦官家庭身份,远不如袁绍的四世三公身份。

  诸侯讨伐董卓,曹操的权力和声望比袁绍差远了。

  曹操看不上袁绍,是因为理想与现实。

  曹操看不上袁绍,因为他只看家族的眼前利益,可以忘记讨伐董卓维护国家稳定的理想大义,可以不顾生灵涂炭现实。

  两个互相看不上的前好友和同事,一旦遇见对方阻挡了自己的霸业之路,不打又干什么?

  他们对彼此太熟悉了,所以官渡之战相持一年多才有最后的胜败。

  知道彼此做过的蠢事,也知道彼此的长处和短处。

  好处是知根知底,坏处也是互相太了解,彼此很难出奇兵。

  那么最后,兵力远不如袁绍的曹操,如何以弱制强,胜了袁绍呢?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乌林和官渡,黄河南北岸对峙一年多。

  为啥,还不是太熟悉了么?

  彼此了解兵力和个性,一时难分胜负就耗着吧。

  关于两军的兵力说法不一,又说曹操只有一万人马,袁绍则有十万人。又说曹操七万人马,袁绍有七十万人马。

  不管怎样,曹操的兵力远低于袁绍,这是事实。

  再看谋士,曹操的谋士也没有袁绍多。

  曹操主要是郭嘉、还有守家的荀彧。袁绍则有沮授、田丰等一众谋士。

  有时候,人多未必一定好,尤其对袁绍这种多谋少断,爱听好听话的领导。

  你瞧,袁绍谋士倒是多了,多到有了帮派!

  有主张围而不打,或慢打的沮授和田丰,也有主张快速进攻的审配等人。

  两派甚至更多派互相争斗。

  这时,袁绍自己想打,就只听说他喜欢听的话的审配逢纪等人的话。

  还把主张慢打不打的田丰和沮授抓起来。

  这叫不能明辨是非。

  袁绍的管理简直是乱来。

  他甚至派喝酒误事的淳于琼守卫重要的粮草基地乌巢。

  只因淳于琼曾是他的西园八校尉战友,又力挺他做霸主。

  这叫不能知人善用。

  看曹操,压力也很大,时间长了,首先就是粮草紧张。

  甚至,曹操自己都有了退意,最后是荀彧和郭嘉给他信心,必须挺过当下,是等待袁绍的漏洞。

  果然袁绍大军出现粮草管理漏洞,许攸投奔曹操,指引曹操烧了袁军的粮食基地。

  从此改变官渡之战战局的转折点,曹操最后战胜了袁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人不在多,心齐就行。

  曹操这里有齐心协力的精英谋士,又有善于听取意见的主将,吸引愿意前来投奔的人才,才让曹军有了出奇兵取胜的可能。

  曹操善于打逆风仗,粮草不足兵力较少,人困马乏,这是逆境。

  只见他稳定军心,听谋士意见 ,耐心等待,最后逆境中翻盘。

  曹操的逆商恐怕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出身宦官家庭,和袁绍的四世三公不能比,曹操在圈子里总会受到歧视。

  尤其袁绍袁术这种重视身份家世的同事。

  既然身份不如人家显贵,那就放低姿态加持实力,多多招募人才相助。

  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总要比顺境中的人,更能抗事和尊重现实一些。

  同样是粮草危机,袁绍带兵溃不成军。

  因为他打惯了顺风仗,最好大家都来投降,投奔他。

  袁绍出身好,从来身边听的都是吹捧,一有不爽就撂挑子。

  这样的领导能有很高的逆商么?

  尤其,袁绍还是被曾经的熟人小弟曹操打败,心里太气了!

  失败损失了袁绍的名声,恐怕比实际的损失更让他懊丧不已。

  没过多久,他就病死了。

  袁绍做梦也没想到,最后竟然败在了自己曾经身边的战友曹操这里。

  

  袁绍这样的人,身边人成为他的对手是很有可能的。

  因为他不辨别是非,不懂知人善用,甚至还会恶意对待中肯建议他的人。

  比如出主意让他别急着打的谋士田丰。

  被关进大牢的田丰,在袁绍吃了败仗之后,不仅没有因提前忠告得到善待,还被袁绍杀死了。

  他更是对出主意的许攸冷嘲热讽,许攸虽贪财,但也愿意出主意,这是他才有了反心。

  袁绍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出名太早,还没来得及看清自己,尊重他人。

  出名趁早,张爱玲说过这句话。

  她自己也是很早就有了盛名。

  可惜,晚年的张爱玲,却再没有早年的声望,很难养活自己。

  出名早,也会被名望所累,因为他很难珍惜。

  这句话,还可以用在袁绍身上。

  年纪轻轻,就深孚众望,十八路诸侯首领,各路兵马名将来投。

  他们看重的是他四世三公的身份,和一时的名气。刘备曹操和孙权等人都还没有起来。

  袁绍的身份也许够了,可本人的实力真的担得起他的地位么?

  未必!

  他多谋少断,不会看人,更看不清自己。

  他一做领导,常常内斗不断。从十八路诸侯盟军,到袁军内部。都是如此。

  他出名太早,没有经过逆境洗礼,只会打顺风仗。一旦失败就溃不成军,人心涣散。

  如此而来,谁又能跟随他走到最后呢,他自己恐怕都不相信自己能成为一方霸主。

  这样看,出名早未必好,早早看清自己的能力,积攒真正的实力来匹配名声才是最重要的。

  怡儿想问,如果是你,会先积攒实力,还是先经营名声造势呢?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

  作者王小怡儿,16年人物主笔,《怡儿话书影》。

  @怡儿话书影,观历史长河影,悟人生变幻音。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花千骨》中,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什么呢?4大配角现状你又知道
下一篇:《蜘蛛侠:英雄远征》:戴上你的眼镜,我就成了你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