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效应》:为什么越“禁”,往往越“禁不掉”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1

  巴蒙蒂埃是法国著名的农学家。当年他在德国做俘虏时,曾吃过马铃薯。被释放后,他带着马铃薯回到法国。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无法说服人们栽种马铃薯。因此,马铃薯在法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牧师把马铃薯称为“魔鬼的苹果”,医生认为马铃薯有害身体健康,农学家则认为马铃薯会使土壤枯竭。

  于是巴蒙蒂埃决定采取一个计策。

  1787年,巴蒙蒂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法国国王。他让国王批准他,在一块以贫瘠著称的土地上种植马铃薯;同时要求国王,派遣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田野里,白天守卫,但到晚上一定要撤兵。

  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心想:那块土地上,到底种了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派重兵把守呢?

  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人们有所行动:人们开始在晚上,偷偷地把马铃薯挖去,种到自己的菜园里。

  而这正是巴蒙蒂埃所企求的。

  2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多一点遮掩,多一点神秘。

  巴蒙蒂埃越是故意遮掩,民众就越是对马铃薯感兴趣。

  这就是禁果效应,即一些事物因为被禁止,反而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更多人参与或者关注。

  禁果是在《圣经》中伊甸园“知善恶树”上结的果实。上帝对亚当及夏娃说,园中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只有“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可吃、也不可摸”。

  后来夏娃受蛇的引诱,不顾上帝的吩咐进食了禁果,又把果子给了亚当,他也吃了。于是,上帝便把他们赶出伊甸园。

  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就是“禁果效应”。

  具体说来,禁果效应跟两种心理有关,一种是好奇心理,一种是逆反心理。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而逆反则基于人们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天性。

  越是不得而知的东西,越能勾起人们的兴趣。

  2、避免禁果效应的负面影响。

  禁果效应,在生活中很普遍,但很多人仍然会掉入陷阱之中。

  比如说,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严令禁止她打开,这反而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

  这种急欲探求盒子秘密的心理,使她终于将它打开,于是灾祸由此飞出,充满人间。

  俗语中说的“好奇害死猫”,概括的就是类似的现象。

  说到底,有些时候,越是克制,越是无用。

  规避禁果效应的负面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学会策略性暂停并反思。

  猎奇和逆反,是人性中的本能,有利有弊。顺从这种本能去思考和行动,并不费力,既有可能有非期然后果的意外惊喜,也有相当概率掉入陷阱。

  因此,我们要注意思考:是禁止、逆反、猎奇造成的吸引力,还是信息、事情本身富有价值?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避免上当。

  举报/反馈

上一篇:“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已经被定型?别闹了
下一篇:从攻壳到2077,赛博朋克的故事到头了吗?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