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影评:既惊心动魄又感叹唏嘘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四口之家,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甚至可以在不幸前面加上“更”字。影片通过清晰的叙事,将这个家庭中最现实最残酷的一面展现出来,看罢,既惊心动魄又感叹唏嘘。

  爸爸阿文是一个驾训班的教练,他工作的信条是“把握时间,掌握方向”。有时,他会撑着太阳伞站在汽车旁边,或者坐在副驾驶上,一个程序,一个步骤的指导学员,让他们做出规定的动作,以便能够顺利通过驾考,取得驾驶证。也会因为学员多次考不过,而生气指责学员“让自己在工作中很没有面子”。

  而生活中,作为父亲的阿文也同样信奉这套“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人生哲学。影片中他去阿豪的培训学校,把自己印有“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工作笔记本和学费送给阿豪,并且从后面可知,他每年都会送给儿子一本。

  心里希望阿豪也能够像他的那些驾校学员一样,按照他设定的规定动作----考上医学院,一路“阳光普照”的走好人生的道路。而对二儿子阿中,他又表现的 那么漠不关心,缺失了一个父亲所应该付出的的爱与责任。

  影片中有个情节,多嘴的女学员问他几个小孩的时候,他总是说“一个”。在他心中,并没把阿中当作自己的孩子。甚至连阿中的开庭他都不愿去参加,关在少年辅育院里“关到老,关到死”是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想法。

  但当经历了阿豪的事情后,作为父亲的阿文,希望能够为唯一的儿子做些事情,给他扫除生活的障碍,所以他杀害了总找阿中麻烦的菜头。也算是对自己过往缺失的父爱的弥补,只不过,这是一个无法承受其重的迟到的父爱。不知以后,阿中会背着对菜头的罪过怎样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两个小孩,看似冰火两重天似的期望,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做父亲的偏见。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凌驾于孩子心灵需要之上,并没有尝试着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交流,理解,尊重这些字眼仿佛都从父亲阿文的字典里消失了,或有意或无意。

  影片中的妈妈琴姐是一个待人善良,宽厚的形象。她接受怀孕的小玉,把小玉安排在自己的家里面照顾;她带着小玉来到自己工作的的酒店,教给她美发的技术;一直到小玉生下孩子,妈妈琴姐都是那个付出最多的人。在现实层面上,这种对小玉的接纳和照顾,又是在为儿子默默地弥补过失,有赎罪的意味。

  阿豪是家里的大儿子。从小就长得好,功课好,对人也好。他是家人最喜欢的孩子,是家庭全部的期望和幻想。就像他的弟弟阿中说的,他好到连第一志愿考不上医学院都去选择复读重考。阿豪从不肯麻烦别人,却能够处处想着别人。

  甚至在他决定跳楼自杀之前,他都把自己的衣物收拾的 干干净净,把自己手机里面的简讯删得干干净净。家人接受了阿豪外在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和温暖,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寂寞的无人过问。没有人走进过阿豪的内心,没有人真正了解阿豪内心的所思所想。当你以明亮温暖的形象被动地活在大家面前,内心的扭曲和痛楚,却只能够自己独自舔舐。活着还是死去,阿豪总要选择一种方式找回失去的自我。

  在影片中,阿豪内心的真实写照尤其体现在两个情节上面。

  第一个就是他在送女同学坐公车时,讲的那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是阿豪版的《司马光砸缸》,在司马光身上有着阿豪自身的投射,他砸破了那个缸,里面是在阴暗的角落里坐着的司马光自己,那个缸就是阿豪能够偶尔安顿自己,回归自己的家,因为它的存在,才让阿豪有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

  但现实中的阿豪,却并没有这样的“一个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这就阿豪的内心独白。算作第二个情节,也是电影最“直抒胸臆”的地方。从阿豪的身上,我们看到人性必有裂痕,才能让光照进来抚慰伤痛。不被允许有裂痕的人性,必定内心世界会报复似的破碎殆尽。

  最亲的家人,竟最容易忽略孩子的内心诉求,导致越来越陌生。妈妈说,那不是阿豪,是何等的悲痛欲绝又不得其解。

  影片的叙事主线索是二儿子阿中,他自小就任性调皮,上国中时参加拳击队,校内打完校外打;后来,因为与好友菜头伤人,而被关进少年辅育院(相当于大陆的少管所),甚至在里面也与狱友打架。

  种种劣迹,也让爸爸阿文与他的父子关系极为淡漠,爸爸对他完全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甚至在心里也不承认有这么一个儿子。再跟哥哥阿豪比起来,他就是家庭的累赘。倘若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比较的氛围中,家人又根据表现来给予有条件的爱,阿中性格中叛逆顽劣的一面一定会不断强化,他也生活的压抑而叛逆。

  如果说阿豪是24小时阳光普照,那阿中的成长中更多的是伤痕累累。所以,小玉的爱,更像是一束光照进他的内心,激发了他的爱和责任,挽救了他。

  家庭的痛处,归根结底也是社会的痛处。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解读这部电影。为人父母者,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必苛求完美,接纳孩子的缺陷。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少站在权威的角度去设置。尝试着跟孩子坐下来,谈谈天,说说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能帮助就帮助,不能帮助就安慰,安慰不了就只是看着他们,相信他们。

  举报/反馈

上一篇:《冰雪奇缘》影评
下一篇:刘奕君:两段婚姻失败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这样的男人能不火吗?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