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根除当下“后遗症”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据报道,新冠康复者在回到居住地时,受到其他居民的抵制,不允许他们进入小区,很多企业将感染者列入黑名单,不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更有甚者,在企业招聘中,明确列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一律不录取等等。

  新冠最严重的后遗症是什么?失眠、味觉退化还是记忆力减退?我觉得都不是。这些如果有也是小概率的身体上的后遗症,而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以后,回到社会不被接纳甚至被歧视,才是最严重的“后遗症”。

  没有谁愿意得病,每个患者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可恶的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但可悲的是,战胜了病毒的人却被人视作病毒。感染者康复后回归正常生活无可厚非,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他们被排挤被歧视,成为了新冠病毒最大的“后遗症”,这一系列奇葩可悲的行为背后,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叠加医学常识的欠缺。大多数人对新冠病毒治病机制不了解,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尽可能避免传染,下意识地认为感染过病毒的人会残留病毒,或者更容易再次感染,加上新闻报道有复阳的病例,让人觉得即使治愈了也很危险,因此避而远之。

  人与人距离的疏远,加剧了对他人的偏见。试想如果新冠康复者是你的家人,是你的亲朋,他们回归你身边,你不仅不会歧视,还会多一些关爱,来弥补他们受到的伤害,但不相认识的陌生人,就习惯地贴上了标签,区别对待。

  社会舆论的引导不足,主流媒体宣传不到位。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那些抗疫逆行的英雄,却很少见到呼吁大家积极接纳治愈归来的病人,对新冠患者的社会歧视问题不容小觑。如果不能接纳这些康复者,不仅有违社会公平,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而且群体性的消极心态,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因此要极度重视,力争解决问题。我们呼吁对新冠感染者收起异样的目光,报以关爱和鼓励,开好处方,下好药,治好这个“后遗症”。

  打好预防针,服好“清心丸”。加强民众对新冠病毒的科学性认识,权威专家和主流媒体要担起社会责任,强化科普病毒传播原理,特别是关于康复者的传染性医院论断,消除民众的恐惧和偏见。

  打好强心针,服好“保障剂”。在社会管理方面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树立法律边界意识,对泄漏感染者信息,侵犯隐私,污名化等违法行为从快、从重执法。

  打好自助针,服好“引导粉”。开展系列公益行动,大力倡导感恩与互助。例如,组织康复者反歧视活动,签署联名信,迎接康复者回家等等,邀请政府领导、公众人物、明星偶像等参与,形成良好的示范和积极的导向。

  打好稳控针,服好“同心液”。要进行长期的社会心理、伦理教育和文化建设,要在全社会形成接纳传染病人的文化,传播生命的尊严和生命平等的道德精神,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保证。

  回想疫情以来,我们的“大白”挺身而出,英勇逆行,面对病毒奋不顾身,我们歌颂,我们感动。何不将此份动容化作力量,只需小小一些勇气,善待康复归来的人,你我的点滴尊重,聚沙成塔,换来的是团结与共,这才是战胜疫情最终的力量。

  来源/作者: 吴朝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因新冠后遗症自杀,家人曝光真相:那些治愈者,现在怎么样了?
下一篇:《钢铁脊梁》第五集播出,看中国钢铁人用钢魂铁志铸就不朽传奇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