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史上一场狂野豪赌,《小蓝和小黄》蕴藏着大师怎样的功力?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前言

  在与图画书结缘后,我还在学习的路上,偶然看到了《小蓝和小黄》,读完只觉得这是个轻松又简单的故事,洋溢着一种愉悦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还发现这本书的奥妙,看到绘本馆的老师拿来给孩子上课用,我还有些疑惑:“这么简单的书也可以用来上课吗?”

  后来,我发现不少人都跟我有一样的感觉。说起来很好笑,我有一次将《小蓝和小黄》拿给父母辈的人看,他们不解地表示:“不就是一团蓝色和一团黄色吗?这真的不是骗人的书吗?”

  直到前两天,我带着这种疑惑翻开了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通过这位大师的解读,我才恍然大悟,这些我以为的“简单”居然这么“复杂”,那些“愉悦感觉”的背后竟然深藏着一位插画师数十年的功力。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为什么这本书能跨越半个世纪,经久不衰?普通的颜色背后又有怎样深刻的道理?创作这样一本经典的图画书需要怎样的匠心?今天的文章,就为你解答这些秘密。

  绘本介绍

  《小蓝和小黄》

  作者:李欧·李奥尼

  内容简介:两个好朋友“小蓝”和“小黄”一起玩耍,因为抱在一起变绿了而无家可归,两个人伤心大哭,最后又变回了自己的颜色,和家人们重新相拥……

  *下文选自《我的图画书论》,作者:松居直

  《小蓝和小黄》的创作缘起

  “一个周四,周四的纽约商店会营业到晚上九点,所以妻子常去购物。那天,妻子说你先带孙子们回家吧。于是,我们先返回了。可是,我不会照看小孩,不知道怎样才会让小孩安静下来。此时,碰巧手中有本《生活杂志》,于是我撕碎广告页上的蓝纸和黄纸,给他们编故事。也许让你们失望了,哦,这本图画书的契机原来是这样的。回家后,我就想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吗,便赶紧做了一个大样。到了下周六,一位朋友来我家做客。这位朋友刚好是名童书出版社的编辑,于是让他看了大样。他只回复了一句:‘这个,我打算出版。’我的第一本书就这样诞生了。”

  在李欧·李奥尼的20多本图画书中,最精彩的《小蓝和小黄》,竟缘于他和孙子们的日常交流——这种日常发生的事促成了一部处女作的诞生,在不刻意的追求中创造出了一部经典图画书。这本图画书反映了作者李欧·李奥尼深刻的人生经验、丰富的思考、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的洞察力、积淀已久的艺术修养和出类拔萃的才华,这些都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可以说,《小蓝和小黄》并非仅凭简单的念头就能创作出来的作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作品。

  《小蓝和小黄》作品解读

  第一幅画面。一个不大不小的正方形,纯白的空间,给人一种紧张感。画面的正中央,只有一张被随意撕扯的蓝纸呈圆形紧贴在那里。只写了一句话:“这是小蓝。”它的巧妙在于这句话与画面的视觉设计相吻合。

  小蓝,位于正方形画面的中心。这种强调中心的设计增强了画面的紧张感,让读者的视线和关注点都聚焦于“小蓝”。作者曾说:“人和人之间的重要关系就是彼此面对面”。这个“小蓝”就好像从正面面对读者,作者重视的“前面性”就这样被巧妙地视觉化。作者认定这一页是全书最精彩的亮点。我非常认同这一点,的确是一个十分精彩的导入。

  只有文字、图画和主题完全契合,才能将图画书的本质表现出来。李欧·李奥尼这一观点在这本图画书中得以充分地体现和印证。

  接着,书中讲述了“小蓝”的人际关系,家里的爸爸和妈妈都健在。哎,那么这些蓝中哪位是爸爸?哪位是妈妈呢?不少孩子认为竖长模样的是爸爸,而我问女大学生却回答胖的是爸爸。当然无论怎么看,都是个人的自由。不过,你难道不觉得这种看法很有趣吗?男孩对此又会怎么想呢?

  ▲你觉得哪个是蓝妈妈,哪个是蓝爸爸呢?

  看看你的答案与孩子的相同吗?

