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真的不是妓女比学生命贱
昨晚刷了一下《金陵十三钗》
文/羊羊
昨晚刷了一下《金陵十三钗》。
第一次看这场电影是怀孕期间,那会儿每次觉得不开心就去看电影,于是一个人去看了好多场电影。
常常是看完十二点多结束的电影回到家,家里依然黑灯瞎火,我等的人还是没回来(而我不知道人家究竟去了哪儿)。
那是2011年,《金陵十三钗》一上映,微博上就有很多人各种骂.....现在想来,这完全是因为观众还没有经历后面文艺作品全面倒退的十年。没有更差的映衬,才会觉得《金陵十三钗》不好。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其实已不新鲜。
早在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罗伯托·贝尼尼导的《美丽人生》还有罗曼·波兰斯基导的《钢琴师》(不是托纳托雷导的《海上钢琴师》哦)里,镜头就已对准纳粹铁蹄下苦难的犹太人,也已探讨了战争与人性的关系。
有了这些优秀的“珠玉”在前面,老谋子大概率上很难超越,只能捧出“木椟”。
《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虽不能说是老谋子拍得最好的,但绝对是他近二十年来最好的作品。
他一改之前的拍摄手法和风格,把情节设计得很紧凑,有思想有情怀有美感,情感刚柔相济,而且,男女主演的表现都挺赞。
我记得当时微博上好多人批评它的价值观,说是女学生的生命并不意味着比妓女的纯洁高贵,这种价值观不该宣扬。而且,这种舆论还挺有市场的。
但我看完整部电影,觉得价值观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第一、如果是第三方强迫青楼女子去抵命的,那确实很过分,但如果是她们自愿的,那么,个人意愿大过天,这种大义值得讴歌。
第二、电影中,有几个桥段明明白白地交代了“十三钗”的思想受到了“大义”的感染。也就是说,十三钗内心深处的大义是一步步被唤醒的。
她们先是目睹了一个未成年男孩中弹后死在了自己面前,而男孩上阵杀敌,是为了保护和十三钗一样的平民;接着,她们目睹了成年军人(
佟大为)为了保护她们而壮烈牺牲。
日军攻入大教堂烧杀抢掠,十三钗占了学生们藏身所(地下室),学生们赶过去时,敌人也已赶到。学生们为了保护十三钗,不让她们被敌人发现,把敌人引向了楼上。
这之后,有学生被强奸、被杀害。换而言之,是她们占了学生们的庇护所,后来又是学生们的大义和牺牲,救了她们的命。她们后来决定替学生们去慰安,也是在报恩。
第三、十三钗是成年人,而学生是未成年人。
她们顶替学生们去慰安,也是一场“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托举和保护,甚至是对“过去的自己”以及“过去的自己本该拥有的未来”的保护。
这种情感,已经类似于是父母对子女了。
而且,电影中的未成年男人乔治,也为了保护女学生选择了牺牲。我们可以脑补他的结局,他可能是死最惨的.....看他说出那川顶替台词,我哭得不行。他也是一步步被身边所有人的大义感染的。
电影这样设计,真不是为了彰显“女人的命比男人的贵”。
在成为青楼女子之前,十三钗首先是“人”。她们经受一场洗礼,从“受”变成“施”,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与人性的升华。
在电影中,她们做的只是“成年人”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网友们认为的“妓女该做的事”。
她们都只记得自己是“人”,是“成年人”,而观影的网友们只记得她们是“妓女”,并把这种选择上纲上线到“妓女的命比学生的命低贱”的程度........这真让人感到遗憾。
全文完
上一篇:《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剧情俗套是硬伤,但也有创新与精彩的点
下一篇:刘德华刷屏朋友圈,让人“爱你一万年”的是什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