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结局曝光:孩子的悲剧之源是这三种父母,尤其最后一种!
这是阿呆爸第630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白粥
你能想象,孩子会人间蒸发一样消失吗?
一个冬至的早晨,一位爸爸像往常一样送孩子上学,发动着车,在单元楼下等候。
10岁的儿子杨莫,告别了妈妈。
然而,就在从4楼到1楼的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孩子突然消失在楼道之中。
孩子离奇失踪,对父母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
以上情节,正出自热播网剧《消失的孩子》。
悬疑案情的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被一层层扒开。
随着警察的介入,单元楼里3个家庭背后的故事逐渐显现出来,它们之间折射出不同的家庭教育问题。
01.
天才少年的陨落
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消失的孩子》里最让人意外的,莫过于魏晨饰演的袁午。
他曾经是一名天才少年,成绩优异,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和生活都顺风顺水。
但母亲的离世,让他一蹶不振,迷上了赌博。
而后,父亲卖房偿还,妻子带着女儿离开。
为了重新生活,父亲带着袁午搬到另一座城市,租房度日。
谁承想,有了新工作后,他表面上每天出门上班,实际却流连于棋牌室,整日颓废度日。
后来,父亲喝酒意外猝死了,袁午没有了生活来源。
为了父亲的养老金,他把父亲的尸体藏了起来。
或许有人会说,一个高材生做什么不好,大不了送外卖也能养活自己。
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在成年人的外壳里,他仍然是一个无法独立的小孩。
袁午的堕落,源于父母一直以来的“包办式”教育。
从小到大,母亲事无巨细地照料袁午的生活。
即使上了大学,也跟着去陪读。
从吃饭穿衣,到人际交际,包括相亲,母亲都在旁指导。
母亲去世后,父亲替代了母亲的角色,为孩子包揽债务,收拾烂摊子。
正如教育学家朱永兴在书中说道:“许多父母习惯于自己包揽一切事务,结果自己操劳一生,换来的却是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
而像寄生虫般依附在父母身上的孩子,只会反噬父母、榨干父母。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
苏文,25岁,在家啃老6年。
既不想读书深造,也不想工作赚钱,每天只是看书、上网、睡觉。
父母对他不满又无奈,但他却不以为然:
“她不是为了负担我,我又花不了多少钱,她也是为了她自己。”
曾经,他把自己的啃老经历写成文章,网友鼓励其从事文字相关工作。
但在他看来,社会上并没有真正有意义的工作,他不愿随波逐流。
而为了养家糊口,母亲退休后,再次就业,细致地照顾儿子的生活。
受着父母的疼爱长大,却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
明明已经成年,却心安理得地吃父母的老本,毫无感恩之心。
犹记得莎士比亚那句:“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为人父母,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
包办和纵容,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只有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才能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敢于面对风雨的人。
02.
