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话手表 “戴”来安全还是隐患?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孩子们展示电话手表

  

  在游乐场所,可以看到不少孩子都戴着电话手表。

  

  放学啦,“碰一碰,加个好友吧”。

  碰一碰加好友,互通电话,视频聊天,群聊,计步,点赞……提到儿童电话手表的功能,大多数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便能脱口而出。生产之初仅用于亲子联系,让父母掌握孩子安全状况的电话手机,如今的功能却是五花八门,成为了小学生之间的社交“神器”。

  今年9月1日起,《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正式实施,法规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规定》的出台,对学生们校内使用电话手表的情况进行约束,但是在校外,仍有许多学生热衷于“手表社交”,面对这样的现象,不少家长担忧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现象1 功能强大的电话手表成“刚需”

  “不管你在哪里,一个电话,马上能找到你。”这句某品牌电话手表的广告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2015年,某品牌第一款电话手表上市时,就主打“GPS定位,双向通话,无娱乐功能”,满足了家长对孩子独自外出时的安全确认需求。此后推出的迭代产品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逐步增加了视频通话、摄像头拍照、微聊、点赞、在线支付等功能。点开儿童电话手表的应用中心,不仅可以下载各种翻译软件、学习工具,还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听音乐听故事,参与运动PK,体验益智小游戏等。这些年,随着儿童电话手表被广泛使用,市面上可供孩子们选择的电话手表品牌也是琳琅满目。

  “孩子的电话手表是去年刚买的,今年开学初原本只是想换一根表带,但是了解到又有新产品上市,增加了前后双摄像头,像素更清晰,屏幕更大,外型酷炫。经不住孩子的恳求还是换了一台新款。”市民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前不久刚购买的一台最新款儿童电话手表。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儿童电话手表几乎年年推出新款,每年开学前新推出的款式,外型设计更时尚,定位更精准,功能也越来越多。“孩子上学、到同学家玩耍、到公园玩乐,有了电话手表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行程,保持联系。”陈女士说,这样让家长更放心。有时孩子在学校没能及时抄好作业题,还可以用手表拍照,分享给同学。此外,孩子们需要自行购买文具时,还能用手表支付购买,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较多便利。

  现象2 电话手表成为孩子社交“入场券”

  采访中,记者咨询了某品牌儿童电话手表专柜的销售人员,目前品牌手表的售价从398元到1998元不等,功能越多,价格越高。

  按动表盘,表盘可以立起、旋转,新款电话手表的拍摄效果更清晰……销售人员一边演示最新款电话手表一边介绍,手表的“碰一碰”加好友功能也颇受学生群体欢迎。

  据销售人员介绍,目前市面上的儿童电话手表都预装了厂家研发的聊天软件,可以发语音、图片、表情包,进行视频通话,也有类似微信朋友圈的功能,好友间可以互相点赞或评论。使用不同品牌的电话手表,得到的交友圈也不同,也就是说,A同学想要跟B同学加上好友,进入B同学的朋友圈,A同学和B同学就要购买同一个品牌的电话手表。就读于南平实验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宁宁告诉记者,她们班上有位同学已经更换过四台知名品牌电话手表,每年都在“追”新款,能和她的新手表“碰一碰”交上好友,让不少同学觉得颇为骄傲。同一个“手表圈”的小伙伴通过聊天软件加上好友,相互交流的机会更多,关系也更密切。

  家长王女士在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也曾花费300多元购买了一台电话手表,可是没用多久,孩子就吵着要换手表。王女士打听后才知道,班级里大部分孩子使用的是某品牌电话手表。不同品牌的电话手表使用不了“碰一碰”加好友功能,这样一来,没有使用相同品牌的同学就显得格格不入。

  “孩子和我说,看到其他同学手表架在一起‘碰一碰’就加上好友,而自己用了其他牌子的手表却加不上好友,感觉很委屈。”王女士无奈地说,在孩子的坚持下,她还是为孩子的社交渴望做出了让步,为孩子换了电话手表,融入班内的“朋友圈”。

