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嫌疑人》:高智商的布局,应对的是漏洞还是无奈?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的标题为什么是《完美嫌疑人》,而非“完美犯罪”?

  当结局落幕,才恍然惊天大反转背后的真相。

  一个以专业和敬业被众人推崇的高智商医生,精心策划了众多孩子的失踪,为的是什么?

  是面对自己女儿患病时候的无能为力,妻子决然离婚后,孤家寡人的他对社会的报复?或者有其他不可告人的隐情?

  陈研一的两部作品都是经典的社会派悬疑代表作,从他笔下的故事能够探求社会中被隐藏、忽视的一面,或道德,或法律,令人深思。

  作为悬疑小说,作品的推演与反转也给人以惊喜。巧妙的设计,精心的安排,出乎意料的反转,都能给人阅读的快感。

  

  这部作品的绝对主角是医生,但还有很多分线的主角,是一群孩子。

  7岁到11岁,天真的被关爱长大的孩子。

  书里说“孩子是最好的演员”,但并没有学习过表演、尚不会伪装的孩子,怎么会是最好的演员?

  他们的表现,并不能称为“表演”,因为这是一种毫无破绽的真实。

  “失踪之前是开开心心的,没什么异常”,每个家长被问到“孩子失踪前有什么异常”,都是这般相似又统一的回答。

  后来才知道,原来孩子本身就是失踪的主谋,这是一系列的主动走失。

  正如最后的发问:“虐待可以报案,如果是重男轻女,女孩怎么办?”

  对孩子的忽视,脱离孩子的成长,甚至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被抛弃,只为了另一个性别男的小孩。

  或者父母酗酒,对孩子动辄打骂,不具备人事能力的孩子有什么办法摆脱这暗无天日的困境?

  

  童年是我们接触到这个社会的第一个人生阶段,它奠定了人生以后的感知力和承受力。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以后的悲欢,因为被爱能够激发更大的能量,拥有爱的人就有了一副勇敢无畏的铠甲,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所有。

  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被否定、被忽视、被质疑,想要建立起正确、稳定的价值观,能够自信地面对困难而不走歧路,这得需要多大的定力和努力。

  如果可能,大多数人应该会选择快乐的童年,以及能够面对人生困境的后发成长。这样,原生家庭就不会成为以后的托辞、借口和悲剧的起点。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所以才有了孩子的自救,有了看似绑架实则相救的曲折故事。

  因为有些事情,解释不得,解救不得。

  

  其实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廖伯岩医生一定以死亡终结连环案。

  为了家庭贫困、支付不起医药费的伍萍萍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援手?

  或者是因为廖伯岩自己的身体因为腰部的肿瘤,已经到了极限?

  又或者是为了已经脱离原生家庭的孩子不再被发现?

  原因一可以求助社会,不需要生命的代价;原因二经过检查后,肿瘤是良性的,切除后未必不能恢复;原因三,还是那群孩子。

  以自己的死亡为终结,结束被寻找的可能,也截断了他们再落入不幸童年的可能,这大概是廖伯岩最后能为孩子们做的事情。

  不合常理的逃脱,便只能以不合常理的死亡来终结。

  

  虽然感觉故事有一点点的生硬,解救孩子不一定非得以死相抗,但故事的反转、关于父母的讨论 ,都是很亮眼的。

  完美嫌疑人,而非完美犯罪。

  希望我们的社会多一份温暖,少一点悲剧,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人爱有人护,有人陪伴有人疼。

  花朵在呵护中绽放,是对世界最大的善意。

  举报/反馈

上一篇:《金刚川》里的悲壮,都在丹东令人泪崩的往事里。
下一篇:一叶知秋,品落叶,悟人生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