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淘汰上千人!武大校长发言惹争议,真是疯狂收割年轻博士韭菜的号角?
两会期间,各行建言。
高校的发展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科学领域的发展,同时,也牵动着高校教师的神经。《南方都市报》在「两会·高端访谈」中对发表了对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的专访,文章引发热议。
图片来源:全国教育新闻联播
在这篇题为《武大校长:大学发展更重视质量,一流高校要培养新知识创造者》的访谈中,窦校长对武大未来的五年发展提出了「双千计划」:
“ 争取再用五年,让「国字号」人才突破一千人,教职工总人数 5 年后整体减少一千人。如果这个「瘦身强体」的计划最终实现,人才数量可以再涨 40% 甚至 50% ,总人数可以再下降 20% 到 30%。 ”
不少网友认为,在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适当的淘汰总归在所难免,但是「5 年减少一千人,总人数下降二三成」,就意味着武大每年就要淘汰百人,而这远远超过了正常高校的教职工更替速度。
武大不是孤例,早有学校闷声发财
武大校长提出的「双千计划」算是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000 年,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四所大学合并为今天的武汉大学,学校体量扩增,教职工人员数量也暴涨。
大量编制的占用,给武大在新世纪的发展带来掣肘。
在意识到编制问题后,武大于2015 年推出「3 + 3」聘用制,试图利用国外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来解决编制不足对人才引进的限制。
但事与愿违,在第一个三年工作考核期后,据说只有 4 人通过评审进入正式教师编制,淘汰率高达 97%。那些没有通过考核的特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则面临薪水大降的半失业状态。
图片来源:知乎
尽管非议不断,但「非升即走」的教师聘用制却在全国推广开来。
从清华北大华东五校等名校,到某些地方高校,教师的准入门槛普遍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界也急剧内卷。
2017 年 2 月,武大又提出「人才强校」战略,还把 2017 年确立为「人才强校年」,加大对「国字号」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五年过去,武大「国字号」人才数量从 238 人(次)上升到 649 人(次),与此同时,教职工总规模减少 460 余人。
过去五年的成就,是武大在未来五年实施「双千计划」的底气。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武大的「双千计划」引起关注,网友们把东南大学也拖了进来——原来,武大尚在酝酿之中的计划,东南大学已经悄摸关门做大事了。
根据目前网上的信息,东南大学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实行 1500 积分制,教师一年的得分少于 1500 分,就要被「约谈」,未来计划纳入末位淘汰。
图片来源:知乎
尽管有人对考核的具体办法和不合格的后果进行了澄清,但东南大学依旧没逃过网友们的冷嘲热讽,甚至有人认为东南大学几年来的人才引进政策是「开门迎客关门打狗」。联系之前一系列高职低聘、大招专职科研岗伪装成教职、每年考核工资减半、转岗做保安保洁之类的操作,东南大学这波流量蹭得并不冤枉。
必要:流动的人才才能体现价值
作为真正关心国家命运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人,我们有必要在吃瓜之余仔细想想「双千计划」本身——高校培养更多「国字号」优秀教师,有错吗?高校缩减教师数量裁汰冗余,有错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很容易形成共识:不仅没错,还要大力支持。事实上,网友们的争论,也多数在第二个问题上。
窦校长曾长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根据中科大官网的统计,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 2621 人,正副教授共 1720 人,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 496 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 37%。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
与之对比,武汉大学现有专任教师 3862 人,正副教授共 3086 人。在如此大的基数下,「国字号」人才 649 人(次)占比不大,很值得挖潜。
抛开学生数量,没办法谈教师数量。武汉大学在校学生 5 万多人,排名全国第七。同城兄弟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在校人数 6 万多人,教师数量比武汉大学还少。
可见,减少教师数量,也并不是不合理。
图片来源:新浪教育
注: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同一高校的教师数量在不同榜单上存在差异,仅比较多少和比例即可。
而且,武大的「双千计划」也正是国家一直提倡的。
2011 年 3 月 23 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难点是高校。
十多年前,改革试点之时,就引起一波提前退休的浪潮,不少当年符合条件的高校教师都打算先退休,然后等学校返聘自己。退休潮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科研和教学秩序。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官网
尽管国家明确 42 种事业编制的取消,但事业单位的改革依旧困难重重,事业编制的改革步履维艰。武大的「双千计划」可能也是国家大趋势下的某种探索,如果能平稳成功,对其他高校甚至事业单位也一定会是有益的借鉴。
一谈到取消编制,不少人会认为「饭碗」变少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武大的情况来说,未来 5 年,将会迎来合校后的退休高峰,预计会有 1700 名以上的教职工退休。
在这个背景下,教师数量总体缩减 1000 人,并不是意味着「每年淘汰 200 人」,更多则意味着引进教师的门槛提高。
任何涉及人员的制度改革,势必都会导致一些人离开。明眼人想必也知道,绝大部分人高校都有不少占着编制尸位素餐的人。还有的人虽然没躺平,却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校外,把高校教师这一岗位当作「稳定的兼职」,一边吃着空饷,一边借助学校的资源开公司搞工程,为自己赚钱,甚至还把学生当成自己公司的廉价劳动力。
这种人如果不从高校教师队伍中清除出去,让那些认真做科研搞教学的老师们情何以堪?
