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老头解读另一个有趣的老头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柴筢》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133.5×33.5cm 《稻草小鸡》轴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133×33.5cm 人骂我 我也骂人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40.5×29cm 童年看戏 韩羽 28cm×28cm 牡丹 齐白石 北京画院藏 16.5cm×20.5cm ◎辛酉生

  展览名称:会心不远——韩羽读齐白石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5日至10月8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画家韩羽的知名度不算“顶流”,但要提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可谓广为人知,高矮胖、红黄蓝三个和尚的造型设计者正是韩羽。上美还拍过一部与《三个和尚》风格近似的动画片《超级肥皂》,造型设计也是他。

  韩羽,1931年生人,山东聊城人,农家子弟,没读完中学便到店铺学生意。18岁那年韩羽在庙会上布置宣传画,被临清大众教育馆领导看中,一头撞进了美术界。1950年代初,韩羽调河北工作,先后在邯郸等地做报纸、杂志的美编工作,也画连环画、漫画,还在工艺美术学校做过教员。1980年代,韩羽主持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务,并任中国美协理事、河北美协副主席。正是这个阶段,韩羽的艺术生涯来到高峰,为上美做的两部动画片的人物设计,为老舍小说《离婚》绘制的插图,为童话《大街上的龙》所绘的封面,均斩获奖项。

  韩羽虽以漫画成名,但现在为市场认可的是他的国画与书法。他绘画的戏曲人物和一派天真的书法作品,也成了各拍卖行的常客。而根据动画设计而来的国画《三个和尚》的伪作更是常见。

  韩羽的才能除本行之外,还在写文章上。虽说受正规教育不多,可文字醇厚、老辣,正与他的漫画相类。他凭借杂文上的造诣,1997年以一部《韩羽杂文自选集》,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杂文奖。

  韩羽今年已经90岁,依旧笔耕不辍,在品读齐白石画作后,创作了50篇评点作品,总题为《我读齐白石》。韩羽善作评点文字,评点过《水浒传》《红楼梦》,但评点同行前辈,又不同于文学作品,多了一份本色当行。

  历来研究齐白石的作品实在太多,理论家、画家、文人均有高论。老舍笔下的齐白石使人钦佩,启功先生写齐白石,于阐发艺术见解之外,不乏老人生活中的逸事趣闻。只要有心阅读,对齐白石其人、其艺的了解,几乎可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作为齐白石最后供职和收藏他作品最权威的北京画院,更是设有“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出版有《齐白石研究》。侧身众多大家之中,兼涉画文的韩羽评点起齐白石来有怎样妙处?于是便有了北京画院的展览《会心不远——韩羽读齐白石》。

  要想展现韩羽读齐白石的文章,就要配合展览齐白石的作品,韩羽品读齐白石作品本就多有北京画院所藏,即便涉及其他机构藏品,北京画院也能拿出同题、类似作品。非如北京画院收藏齐白石之富,其他美术馆、博物馆很难做到。

  本次展览一方面以齐白石的画作与韩羽的文字对照,画作展牌上节选韩羽的评点文字,并附有二维码,如想看更全的内容,可扫码阅读;另一方面,是齐白石的作品与韩羽的画作对照,同时展出韩羽绘画、书法、手稿、出版物等,使观者在了解评论者韩羽之外,对书画家韩羽也可有所了解;第三重则是齐白石与韩羽人生经历对照。

  齐白石和韩羽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来自农村,都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都非科班出身,又均书画兼长。两人还都多才多艺,齐白石在书画之外能作诗,特别是题画诗为人称道,韩羽则以杂文见长。二人文字均犀利而有洞察力,又见生活的趣味。两人对乡土都有着深深的眷恋,也都有对农村生活的准确把握,并乐于创作此类题材的作品。

  齐白石于传统文人士大夫情调之中,注入一股乡间原力,写出乡间农人生活,绘出湘潭的田间风光,成就了他“红花墨叶”的花鸟世界。韩羽笔下的瓜田雨丝、荒村野戏,一任其土,方成所谓“土法上马”。