父母的高压式教育
让孩子只想逃离
作为剧情的主线,莫莫的失踪,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而他的出走,在生活中早有预兆。
妈妈陶芳经营着一家化妆品店,早出晚归,工作忙碌。
爸爸杨远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师,本来有机会晋升管理层,但为了能腾出更多时间来照顾孩子,自愿降薪降职。
作为家庭中唯一的孩子,莫莫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
为了培养孩子,妈妈给莫莫报了各种补习班。
她认为,父母只要努力工作,严管孩子,把孩子放在教育机构,自然就能学好了。
相比之下,爸爸更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
他会带着孩子出去疯玩一圈,即使回家后会被妻子数落;
他在妻子面前谎称同事不想养狗,买个小狗回家,让孩子高兴不已。
但是,在妻子强势的管制下,他渐渐妥协,也失去了家中的话语权。
孩子每天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成绩却不尽如意。
妈妈以玩物丧志为由,执意要把小狗送走。
在妈妈的高压管控之下,杨莫的心里产生了离家的想法——
父母答应再去一趟溪田山舍,却言而无信;于是他跟恩怀姐姐约定,悄悄前往领养一只小狗。
而这成为了杨莫失踪的导火索。
正如剧中杨远的自白:“我自以为是的爱,还是把孩子越推越远。”
莫莫的消失并不是偶然,而是高压控制的父母之手,把孩子推向深渊。
在节目《亲爱的小课桌》中,徐敬凯妈妈也是如此。
孩子刚上一年级,每天被妈妈安排了很多作业——语文试卷1张,数学试卷1张,两篇阅读。
如果做不好,还要被惩罚做更多的作业。
一个寒假下来,孩子就做了270份考卷,7本大题,50页自打卷,一共376张。
在她眼里,玩乐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多做一道题,多积累一点能力。
“我对小朋友的教育理念是,没有快乐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个严格的学习环境和态度的。”
而这样管教下长大的孩子徐敬凯,在自我介绍环节支支吾吾。
尽管自己街舞跳得很好,也不敢上台表演。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写道: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高压式的教育,教不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只有放下重压,才能让孩子挺直腰杆,学会成长,自由地走在人生之路。
03.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
是一种冷暴力
俗话说,爱是一把双刃剑。
爱得太多、太少,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如果说袁午、杨莫得到的爱太多、太沉重;那么恩怀则是很少得到爱。
妈妈是有事业心的人,不愿意被孩子牵绊住追求的脚步。
很早就开始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好像在为离别做准备一样。
很小的时候,刚能站在灶台上,妈妈就开始教恩怀做饭;
恩怀生病了,妈妈就让她自己一个人去看病,只躲在远处悄悄看。
父母离异后,恩怀跟着父亲一起生活。
父亲忙于工作,一次家长会都没参加过。
有时候一天下来,父女俩连一句话的交流都没有。
而恩怀自己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但如果哪天忘了带钥匙,她就只能坐在楼梯上饿着肚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等爸爸回来开门。
她坐在门外,听着楼上杨莫一家的欢声笑语,心生向往。
终于有一天,在杨莫的邀请下,她进入了这个家。
恩怀跟随杨莫一家出去玩,外人都以为他们是温馨的一家四口。
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没有情感链接,让恩怀特别渴望杨莫家的一丝温暖,甚至想成为她们家的女儿。
渐渐地,恩怀萌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让莫莫消失,取代他的位置。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感忽视”,是指一方没有给另一方给予应该的情感支持。
养育孩子,不只是提供物质条件,还需要父母看见孩子的情感需求,接纳它,回应它,满足它。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形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看过一个孩子在微博上倾诉的故事。
平时去学校上学,见不到爸妈。
周末回家,但是爸妈生意忙,更是见不到他们。
明明住在同一屋檐下,却像陌生人一样,一个星期都说不上话。
他们好像有忙不完的工作,挣不完的钱。
小时候,他们总是说“我工作很忙,先走了,你跟着爷爷奶奶听话”;现在,见到他们,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正如博主@ T君T酱 在视频中说的那样:
“缺爱带来的创伤严重程度,不亚于抑郁和焦虑。
缺爱的人从外表上看是优秀、独立的,但是内在却异常的自卑和空虚。
原生家庭里缺失的爱,求而不得。
长大后,它仍然如影随形,不断地吞噬着你的能量,把你拖进无尽的痛苦里。
而想要治愈这种伤,唯一的解药就是爱,趁孩子现在还需要。
04.
心理学大师萨提亚指出,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孩子的结局,都跟原生家庭相关。
父母溺爱,过度保护,会让孩子无能;
父母严管,言而无信,会让孩子逃离;
父母忽视,不管不顾,会让孩子疏远。
所以,放手吧。
让孩子承担他该承担的,探索他想要的。
不纵容,不加压,不忽视,给予独立、关心、爱护的空间。
点亮【赞】+【在看】,愿恰如其分的爱,庇护着孩子昂扬阔步,勇往直前,直抵灿烂的人生。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阿呆爸当团长啦!每日精选秒杀好物,带着各位宝爸宝妈买买买,质量有保证,售后请放心。详情可见→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