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的另类思考,养娃时专家总是很多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10多年前接触了这本书,那时候孩子很小,总是很多感触。

  身边的女同事更是如此。最近无意间又翻到,多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养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专家,有很多意见领袖,道理都是对的,但是执行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东西。

  下面是一些不太合时宜的思考。

  这本书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龙应台在儿子14岁的时候,离开欧洲到台北任职,18岁的时候卸任回到孩子身边。

  期间主要是电话往来,但是渐渐无话可讲。

  回来发现有很多隔阂,于是开始了3年的书信往来。

  这本书集结其中的36封信。

  里面记录了很多思考,文笔很好,很容易让人有共鸣。

  从这段时间带孩子的角度来思考。

  不管最后呈现的结果如何,都很难弥补陪伴缺失的遗憾。

  老实说,其实对我这样的新手父母影响不算是特别大。

  

  不太正面的意义在哪里呢。

  网上找到很细节的资料不太多,所以我的说法可能会有失偏颇。

  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我调整。

  一个孩子14岁,经历过第一次叛逆期。

  如果陪伴特别好的话,我的理解给孩子心里埋下的种子是非常优质的。

  意思是说,不太容易出现后面的冷漠问题。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这本书。

  二、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三、人生像条大河,可以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https://www.guaze.com/yulu/19393.html

  

  这里摘取一部分内容。

  个人的浅薄认知,这样的话有些不那么亲密的书面语。

  不知道是当时就这样写的,还是事后润色过的。

  给人的感觉,这些话是讲给有第三人在场的时候需要说的书面语。

  反过来小心之心推测,那真的是要给孩子看的吗?

  说起来其实有些正确的废话。

  但是如果是早期的新手父母,我是一定会认为他很有道理的。

  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这些都对,但是这些都不知道咋做。

  孩子要有效陪伴。

  嗯,有道理!

  但是我加班多,陪不了孩子。

  啊?你是朝九晚五的呀,换个话题。

  这不正是,何不食肉糜吗?

  这就尴尬了。

  如何破解我是你爹,你就得听我的——养娃记0003

  其实今天翻出来的这本书,有几个点是最近几天思考到的。

  作为家长,很容易不自觉地陷入优越感。

  私以为,优秀的家长更容易如此。

  我是一个成功的家长,所以我告诉你的东西,你应该感激。

  你要感谢我作为你的父母,这样的优秀基因给了你,同时陪伴着你。

  你应该感谢感激。这不就是道德绑架吗?

  这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孩子最后有些成绩,显然一定是会归功到自己身上的。

  得感谢我当年的栽培,这种发自内心,甚至不自知的优越感。

  对孩子来说一定是沉重的镣铐。

  

  还是上面那段话,我也要求你用功读书,但是不是因为要和别人比。

  试问哪个家长可以做到她那样的殷实家底,可以只为兴趣?只为人生理想而活?

  那可不是简单的理想可以支撑的,那需要很多很多的物质基础打底。

  但是大部分家长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

  如果真的听了这样的话,也许很有可能会像我现在这样,补前面那么多年落下的陪伴的缺憾。

  什么意思呢,我们普通孩子,除了奔跑,能做的选择真的不多。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这种优越感对受众其实是伤害。

  这类的书不少,作为普通家长很怕的是,如果真的信的,照做了。

  很大概率是做不好的,这个时候,问题就一定是在家长身上的。

  因为你执行力不行,这找谁说理去。

  出本书云淡风轻,我却得考虑今晚吃啥。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举报/反馈

上一篇:在世界尽头咏唱恋曲的少女YU
下一篇:《阿Q正传》里的“国骂”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