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精神永在!“辛德贝格与南京”展开幕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2月19日上午10点,为纪念辛德贝格110周年诞辰,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辛德贝格与南京——过去·现在·未来》融媒体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号临展厅开幕。

  图为:辛德贝格画像

  辛德贝格全名贝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上世纪30年代的一段特殊历史,将这位丹麦人与许多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1937年至1938年,受雇于丹麦史密斯公司的辛德贝格在中国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辛德贝格与他的德国同事卡尔·京特等人一起,利用身份优势,保护了江南水泥厂旁难民营里约两万名中国人。在工厂里,辛德贝格等人还建立了一个小型医院,医治难民伤病。

  在南京期间,辛德贝格记录了日军罪行的许多案例,将报告递交给了德国人约翰·拉贝等人设立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938年第2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辛德贝格放映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记录日军暴行的影片。当时正在日内瓦与会的中国劳工代表团团长朱学范称赞辛德贝格是“中国之友”。

  《辛德贝格与南京——过去·现在·未来》融媒体展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承办。全展以南京大屠杀史实为背景,以法国南锡国立高等艺术和设计学院离岸学院院长保罗·德沃图与得译工作室作家夏意兰共同撰写的故事剧本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展览展出的60幅作品全部由电脑绘制并打印,展厅现场另用多媒体形式还原、播放当年江南水泥厂原貌。“今天是辛德贝格110周年诞辰纪念日。我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帮助下收集并阅读了大量辛德贝格在南京106天中,救助难民的图片、文字等宝贵资料,进行了以史实为基础的系列艺术创作。”创作者之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生代表张逸告诉记者。

  展览筹备约大半年,先有文字脚本,后将脚本分解为60幅连贯作品,用一幅幅打印出的电脑画作讲述了辛德贝格短短106天内英勇救助南京人民的故事。60幅作品讲述的故事中,一位虚构人物“红衣小女孩”贯穿整个展览画作,她代表着辛德贝格在战火纷飞中渴望留住的一抹鲜亮色彩。画面中,在日军的烧杀掳掠之下,辛德贝格保护难民、救助受伤南京儿童,记录、拍摄日军在南京的种种暴行,在宁时间虽短,他身上的人道主义光辉却值得被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铭记。

  图为:救助男童

  被救助的孩童长大后,成了展览最开始几幅画作中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缅怀的老人,老人透过泛着泪光的双眼,仿佛穿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再次看到当年那位救助他的丹麦国际友人。

  在辛德贝格的故乡丹麦奥胡斯市生长着一种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这是当地政府为纪念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难民的救助,于2004年以南京及辛德贝格之名命名。展览的画作和展厅中出现了大量这种黄色玫瑰的身影。花展设计师郑翕文为展览设计的花语作品《希望在蔓延》也陈列于展览入口处。

  郑翕文说:“花语作品用铁丝架构成条条框框,形似江南水泥厂难民营的窗棱,也代表着难民们的苦难岁月;以最平凡且象征一线希望的稻草、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编织成数根长绳,从条条框框向外蔓延,也呼应作品‘希望在蔓延’的名称;用110朵辛德贝格黄玫瑰点缀于长绳上,寓意着对辛德贝格110周年诞辰的纪念。”

  “纪念馆是存放历史的空间,这样记忆就不会丢失;纪念馆是重复记忆的地方,重复能使人铭记。南京大屠杀期间,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和京特先生等人,一起在江南水泥厂设立难民收容所,保护中国难民近两万人。他们在面临险境时挺身而出的勇气和义气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展览将持续至3月底。

  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孔芳芳 摄影报道

  编辑:芊芊

  举报/反馈

上一篇:《甜蜜家园》结局3大彩蛋解析,第二季伏笔细节都整理在这了!
下一篇:名校导师竟然被学生鄙视,翻开这位教授的简历,才让人恍然大悟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