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真的不是妓女比学生命贱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昨晚刷了一下《金陵十三钗》

  文/羊羊

  昨晚刷了一下《金陵十三钗》。

  第一次看这场电影是怀孕期间,那会儿每次觉得不开心就去看电影,于是一个人去看了好多场电影。

  常常是看完十二点多结束的电影回到家,家里依然黑灯瞎火,我等的人还是没回来(而我不知道人家究竟去了哪儿)。

  那是2011年,《金陵十三钗》一上映,微博上就有很多人各种骂.....现在想来,这完全是因为观众还没有经历后面文艺作品全面倒退的十年。没有更差的映衬,才会觉得《金陵十三钗》不好。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其实已不新鲜。

  早在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罗伯托·贝尼尼导的《美丽人生》还有罗曼·波兰斯基导的《钢琴师》(不是托纳托雷导的《海上钢琴师》哦)里,镜头就已对准纳粹铁蹄下苦难的犹太人,也已探讨了战争与人性的关系。

  有了这些优秀的“珠玉”在前面,老谋子大概率上很难超越,只能捧出“木椟”。

  《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虽不能说是老谋子拍得最好的,但绝对是他近二十年来最好的作品。

  他一改之前的拍摄手法和风格,把情节设计得很紧凑,有思想有情怀有美感,情感刚柔相济,而且,男女主演的表现都挺赞。

  我记得当时微博上好多人批评它的价值观,说是女学生的生命并不意味着比妓女的纯洁高贵,这种价值观不该宣扬。而且,这种舆论还挺有市场的。

  但我看完整部电影,觉得价值观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第一、如果是第三方强迫青楼女子去抵命的,那确实很过分,但如果是她们自愿的,那么,个人意愿大过天,这种大义值得讴歌。

  第二、电影中,有几个桥段明明白白地交代了“十三钗”的思想受到了“大义”的感染。也就是说,十三钗内心深处的大义是一步步被唤醒的。

  她们先是目睹了一个未成年男孩中弹后死在了自己面前,而男孩上阵杀敌,是为了保护和十三钗一样的平民;接着,她们目睹了成年军人(

  佟大为)为了保护她们而壮烈牺牲。

  日军攻入大教堂烧杀抢掠,十三钗占了学生们藏身所(地下室),学生们赶过去时,敌人也已赶到。学生们为了保护十三钗,不让她们被敌人发现,把敌人引向了楼上。

  这之后,有学生被强奸、被杀害。换而言之,是她们占了学生们的庇护所,后来又是学生们的大义和牺牲,救了她们的命。她们后来决定替学生们去慰安,也是在报恩。

  第三、十三钗是成年人,而学生是未成年人。

  她们顶替学生们去慰安,也是一场“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托举和保护,甚至是对“过去的自己”以及“过去的自己本该拥有的未来”的保护。

  这种情感,已经类似于是父母对子女了。

  而且,电影中的未成年男人乔治,也为了保护女学生选择了牺牲。我们可以脑补他的结局,他可能是死最惨的.....看他说出那川顶替台词,我哭得不行。他也是一步步被身边所有人的大义感染的。

  电影这样设计,真不是为了彰显“女人的命比男人的贵”。

  在成为青楼女子之前,十三钗首先是“人”。她们经受一场洗礼,从“受”变成“施”,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与人性的升华。

  在电影中,她们做的只是“成年人”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网友们认为的“妓女该做的事”。

  她们都只记得自己是“人”,是“成年人”,而观影的网友们只记得她们是“妓女”,并把这种选择上纲上线到“妓女的命比学生的命低贱”的程度........这真让人感到遗憾。

  全文完

上一篇:《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剧情俗套是硬伤,但也有创新与精彩的点
下一篇:刘德华刷屏朋友圈,让人“爱你一万年”的是什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