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中萧钦言的原型王钦若,为什么没进《宋史·奸臣传》呢?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从目前来看,剧中人物的历史原型已经很明确了,除了男主、齐牧没有对应的历史原型外,皇帝就是宋真宗,皇后是刘娥,萧钦言就是王钦若(王钦若于宋真宗晚年升宰相),柯政就是寇准。

  寇准

  关于王钦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做过谄媚之事的人,为什么没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呢?

  其实不光王钦若,后来当上宰相的“五鬼”之一——丁谓也没有进入奸臣传,对于这些,有的自媒体认为是因为王钦若没有达到祸国殃民的程度,而且还办过实事。不过这些都没说到点子上。

  王钦若主导的泰山封禅,当时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劳民伤财,光这一条,怎么能不算祸国殃民?如果这都不叫祸国殃民,那是不是祸国殃民的标准也太低了些?丁谓将寇准斗倒,并进一步包藏祸心,想要谋权篡位,这样子的人如何不算祸国殃民了?如果这也不算,那么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也足够定他祸国殃民的罪了:

  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4年),王钦若为科举主考官。考生任懿通过与王要好的一个僧人惠秦,送了350两的贿赂银票给王的妻子李氏。她把任懿的名字写在奴仆祁睿的手臂上,祁睿进试院告诉了王钦若。事后为人揭发,御史中丞赵昌言逮捕了祁睿、任懿等人,并疏请皇上要逮王钦若归案惩处。祁睿、惠秦承认干了上述勾当,但王钦若将祁睿、惠秦口供全盘否定。谎说祁睿是最近才到他家为佣,还不信任祁睿。并谎说虽与惠秦友情甚厚,但惠秦从未登过他家的门。因为王钦若是真宗的红人,法司不敢深究,最后把这考场贿赂舞弊事落到考官洪湛身上,既削籍,又流放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以死。当时人们虽知洪是冤案,但因王当时权势大,谁也不敢抱不平。

  不过,笔者认为,史书当中的部分记载,很可能是那些史官编的,比如谋朝篡位,因为古代士大夫非常看重人品,而王钦若、丁谓谄媚皇帝,自然要受到诟病,再加上刘娥扳倒丁谓必然也是需要理由的,于是把谋权篡位的罪名扣在他头上。

  其实在历史上无论如何,王钦若和丁谓都可以称得上“能臣”二字。这也是他们不被列入《奸臣传》的重要原因。

  可能有人会问:你有证据吗?我还真的有证据。

  首先是关于王钦若:

  王钦若

  王钦若主编过一本类书叫《册府元龟》,全书共一千卷,耗时仅五年。从这一点来看作为文学家,王钦若绝对是够格的。

  其次,王钦若虽然善于曲意逢迎,但也做了不少好事。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31岁的王钦若中了进士后,任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推事判官,监管会亭仓库。由于连续多日下雨,仓司以民众送的谷子潮湿为由而拒绝收谷,远方送谷子的人,快把干粮吃完了,还不能把谷子卖掉。王钦若这时做了一件好事,命仓司把谷子全部收入仓库,并奏请太宗,不拘年次,先支湿谷,以防朽败。太宗大喜,任满后,王钦若被擢任秘书省秘书郎。    不久,王钦若升任太常丞,与毋宾古同在三司任职。有一天,毋宾古对王钦若说:“天下宿逃之税,自五代迄今,理督未已,已使许多人族族家破,害民不浅啊。我将请求皇上蠲免。”王钦若邀功心切,当晚就命小吏把全国所欠税总数统计出来了。第二天早朝,王钦若便上奏了。真宗大惊,说:“先帝(指太宗)难道不知道这事吗?”王钦若拍马屁,说:“先帝不是不知道,而是要让陛下收天下人心。”真宗流泪了,遽诏有司,叫他们全部蠲免了民众的税收。从此,王钦若获得真宗的宠爱。召为翰林学士。后调西川安抚使还朝,又授左谏议大夫、参加知政事(副宰相)。

  此外,王钦若在军政方面也不是毫无建树:

  关于王钦若在大名,朝廷决定王钦若判天雄军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十二日二十四日,以参知政事身份判天雄军府兼都部署,提举河北转运司,与原知大名府周莹共守大名府城。第二天,辽军大举南侵,直奔大名府,又诏令猛将孙全照兼天雄军及贝、冀等州钤辖。到十月二日,宋真宗宴近臣于崇政殿,饯王钦若判天雄军,王钦若最早十月三日到大名。未见王钦若何时离职,史载景德二年(1005年)“正月六日,择善武而镇静者为之,……孙全照改镇州,赵昌言知大名府”,此时王钦若肯定已经离开大名。满打满算,王钦若在大名只有两个多月。其间,景德元年(1004年)十月二十四日,还诏王钦若回东京一次。   王钦若在大名并非无所作为。景德元年(100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辽兵将到大名城下,阖城惶恐。王钦若与诸将分守各门,北门为首攻之地,无人肯守,还是孙全照慷慨自当,王钦若则分守南门。孙全照大开北门,还放下吊桥“迎接”辽兵。辽兵见北门有备,转攻东门,半天没有攻下,引兵向东,奔旧元城(即汉元城,今大名县固城村)。夜间,返回城南,埋伏在狄仁杰祠堂(可见当时没有外城,48华里外城乃吕夷简时修筑)。辽兵以一小股兵力南攻德清军(今河南省清丰县),王钦若上当,派遣精兵追击,出南门就中了埋伏。孙全照率部下出南门救援,拼死力战,杀伤辽兵众多。王钦若派出的天雄兵得还,但生还者只有十之三四。

