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科学家论坛本周五举行 这些人将来作报告 | 微活动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8
手机版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8月26日下午14:00在科学会堂举行。论坛主席蒋昌俊院士将做题为《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的主旨报告,论坛将邀请5位青年科学家做交流发言。

  论坛主席?蒋昌俊院士

  

  计算机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同济大学讲座教授、Brunel University London名誉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等。成果获中、美、德等国发明专利106件、国际PCT 22件;发表论文300余篇(含ACM/IEEE汇刊82篇),中英文专著5本;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1)、HO PAN CHING YI Award(独立)等。荣获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蒋昌俊院士长期致力于网络计算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被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印度等国家院士等知名专家正面评价和引用,主持建立了我国首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为我国在该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蒋昌俊院士主旨报告题目:

  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青年科学家论坛,

  5位青年科学家交流发言,

  报告题目如下:

  上海交大卢策吾 教授

  题目: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行为机制

  卢策吾,2013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导师:李飞飞教授,Leonidas J. Guibas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海外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2018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35位35岁以下中国科技精英(MIT TR35),2019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卢策吾教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围绕行为理解开展,从机器认知角度:研究如何让机器看懂行为;从神经认知角度:研究机器认知语义与神经认知的内在关联;从具身认知角度,研究如何将行为理解知识迁移到机器人系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研究兴趣包括:人类行为理解,机器人学习,代表作包括人体姿态估计Alphapose(GitHub Star 5000+),HAKE(人体行为引擎),GraspNet(机器人通用抓取系统),RobotFlow(机器人学习开源系统)。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TPAMI,CVPR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担任《Science》,《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审稿人,CVPR 2020,ICCV 2021,IROS 2021领域主席。

  浙大上海高研院常务副院长

  吴飞 教授

  题目:AI+X驱动学科交叉和科学发现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多媒体分析与检索。现任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管理专家组成员和指南编制专家、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科执行主编。著有《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开设国家级首批线上一流课程《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负责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曾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2021年度,排名第一)和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度,排名第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慧医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张娅 教授

  题目:大模型时代智慧医疗的挑战与机遇

  张娅,上海交大电信学院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导,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清华大学学士、宾州州立大学博士。曾任堪萨斯大学助理教授、雅虎实验室资深研发经理。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在多媒体和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CCF-A/B类50余篇。研究成果已获得5 项美国专利授权和14 项中国专利授权。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包括973 计划课题、863 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负责其中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系统平台的开发。担任86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动态自组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首席专家。关注学术成果落地应用,研发的媒体智能分析平台,为央视多种视频服务的收视分析和智能推荐提供技术支撑,获2017年度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多次获得国际期刊及会议最佳论文奖,指导人工智能学会优博论文1篇。

  东华大学通信系系主任

  李重 副教授

  题目:移动边缘计算架构下车联网智能安全接入机制研究

  2015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现任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通信系系主任、支部书记的职务。曾获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提名奖、2020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ACM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上海),近年来在国际知名期刊IEEE Tra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TPDS)、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C)、IEEE Tra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ITS)、知名会议IEEE INFOCOM、IEEE MASS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扬帆人才计划、博士后面上基金等,作为骨干人员参与20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前担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网络专委会秘书长、CCF物联网专委委员、ACM上海执行委员。

  同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唐一超 教授

  题目:柔软且强力的机器人研究

  唐一超,31岁,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天普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其后分别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智能系统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PNAS》、《Advanced Materials》、《Soft Robotics》等top期刊发表论文,其中1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以第二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成果被100余家媒体或机构报道。2018年,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9年,获得洪堡学者。2020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

上一篇:《除暴》,电影版的法制进行时
下一篇:2022美剧高分排行榜TOP10——励志篇:看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