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细腻温婉中的史诗气质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文=王不动

  《白银帝国》很有史诗大片的味道,这是影片开始后给观众的第一印象,精美细腻的画面,美轮美奂的服装,还有精炼到极致,颇有《大明宫词》风格的台词,无不透着姚树华这名女导演的暗藏野心。还有康家“天成元”号三年一度的分红庆典,数米长的算盘排列出“天字第一号”的阵势,康老爷子那句:“从康家走的银子抵得上全国收入的1/10”更是彰显了这个旧式封建帝国的强大。我们的确从中看到了史诗气质,并且明白史诗的体现不仅仅依靠动作,当观众逐渐厌倦那些打打杀杀的场面时,便会欣赏这一抹从容、大气,而又细腻温婉的史诗气质。

  康家三少爷原本是个不闻世事,一心只享风月的贵族子弟,与父亲争女人恐怕是他做的最出格也是最认真的事了,但是家门突遭变故,天生聋哑的大哥、全身瘫痪的二哥和遭遇妻子被绑架杀害而疯掉的弟弟都已经丧失了接替康家掌门人的资格。原本有四个儿子的康家老爷很悲愤,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了最不争气的老三,原以为电影的重心会放在三少爷的心路转换和成为康家接班人后的革故维新。但姚树华明显舍不得丢弃电影中最容易操作的题材——爱情,所以这部貌似很史诗的晋商巨片归根结底也被爱情绑架了。

  不得不说,摄影师出身的姚树华镜头感极强,在处理杜筠清和三少爷的初始和热恋的镜头都很唯美。杜筠清的美好回忆和残酷现实以及和三少爷的情感纠葛是电影讲述的重点,诚然,青年人通常都把情感放在第一位,淡泊名利,为了追求爱情不惜与长辈对抗,这都是男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但姚树华忽略了一个事实,这部电影只有2个小时,如果大篇幅地展现父亲、继母、儿子之间的三角恋的话,势必会对晋商发展、颓废、变革的历程带来影响。事实上电影的重点确实偏离了主题,当四少爷的妻子在天津被绑架杀害后,电影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这时观众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三少爷上位而做的铺垫,也未免太啰嗦了点。通常两个小时的电影演过半个小时后,剧情已经渐入佳境了。

  既然爱情成为主题,那晋商的变化便依附于历史进程的变革而成为“春秋笔法”了,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德法联军进攻山西……康家的变化在历史的炮火中一笔带过。康家三少爷也在变革中成长,跟随戴掌柜学习先进金融理念的他不顾老爷子的反对,以纸币兑换白银,吸引平常百姓储蓄,效果很好。但随着清政府的倒台,老百姓存的纸币无法兑换白银成为废纸,三少爷认为应该动用康家的库存白银来兑现纸币,实现康家重信义的承诺,但康老爷子认为库存白银的大半是来自康家祖宗借的那30两白银的分红,是要还的,他觉得这也是重信义,双方坚持的信义交织在一起,就产生了影片中继情感纠葛后最大的矛盾。最终,三少爷开仓放银,决定拿出祖宗留下的用于救命的白银来替百姓分担风险,替倒台的清政府收拾残局,维护钱庄的信誉。虽然他维护了康家的祖训——仁义,但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只能做一个殉道者。

  郭富城的演技又让人惊喜了一次,《三岔口》、《父子》、《C+侦探》让他从歌手转变成演员,《白银帝国》让他真正地和内地演员融合,真正地展现影帝风采,也难怪他会放出自己是艺术家的豪言;张铁林这次演的很收,虽然一招一式依然很熟悉,但没了以往的“吹胡子瞪眼”风格,将一个旧时封建家长和没落贵族的老爷子刻画得活灵活现;值得一提的是郝蕾,事实上我只看过她两部电影——《颐和园》和《白银帝国》,在这两部电影里,看上去低眉顺目、无比温顺的郝蕾都很倔强,特别是在这部戏剧里。

  她为了不给老爷子生孩子,不惜切掉自己的子宫,让人们看到她有异于封建社会女人的自由思想,也许正是因此考虑,导演把杜筠清的身份处理成留洋归来的英语教师,这个类似于“十三姨”的角色成为推动整个康家发展进程的关键人物。

  总体看来,《白银帝国》有史诗大片的风范,但又避免不了虎头蛇尾的通病,我相信,如果投资到位,导演又有魄力的话,能把电影拍成三部,这样就给了充分展示人性的空间(起码我们能看到邱掌柜心路历程转变的全过程)。“晋商”是一个大书特书的电影题材,但关键在于,我们的导演不知道如何去消化。

上一篇:“三口之家”消失了?我国人口结构“大改变”,会有何影响?
下一篇:今晚,中国泰拳名将罗杰再战擂台,将争夺两条金腰带!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