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抄书到BT的中国隐秘娱乐档案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导语:在文娱形式方面,多年来中国青少年的文娱启蒙形式通常都带有非官方的隐秘流行性质。在读物匮乏的时代,我们有手抄本;在电影院里的电影为我们塑造一个世界的时候,录像带让我们看见另一个世界,在大片烂片面色诡异地霸占院线的时候,BT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这里写图注3 BT搜索引擎遭查封,它可疑的地位,终于得到了确认。 这里写图注3 50后60后多数都抄过当时隐秘流行的小说,也亲手制作过自己的“歌集”。 这里写图注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街上一家录像厅琳琅满目的影片播放安排,吸引了各阶层的小老百姓。 这里写图注3 那时的歌舞厅或国有企业里类歌舞厅的“职工之家”,是流行歌曲、流行舞蹈的传播中心。   BT搜索引擎遭查封,它可疑的地位,终于得到了确认。原来,我们的文娱生活,一直由一个可疑的家伙来帮助完成。其实人的世界一直是这样,一部分是用来摆在台面上、可以言说的,另一部分是在现实中执行、心照不宣的,一部分提供世界观的框架,另一部分用来填补细节。特别在文娱形式方面,多年来中国青少年的文娱启蒙形式通常都带有非官方的隐秘流行性质。在读物匮乏的时代,我们有手抄本;在电影院里的电影为我们塑造一个世界的时候,录像带让我们看见另一个世界,在大片烂片面色诡异地霸占院线的时候,BT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50后60后在那些被禁止的读物里重塑世界观,70后是在录像厅里发育发酵,80后和90后的文娱教育缺口则是在BT中补齐。尽管它们只够格出现在野史里,是铿锵的时代洪流之外一条地位可疑的副线,但对我们来说,它们才是真实的世界,是分担在我们身上的,真实的历史。

  文 _艾辉 韩松落 朱白  指间沙  采访_曾明辉 宋寻  叶晓萍

  改革开放前

  隐秘档案一:手抄书 手抄的爱情与性启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前,全国人民都投入到火热的革命运动中,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在讴歌伟大领袖和伟大事业,人民暂时无精力也无心思娱乐。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基石的稳定,新中国的第一代年轻人也进入了青春期,在背语录跳忠字舞的同时,他们也想接触更符合娱乐本质的事物,但也只能走“偏门”——民间总有“胆大妄为”者用隐秘文字的方式传播着这些东西。手抄本、禁书这些是在思想贫乏年代最深远的传播方式。除了像张宝瑞《一只绣花鞋》带有明显“类型片”色彩,是充满悬疑惊悚元素的作品,大多数手抄本、禁书传播的主题居然是爱情!描写知识分子曲折爱情的小说《第二次握手》如今看来比琼瑶小说还纯洁,在当年居然成为TOP1的手抄本,该小说与《少女的心》都被视为“淫秽书籍”。《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流传甚广,成为当时文艺青年能够接受的“性知识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内地的娱乐教化是从“情、欲”两字开始的,年轻人渴望着爱情,荷尔蒙分泌旺盛,不能总是在阶级斗争或劳动,于是他们找到了诗歌、小说、流行歌曲去表达,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邓丽君、张蔷……内地娱乐文化随时代洪流轰然驾到。(文 _艾辉)

  隐秘档案二:内部观影

  北京是全国部属机关最集中的地方,鼎盛时期几乎每个部属机关都有自己的“小影院”或者放映厅,经常会搞内部观影,放些国外电影,名为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客观上却制造了接触国外电影文化的机会。不少机关大院的孩子都会偷偷溜进去看,《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就有对该场景的生动再现。

  隐秘档案三:听“敌台”广播

  在当时的年画或者宣传画中甚至会画着对“收听敌台广播”的打击行动,可见该行为在当时是多么危险。但总有一些人能够弄到收音机,晚上躲在被窝里收听,他们其实未必都听的是国外的时政新闻,更多的是那些流行歌曲的旋律,比如来自台湾的邓丽君歌曲。

  隐秘档案四:国外带回的唱片

  乐评人黄燎原说他从小就听过披头士、滚石等经典摇滚乐队的歌曲,是因为他父亲经常出国,可以给他带。当时政策比较严厉,但依然有少数人有机会出国考察、工作。我们要感谢这部分人,因为他们也利用“特权”带回来一些好东西,流行唱片就是其中一部分。

