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巨作《三体》是怎么封神的?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三体》是凭什么可以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的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

  首先《三体》不是无根之木,《三体》中所有故事的内在逻辑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托。

  在《三体2》中三体舰队杀向太阳系,在巨大的外部威胁下,整个人类的变化以及面对威胁的反应,你都可以在近代中国史中找到影子。

  人类与三体文明的第一次碰撞接触与近代中国和西方文明的接触冲突何其相似。在近代以前,中国是没有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这样的概念的。

  在鸦片战争之后,人们才开始思考救亡图存,才有梁启超先生在1901年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样的概念。打破了原有朝代、地区、民族的界限,成为了同胞。大家不再是满人、汉人,而都是中国人。

  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摒弃了原有不同的文明国家阶级的界限。开始放下了旧时代的种种被认为是无解的矛盾,走向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人类共同体,走入了全新的纪元。

  这个故事由西方来写的话,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完全相反的精神内核。与西方通过对外扩张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同,中国自我意识的觉醒更多是源于被侵犯被征服的压力。

  而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当你读到的时候就会瞬间明白这是在中国特有的环境中才能诞生的故事。

  比如为了应对三体的威胁,集全球之力发展军工科技,结果闹了大饥荒,饿死了几十亿人。当集中力量改善民生时,技术反倒是飞速发展。也诞生了全书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再比如逃亡的几艘飞船为了生存开始攻击同类,声称要摒弃旧的道德标准,建立星舰文明。舰长在法庭上自辩称:总之有那么一瞬间,我放弃了自我,成为了集体的一部分。

  再比如智子穿着日本和服,学习茶道,学习地球文化,但实际上却潜藏着鸠占鹊巢的野心。再比如说黑域计划,企图闭关锁国,放弃发展来换区安全……

  很多西方学者把这本书捧得很高认为刘慈欣创造性地将读者视野引向了广阔的宇宙视野,重新思考了科技、人性等重大的哲学命题。

  在他们看来《三体》的成功是由于走在了所有现代科幻作家前面,思考的都是他们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但其实在中国读者看来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故事。与其说是一本科幻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寓言或者讽刺文学。

  在西方的反乌托邦文学中,精神内核往往是呼吁人的真善美,反对科技对人的异化这样的主题,但《三体》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维德那句“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冷酷到极致的理性。

  在故事中代表人性的程心将人类引向了毁灭,而代表理性的逻辑却拯救了人类。其实探讨就是哲学上一个经典的问题:电车问题。更加复杂的是在现实中批评程心的人往往会做出和程心一样的选择。

  书中其实是把章北海、罗辑和维德塑造成了英雄,这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有些时候为了达成伟大的目标就需要为了集体牺牲个体。

  在读者看来,《三体》是一本对未来对人性非常悲观的书,但作者自己本人反而认为赞美了人性。

  从表面上看程心所代表人类感性的一面将世界引向了毁灭,但在书的最后,作者借艾AA之口否定了这样的结论。

  她是这样说的:你认为是你毁灭了太阳系,这是很可笑的想法,就好像你在地面上做了个倒立,你就认为是你自己举起了地球,未免太自命不凡了。人类世界选择了你,就是选择了用爱来对待生命和一切,尽管这要付出巨大代价。

  到了最后程心选择了将小宇宙归还给大宇宙。作为理智代表的智子永远不能理解人类的这种选择,你归还了这一小点,可能根本改变不了大局。但程心说:如果所有的小宇宙的人都这么想的话,那大宇宙肯定死了。

  所以最后《三体》依然表现了一种东方的哲学,是一种集体的哲学。世界毁于人性之恶,重生于爱与责任。

  闲着没事的放下手机,读读三体,远离浮躁的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举报/反馈

上一篇:《使命召唤:先锋/战区》第三赛季 哥斯拉金刚/通行证 前瞻
下一篇:原创彭昱畅曝刘昊然每天都追他的《风犬少年的天空》,原因超好笑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