  第二幅画面,“有好多朋友”。这里重要的一点是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好多”。画面上有六张不同颜色的圆形纸片,不规则地摆放着。这种随意的摆放代表着“好多”。如果说图案让人觉得有秩序、有规则,那么我们看到的“六个”则突显了这种主旨。我们一般认为,既然是“好多”,就画很多圆好了。可这样一来,左右两个页面就失去了统一,失去了美。

  “小蓝”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小黄”。“小黄”是她最好的朋友,两人关系不一般。换言之是刻意彼此面对面的关系。因此,为了强调这一点,页面采取以二人为中心并明确面对面关系的稳定设计。这副画面是“小黄”也有家。此前的画面都是导入部分,故事马上开始了。

  首先是以孩子日常生活为主的游戏,画面抽象地描绘了两组相互对照的游戏。捉迷藏是一种无序的、四处分散的游戏,一旦大家围拢在一起,即是游戏结束的时候。这里零散得毫无秩序,“小蓝”大概扮成了鬼。另一方面,由于“转啊转圈圈儿”是一种大家决定来玩的、有集体性的游戏,所以作者用统一的形象来塑造。

  有趣的是教室里的画面。这是该书唯一一处用几何图形和线条来表现教室的画面,孩子们也是规规矩矩地整齐就坐。这象征着管理和秩序,不禁让人发笑。与此相反,回家的路上则洋溢着轻松随意的氛围。如果排成一横列的话,孩子们“又跑又跳”的那种解放感、跃动感便体现不出来。他们之间有的贴近,有的相离,快乐地走在回家路上。作者生动、自然地展现了这一情景。

  此后,活泼的“小蓝”不顾和妈妈留守在家的事先约定,出去玩了。他要找好朋友“小黄”。渐渐地,去找“小黄”的心情和行动表现为“小蓝”在画面上的位移。黑与红的页面也不时地暗示着“小蓝”心情的变化。

  终于,二人相见了。画面洋溢着一种奔向对方的跃动感,并将彼此相拥的地方置于页面中心。因为是抽象的蓝色和黄色,所以随着喜悦心情的浓厚,颜色渐变为绿色。这种心理效果就这样被巧妙地、视觉化地表现了出来。如果此处用人物写实地描绘方法来实现,便不能称之为图画,也不会有这种出人意料的独创故事。

  变为一团绿的二人一起游玩,这也与故事的展开及图画的表现完全一致。“啊,好累!”于是,那团绿出现在了左下方,这是语言和图画一体化的表现。不仅是这本图画书,对所有图画书来说,图画书主人公所处的位置都大有讲究。

  不久,玩累的一团“绿”各自回到了家。父母却认不出自己的孩子。变为绿色的“小蓝”和“小黄”,竟不被家人相认,这是多么伤心和恐惧!二人一直在哭。“哭啊,哭啊,哭啊”,因为全是悲伤的眼泪,所以哭成泪人的“小蓝”和“小黄”恢复了本来面目。父母也因为认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高兴。

  在此,他们明白了二人变绿跟喜悦的心情有关。当彼此不同的蓝和黄与喜悦相容时,便会发生奇妙的事。这种体验诠释了“我是谁?”“什么是我们共通的地方?”等人类需要彼此理解的道理。最后是“孩子们在开心地游戏”,作者将每个人的喜悦表现在跃动的画面上。

  缪斯女神的恶作剧

  其实,从《小黄和小蓝》问世以来,就不断有人忧心忡忡地发问:“孩子真的能看懂吗?”这么抽象,四十多页的白纸上只有一群五颜六色的色块滚来滚去,既抽象又晦涩……很多人都认为,这本书是一次太大胆、太前卫的实验,是一次近乎狂野的豪赌。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孩子们这一回却轻而易举地就接受了这个故事——他们不但读出了故事,读出了小蓝和小黄的喜怒哀乐,还在小蓝和小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正是因为抽象,才让他们更容易产生一种“自我同一化”的感觉吧?

  李欧·李奥尼于1959年在美国出版《小蓝和小黄》的时候,已经49岁。二战时从意大利逃出来的他,此时已是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协会的会长,一个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过个人展览的著名设计师、画家。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图画书。这或许是缪斯女神的恶作剧,但却给无数的孩子带来了幸福。

  他的第二本图画书《一寸虫》曾获美国年度最优秀图画书凯迪克奖。50岁时,李欧·李奥尼回到了他心中的故乡—意大利,从此他真正开始了图画书的创作,陆续出版了《小黑鱼》、《田鼠阿佛》等经典作品。对本我的追问和自我认同的探究,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贯穿于他的图画书创作中。如果你了解作者的这一坚持,再重读他的绘本,就会发现与众不同的精彩,正如这次的《小蓝和小黄》一样。

  那么,这一期的《阅读深1℃》就到这里啦

  你有哪些感悟和想法

  欢迎留言一起交流讨论哦~

  绘本名家视角 重读童年经典

  阅读深1℃

  我们下期再见

  举报/反馈

上一篇:你听说过“自杀式”写字吗?题目全做对,阅卷老师一个字都没看懂
下一篇:《冰雪奇缘2》:平凡的女孩可不可以很强大?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