  “与同学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不能靠挤进‘手表圈’来实现。 原本守护安全的电话手表,却拿捏着孩子的心理,助长了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 家长廖女士直言,对于孩子更换电话手表的要求,她果断拒绝。廖女士会定期查看孩子的电话手表,平时只开放接打电话和定位功能,禁用了语音聊天、交友等功能。她认为,对于现阶段以学业为主的孩子们来说,电话手表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智能化。

  现象3 越来越有“诱惑力”的手表让家长担忧

  儿童电话手表能确认孩子的安全状况,也能拓展孩子的交友圈,优点颇多,但是对电话手表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有家长担心,功能日益增多的电话手表就像个微型手机,极具诱惑力,很容易让孩子分心,影响学习。智能手机使用中遇到的沉迷游戏问题,同样可能存在电话手表的使用中。有家长担忧,电话手表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最近,市民李女士发现孩子经常盯着手表小屏幕,不时窃窃私语。李女士查看了孩子的电话手表,发现孩子下载了学习类的应用软件。这类应用更接近休闲游戏,比如“成语消消乐”“谁是卧底”等。“厂商们为了促进消费,在电话手表中搭载了各种应用软件,利用学习的名义,打着网络游戏的擦边球。”李女士认为,随着电话手表功能的逐渐强大,电话手表不再是家长的安全确认工具,这些不断做“加法”的功能背离了产品研发初衷。

  “孩子的电话手表享有免密支付功能,很容易盲目消费。”家长谢女士告诉记者,家长可以用支付宝扫码绑定孩子的电话手表,绑定成功后,便可以转入零用钱。“操作成功后就不再需要家长每次支付时输入密码,这也意味着,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电话手表里的零用钱。”谢女士提醒其他家长,孩子容易陷入消费“陷阱”,家长还是得定期了解孩子使用电话手表的消费情况,明确每笔支出,避免孩子乱花钱。

  此外,电话手表还可以下载软件,与陌生人添加好友等。手表中的一些App在安装后,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获得定位、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敏感权限,从而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个人隐私信息。家长在购买电话手表后应当指导使用,定期监督孩子的聊天交友情况,防止不良信息侵害孩子身心健康。

  建议:家校携手 共同管控

  电话手表的使用弊端不断显现,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话手表,家长又能做些什么呢?

  记者从南平市实验小学德育处了解到,本学期开学南平实小文体校区就面向二至六年级1711名学生的电话手机使用情况开展了调查工作。全校共有915位学生平时有佩戴电话手表的习惯,多数集中在高年级学生,主要用于和家长联系。校方规定,家长认为有必要让孩子佩戴电话手表的,需要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获得批准后才可带入校园。但是入校后,应调至关机状态。如果未经批准,或在校期间使用电子设备接打电话、播放音乐、玩游戏、拍照、群聊等,校方将予以没收。第一次没收后,电子设备由班主任保管一周,学生按要求填写《申请领回登记表》请家长签字后才能领回。第二次没收,需要家长陪同学生领回电子设备,本学期内不得再携带入校。第三次没收后,家长陪同领回,今后不得再携带电子设备入校。校方希望严格执行这一举措,引起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监督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

  “智能电话手表同样具备了手机功能,甚至还在小学生中间掀起了使用潮流,容易形成不良的攀比风气。而且同一品牌的电话手表才能互相加好友,容易让孩子陷入一个交友‘怪圈’。”南平实小心理老师刘何认为,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自控能力,科学合理地使用电话手表,一旦发现孩子无法合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出规划,就应该及时介入,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娱乐时间计划表。小学生正经历从亲子圈向朋友圈过渡的阶段,心理上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和关注。生活中家长应当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避免孩子将电话手表的社交圈当作“避风港”,产生依赖心理。为孩子们灌输合理的消费观念,不要形成盲目跟风攀比的不良习惯,误将电话手表当作交友的门槛。

  作者:□本报记者 黄靓 文/摄

  举报/反馈

上一篇:《解码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个伟大的“罗德尼”
下一篇:四川德阳医生被“人肉”后自杀 3人被控侵犯个人信息今开庭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