  顾晓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读的首本禁书是《红楼梦》

  那时候能读的书的确不多,我读的第一本禁书是《红楼梦》,我老师偷偷给我看的。其实也不算禁书,但当时我初二,又正好赶上1957年,我在这种年纪就看那个书,被抓起来是不得了的。但是这种情情爱爱的东西,禁得越多,就越想看,另外还有些许偷偷摸摸的快感。后来,连《苦菜花》都成了黄书,但高中时候还是偷偷地看了英译版的《内分泌学》。再后来就流行手抄书,大家靠手抄的方式在传递书本,都是没办法的事。这些书影响很大,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八十年代

  隐秘档案五:录像厅 嘘!正在播加演片!

  在八十年代,录像厅风靡一时,门票在五毛到两块钱之间,场场满座。它成本低,一台彩电,一部录像机,若干沙发或者木头椅子,就组成了录像厅,一根音频线,将正在播放的电影的声音接出去,用小喇叭朝着大街放出来,以招揽顾客,那是八十年代的经典背景声。另有一块红色的木牌,立在门口,上面写着当天播放的电影名单,李小龙、苗可秀、施思,一直到周润发、刘德华和周星驰,都曾是红牌上的常客。当然,把节目单上所有电影的播放时间加起来,是不够二十四个小时的,那么,有名有姓的电影之外的时间里,录像厅里在播映什么?-加演片。嘘!加演片!

  录像厅并不只是作为大导演的黄埔军校存在的,事实上,它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七零后在那里完成了世界观、人生观的补充性学习,接受了文艺教育,甚至在那里完成了性启蒙。九十年代中期以后,VCD成为七零后的新欢,录像厅于是迅速沦落为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并迅速走向衰败。它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在一代人五味杂陈的记忆里永垂不朽。(文_韩松落)

  隐秘档案六:录像带 刺激又麻烦的黑盒子

  要凑热闹就去录像厅,但一些荷包丰润的家庭也添置了录像机和录像带。

  家庭播放录像带无非也是港台电影,也包括录像厅的“加演片”。把“加演片”搬到卧室观看,往往是欢乐、刺激和麻烦共存。其一,录像带常常会卡住和搅带;其二,录像带节目的地位非常微妙。当时一个著名的都市传说是,警察常常开着雷达车四处搜寻录像带节目观看者,如果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突然遇到信号紊乱和停电,那一定是警察来了,信号紊乱是雷达所致,停电是警察拉闸,为了让事主来不及退出录像带,以便人赃并获。最让人胆颤的是另一个传说,据说录像机都有发射功能,在自家看录像节目,隔壁的电视也能收到信号,也就是说,假如这边厢正在进行观赏《玉女心经》的资产阶级腐化行为,隔壁邻居的电视机也将被“不幸殃及”。

  八十年代是录像带的时代,在VCD、LD出现之后这个时代宣告终结。估计再过二十年,它便可以作为文物出现。(文_韩松落)

  隐秘档案七:厂矿内部节目

  在国有企业发展还不错的时候,一个国企就像一个小社会,从托儿所到医院、从澡堂子到小影院,一应俱全,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甚至会建起小小的电视台,放放“本厂新闻联播”之外,就是转播一些来自港台的录像带。亲爱的朋友,你看过以下几部港剧么,《乌金血剑》、《琥珀青龙》、《天蚕神功》??美好的记忆一下子全部被激发出来了。

  隐秘档案八:歌舞厅

  歌舞厅首先在南方城市(如广州)兴起。它们是传播来自港台、国外流行音乐或舞蹈的“据点”,跑场的、驻场的歌手唱着刘文正、邓丽君、凤飞飞等人的歌曲,跳着电影《油脂》里骚骚的舞步,他们的鸡冠头、花衬衫、喇叭裤,全是当时最潮的单品。歌手毛宁曾回忆说,自己在广州的歌舞厅里很受欢迎,不少港商还专门捧场点唱。如果说这些歌手是老师,来歌舞厅玩的“不良青年”当然就是他们的学生,虽然街道大妈把这些人视为“小流氓”,但他们却是新潮流的主力军。

上一篇:《绝代双骄》花无缺性格,连带胡一天被嫌弃无辜躺枪
下一篇:优酷热度第一《大章鱼》:深海巨兽,变异侵袭!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