  另外,王钦若修撰的《册府元龟》对今人帮助也非常大:

  王钦若离开大名,回到朝中则做了件大好事,就是他与杨亿主持修纂《册府元龟》。《册府元龟》共1000卷31部1116门,虽与《太平御览》卷数相同,但各卷容量较大,所以总字数约超《太平御览》一倍,有940余万字,在《四库全书》中是仅次于《佩文韵府》的第二部大书。这部书材料丰富,引文整篇整段,自上古至五代,按人事人物,分门编纂,以年代为序,凡君臣善迹、奸佞劣行、礼乐沿革、法令宽猛、官师议论、学士名行,无不具备,可以说概括了全部十七史。它所收的史书又都是北宋以前古本,可用来补史校史,对宋前史籍的辑佚和校勘工便很有价值。这部书的编纂目的是“欲载历代事实,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编纂的特点是所采资料不改旧文,不恰时原文下加注,资料范围都是正经正史。每部前有总序,每门前有小序,言简意赅,便于使用。但因所采多为常见书,不注资料出处,以至自宋至清不为学者所重视。直至近代,始为着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所注意并予以肯定和提倡。现在,利用此书者方日益增多。

  现代有历史学家认为,寇准与王钦若相争很可能是因为二人的背景不同使然:王钦若出身于富庶的江南,而寇准是华北人,所以寇准较着意于光复被侵占的故土,而王钦若却放眼于改善国家的经济,使国家变得更强盛。这种观点认为,在王钦若执政期间,是北宋开国以来经济力量最强的时候。 “不用南人为相”,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遗训。王钦若最后终于冲破了这个“门户之见”,登上了相位,成了北宋南方人当宰相的第一个人,为南人参政开创了先河。

  王钦若之所以受到抹黑,跟地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道山清话》载:“太祖尝有言:‘不用南人为相。’实录、国史皆载。陶谷《开基万年录》、《开宝史谱》言之甚详。皆言太祖亲为写:‘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刻石政事尝上。”

  一代名相王旦王文正公也曾经说过:臣见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虽称立贤无方,然需贤乃可。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然此亦公论也。

  换句话说,他认为南方人不贤,不适合当宰相。这当中是有南北地域争端的。而当代人提到王钦若这样的主和派时便恨得咬牙切齿,是因为当代人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秦桧是主和派,然而事实上,真正的主和派并不是主张投降,而是主张徐图大计的人,并且他们和主战派也并非你死我活的地步。譬如主和派赵鼎,和岳飞还是好友。

  再说丁谓。

  丁谓

  丁谓可以称得上是一代能臣的。大中祥符年间,皇宫内失火,丁谓奉命修缮被烧毁的宫殿,但是苦于取土的地方很远。丁谓竟然命令工人挖大街上的土,没几天大街就成了深深的水沟,丁谓又命令工人把汴水引入沟中,再用很多竹筏、木筏与船运送建材,顺著水沟,运到宫中。修完宫殿后,把废弃的瓦砾泥土填到沟里,又填成街道。一举三得,省下了亿万文钱。可以说,丁谓是非常损的,但是这并不妨碍说他的能力很强。

  再比如他早年,宋真宗景德四年(1004年)十月,契丹南侵,当时老百姓逃难到扬州渡,舟人想要牟利,结果丁谓及时斩杀死囚,震慑住舟人,老百姓才渡过扬州。然后丁谓又虚插旌旗,击刁斗,契丹人被巨大的响声吓走。景德二年(1005年)五月,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上言“往者川峡诸州屯兵,调发资粮颇扰,而积盐甚多,募南人输粟平其价,偿之以盐,今储粟渐充,请以盐易丝帛”从之。十月,受诏取户租条目及臣民所陈农田利害,编成书。与户部副使崔端、盐铁判官张若谷、度支判官崔曙乐黄目、户部判官王曾,参议删定,成《景德农田敕》五卷。

  可见,丁谓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干得很好,这样的大臣,我是不怎么倾向于归类为奸臣的,王钦若、丁谓和夏竦、张方平等人一样,都是人品有瑕疵的能臣。元代修宋史的脱脱有一段评价非常正确:王钦若、丁谓、夏竦,世皆指为奸邪。真宗时,海内乂安,文治洽和,群臣将顺不暇,而封禅之议成于谓,天书之诬造端于钦若,所谓以道事君者,固如是耶?竦阴谋猜阻,钩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钦若以赃贿干吏议,其得免者幸矣。然而党恶丑正,几败国家,谓其尤者哉。

  举报/反馈

上一篇:TVB曝2019新剧计划:《法证先锋4》《多功能老婆》《铁探》追吗?
下一篇: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开展《金刚川》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