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执法场所升级 防止刑讯逼供 要审讯先过七关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泸州市江阳区新提拔的科级干部、新入职的公务人员、拟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后备干部等,面向宪法和国徽庄严宣誓。本报记者肖雨杨摄(资料图片)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没有法治的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改革发展难以顺利推进。“十二五”以来,省委把法治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破解治蜀难题的基础和切口,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把法治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全过程。

  如何加快基层政府将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提高依法治理水平,为“两个跨越”铸牢法治保障?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机关,走近新闻当事人,还原“十二五”期间那些最有温度的过往和不平凡的法制改革轨迹。

  聚焦

  人身检查、信息采集、毒品尿液检测……布网3天后,1月12日,2名入室盗窃嫌疑人在成都市青羊区落网,尽管熬红了眼,但民警罗勋并没有立刻审讯,而是将人带到离派出所十多里地外的分局集中办案区检查审讯。“为防止刑讯逼供导致冤假错案,审讯前,至少先要过七关。”干了6年刑侦工作,罗勋对目前工作的“苛刻”感叹不已。

  执法场所升级要审讯先过七关

  “苛刻”来自3年前一起案件。2013年罗勋接手一起入室抢劫案件,在移送检察院时,嫌疑人突然翻供,并声称被刑讯逼供,检察院立刻介入调查。“当时派出所审讯环境简陋,没有同步录像,我们一时提供不出来证据自证清白,局面非常被动。”“打破被动局面亟须改造执法场所。”成都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郑雅丽介绍,2013年起成都全面进行执法场所升级改造。“但老城区寸土寸金”,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分局副局长杨成调研一圈后发现,在派出所基础上扩建执法场所的想法并不现实,“此外,如果不把办案和日常服务分开,民警很容易陷入日常事务中,程序规范很难保证。”

  2014年8月,青羊区在我省率先建设集中办案区,全区刑事、治安案件集中到集中办案区办理。

  与集中办案区配套的,是严格的实施细则——只有在符合至少两名民警审查一名嫌疑人的基本条件后,民警才能领取门禁卡、换领工作证、发放嫌疑人号衣进入办案区。随后,还必须依次通过“七个关口”:人身检查、信息采集、毒品尿液检测、依法询问、刻录光盘、涉案财物入库和制作网上报批材料。经过这一系列规范流程,一个案件才能顺利拿到内部审批的“通行证”。任何一道关口存在问题,下一道关口的大门就无法打开。“去年起我省公安机关执法场所开始升级改造,3年内将全部完成。”省公安厅法制总队副总队长董云川介绍。

  智能监控过滤“风险民警”

  在执法场所改造的同时,2015年巴中“执法场所风险监控系统”上线。

  巴中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刘苍蒲介绍,审讯前,如果没有对嫌疑人进行身体检查,审讯室的电脑就打不开,审讯工作将无法开展;审讯中一旦嫌疑人被连续审讯超过4小时或审讯羁押超过24小时,系统将自动关机终止审讯,并提示民警带嫌疑人休息。审讯中,到了吃饭时间,系统将自动弹出一个窗口,提醒该让嫌疑人吃饭了……

  “每次执法结束,系统都会自动生成执法成绩单,不合格的被视为‘风险民警’,其个人和所在单位将受到法制支队约谈。”刘苍蒲说,执法成绩单与民警个人晋升息息相关。

  依靠科技实现智能监控的,远不止巴中。在成都公安的“网上监督中心”二期建成后,嫌疑人刚在派出所讯问室坐下,安装在坐椅上的重力感应系统立即启动,几十公里之外的市公安局网上监督中心,大屏幕将自动弹出讯问室的实时监控画面;讯问过程中,如果有警员大声呵斥或者嫌疑人因刑讯逼供情绪激动而大吵大闹,通过声音监测,监督中心的报警器将自动触发报警……

  网上监督中心背后是成都大大小小的25000余个探头,这里面不仅包含2万个“天网”探头,还有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户籍办证大厅、车辆管理所及19个区、市、县政务中心的监控探头。

  成都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副支队长吴伟介绍,全成都民警2万余人,派出所350余个,其中最远的距离市区100余公里,然而负责监督民警的督察警却只有30余人,“队伍这么庞大,督察警就是跑断腿,累断气也监督不过来”,传统“人盯人”的督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依法治省大背景下实现警员依法执法,亟须创新督察方法。

  “这么严格的监督,别说刑讯逼供,就是说脏话也不得行。”让罗勋没有想到的是,规范执法后,大家的办案能力明显提升,“证据收集精确到方方面面,自己手上零口供但审结的案子已有3起”。更让杨成欣慰的是,2015年,青羊分局案件退侦率比2014年下降5.1个百分点。(记者 刘宏顺)

上一篇:人形机器人火了,带动三大核心产业,机器人时代来临|智东西内参
下一篇:《与君歌》观后感:全员戏精上线,套路太深,反转就像过山车?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