至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本身也应该有淘汰机制——自愿结的婚能离,高校招的人怎么就不能辞退呢?官员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不仅能淘汰庸才,对于人才,也需要流动起来才更能体现价值。
风险:青年学者的沉淀和发展在哪里
理性地思考之后,大部分人应该对「双千计划」挑不出什么毛病。之所以网友关注和热议,一方面是因为过往的经验——歪嘴和尚把经念坏了——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未知风险的担忧。
单看字面,「非升即走」本质是择优录用,难道不好?「绩效考核」本质是裁汰不合格员工,难道不好?可怎么实践起来就不一样了呢?
被无数青年学子诟病的「非升即走」变成了建蓄水池养蛊,能留下的都是蛊王,绝大部分人贡献几年青春后一无所有;
一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高校的绩效考核就成了专门针对年轻人的紧箍咒,老人继续躺平,新人辛苦搏命;
就算统一标准进行考核,早来的老人多数也有行政职务,把这部分的绩效比重提高,照样秒杀新来的年轻人……一件件一桩桩,似乎年轻人从没得到过便宜。
青年学子们对「双千计划」的嘲讽,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属于群体性的 PTSD 临床表现。
从政策方面看,虽然事业编制是改革方向,可破「五唯」也是顶层设计。2020 年 12 月 30 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了《「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在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中,专门提到:
“要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倾向。”
「双千计划」对所谓「国字号」人才如此孜孜以求,是不是一种「唯帽子」的表现呢?就算不是「唯帽子」,「双千计划」也很容易助长学界的「马太效应」,对年轻学者的发展不利。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说到青年学者的成长,这可能是目前学术界最大的问题。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差异化过程,有年少成名的,也有大器晚成的。学科不同,人才成长的路径也不同,但总体来说,靠的还是底蕴,磨的是慢功夫。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如果不给青年学者留学术积淀的时间和空间,恐怕人才断层就要形成。
有来自武大的知乎答主说,人文社科方面八零后学者已经出现断层。远观日本,在上世纪 90 年代施行聘任制后,也出现过人文社科领域的人才断层。
最近二十年来,国内高校的「基尼系数」加大,发展严重不平衡。很多地方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最终都流向了顶尖高校。哪个高校都知道人才宝贵,「国字号」人才哪里都缺,自己培养的数量不够,只能挖人。
武大此举,恐怕会加剧高校间的「贫富分化」,让地方院校再也无力发展起来。长此以往,好高校的有限的岗位大家抢着进,地方高校的大量岗位没人进。
高校岗位的内卷进一步加剧,青年学者的发展更加无从谈起。
写在最后
高校岗位越来越少,博士就业越来越难,而且在可以预测的未来几年内,情况都不会缓解。
对于广大高知人群而言,这种趋势无疑是重大的利空。放眼社会,蓝海变红海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各行各业的年轻人都在抱怨自己没办法像老人一样享福。可年轻人只是一味抱怨吗?恐怕还不是,年轻人并不是不欢迎新玩法,只是这种玩法一定要对所有人都公平。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把高校做大做强,肯定对全社会对集体对个人都有好处,也需要每个人出力。
但如果只是让年轻人出力,让年轻人焦虑,这事儿肯定就不对了。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zhanglanxin@dxy.cn
上一篇:刘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为何见秦始皇,他们的反应会如此相似?
下一篇:《流浪地球》幕后的故事:曾被卡梅隆拒绝,还曾被一线明星拒绝!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