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你死我活当包袱 莫道鬼才不苍凉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无人区》剧照

      电影网专稿 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举重若轻的高姿态,宁浩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敌好莱坞?不在乎。拖了四年才上映?也不在乎。他不在乎,我们可在乎。网上有人说,大一的时候就看见海报了,这都快毕业了才上映——四年,是多少人涓涓细流的似水年华呀。

  

  余男和徐峥狂奔逃跑

      撇开是否被阉割这个命题,也撇开对四年以前那个面貌的猜测,宁浩给大家带来的新鲜感还是成立的。虽然他抑制不住自己在“疯狂系列”中抖包袱的冲动,也一如既往地运用着“赶寸劲儿”的叙事逻辑,但即便是苦苦挣扎了四年,来到了票房喷薄的今天,《无人区》粗粝坚硬的浪漫格调,和正儿八经的世界观宣讲,都让它在当今国产电影中独树一帜。黄渤说《无人区》的出现让中国电影的类型更完整了,话虽大了点,但细想想道理还是有的。

      首先,这是一部西部片。这不仅仅局限在徐峥在后半段“策马奔腾”时给我们带来的激情澎湃。宁浩眼中的西部,更像是一个孕育寓言的陌生空间,广袤又荒凉无人区里,人性发酵为动物性,生存本能惨烈地飘浮到表面上来。寓言的魅力就在于指桑骂槐的讽刺,被劝喻者往往在试图反驳时哑口无言——又没指名道姓,你干嘛急着穿鞋?然而《无人区》这双鞋,套在都市焦虑群体中的每个人脚上,应该都很合适。一个功利的律师那么勤奋地让自己残酷起来,而他的良知也只有在无人区那种波诡云谲的地方才能被唤醒。倘若一直捧着各种成功学书籍孜孜不倦下去,他或许会变得更加“精英”,而对自己凶残的动物本能恍然不觉。

      其次,这是一部公路片。公路片的诞生或许与美国人对那种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的热爱有关,看一眼现在的中国,一切大同小异。说来也巧,四年前完成的《无人区》,四年以后居然预见了“上头条”这个段子,就像四年前的徐峥,在《无人区》里经历着与《泰囧》相仿的旅途。另外,宁浩的叙事技巧实在是太适合公路片了,所有荒诞的前后照应都很顺畅,就像一个打火机能把人逼到死路,也能让人重获新生,只不过他重获新生的方式,有些过于决绝了。所以你看,鬼才有时候也是苍凉的。

      当然,《无人区》或许无法满足宁浩以前的粉丝,比如他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赛跑式节奏,使得影片娱乐性遭到削弱,尤其是前半部分压抑而缓慢,或许会徒增许多尿点。此外,关于演员的表演,四年前他们都还是年轻了些,还没有今天的这些锤炼:黄渤的角色虽然凶悍抢镜,但线条过于单一,戏份不多,发挥不大;徐峥的清瘦造型居然成了最大卖点,但如他本人所言,如果现在去演,可能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在减肥上,而是怎么让那个律师更接地气。

      四年前,《无人区》还在“热拍”的时候就有一群人在口耳相传:宁浩不拍喜剧了,宁浩要玩严肃认真了。但事实证明《无人区》还是非常的宁浩,而预想中的阴暗主题,也都不过如此。四年的时间让《无人区》增加了话题性,但也鬼使神差地提高了它的期待值,这样公平吗?或许吧。

      最后引用片中余男在第一眼见到徐峥时,一边解胸罩一边说的那句话:“咋的,你还真想看表演啊?”这或许也是对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关系的一个讽喻吧——生活中欲望至上的“嫖客”太多太普遍了,真正抱持着“赏析”心态的人,反倒显得有点“奇葩”。那么,你是要当“嫖客”,还是当“奇葩”?

上一篇:1934年百余名战士与大山齐消失,70年后一山村为世人揭开感人真相
下一篇:你有冲动消费的习惯吗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