  正是有如是许多相似之处,韩羽看齐白石更独具只眼。他评点齐白石从两处着手,一是画本身,一是由画而来的人生感悟,亦可说是画外之话或者弦外之音。

  对于画本身,韩羽本是画家,比一般读者体会更深。如对《柴筢》这幅作品的评点:“柴筢就器物讲,应说‘简单’;从绘画讲,又应说实不‘简单’。看那弹性的筢柄,硬挺的筢齿,不同部位的不同质感,在显示出画中柴筢的‘简单’中的‘复杂’。”又如评论《稻束小鸡》,“白石老人也曾就‘半’字作画,《稻束小鸡》一画中就有个半拉身子的小鸡。且莫小瞧这小鸡,虽然画面上已有了八九只小鸡,唯它才是这画的‘画眼’(诗有‘诗眼’,画也有‘画眼’)。”评论《牡丹》时写道,“利用‘形式感’画出了不是‘大的牡丹花’,而是牡丹花的大。”评论《青蛙蝌蚪》,看出了“风樯阵马”。

  这些评论点出白石老人在绘画技法上的高超,平平无奇又无甚美感的柴筢,在他笔下有了质感、软硬和弹性。半只小鸡,所说的是构图要点,如何寻找画眼。大牡丹和“风樯阵马”则由画之法近于画之道。此外,韩羽还论述了画面与题款的关系等。一般观众虽也能感到哪些画好哪些画不好,但往往对为什么这张好那张不好无法言说。看了韩羽的评论,便会有“原来如此”之感。

  至于画外之话,韩羽从齐白石画作中产生了许多生活感悟。白石老人《夜读图》画一童子伏案而睡,旁边有书籍、笔砚、油灯,题曰“文章早废书何味,不怪吾儿瞌睡多”。只看画与题已很有趣味。韩羽回忆儿时在外公家,外公对他放任而只督促小舅读书的经历。小舅因不能出去玩对他极羡慕,缺少玩伴的韩羽有时不免在院子里大喊一声“小舅念完了没有”,乡间儿童生活趣味跃然纸上。

  评著名的《人骂我 我也骂人》时,写道,“用老百姓的话说,学会不生气,再学气死人。齐白石也有过不舒心的事,也受过气,也斗过气。他的招数,不是‘取瑟而歌’,更干脆,拿起画笔直戳:‘人骂我,我也骂人!’”一句“用老百姓的话说”真是痛快。布展者也小小戏谑了一下,把白石老人著名的侍女背影图展了出来,这幅画背后老人和王梦白的笔墨官司虽然是画家斗技,恐怕暗中也没少动气,不过老人也实实在在用笔怼了回去。

  这一篇篇不长的文章,被韩羽用他独有的天真笔体,工整地写在四百格稿纸上,又呈现在观者面前。展中有一张韩羽的《听雨图》,画面中部是一间草棚,孩童支颐而卧,画面下部纷杂的色块仿佛是点点浮萍,漫天雨丝飘落。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苍茫天地间只有我在与古今万物沟通。这里面所含的是一个望百老人的人生感悟和境界,他正是用这样的状态与另一位老人的作品沟通。

  韩羽与白石老人的相通不是绘画题材、表现方式或者样式的相同,是精神上、看法上的。白石老人花鸟、人物、山水都涉猎,韩羽则侧重人物,其中又以戏曲人物见长。白石老人画作有南方的润泽,韩羽则多北方乡间的尘土。两人都创新,白石老人是站在传统绘画角度的突破,韩羽则多了现代意识的自觉,如黄苗子所言“土极而洋到了家”,也似张仃的“毕加索加城隍庙”。

  白石老人和韩羽又都有广泛影响。齐派画法绝对是当代花鸟绘画的主流,许多追求天真、稚拙、乡土的画家也在借鉴韩羽的书画。齐老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黄苗子评价韩羽“不能无一,不能有二”。许多因循技法的画坛后来者,并不能真正继承领悟两位老人的艺术,只在画坛上添了许多粗野无神采的花鸟和脏兮兮乱糟糟的乡村。对于这些画者,韩羽的另一个意义,是教给了他们该如何学习、吸收前辈的养分。图片来源/北京画院

  举报/反馈

上一篇:《哪吒之魔童降世》有多勇敢的母亲就有多无畏的孩子
下一篇:奇门遁甲中「惊门」泛指惊恐,多么有把握的事情,也难免忐忑不安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