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一院教授张亭栋获未来科学大奖|他用砒霜“毒杀”癌细胞 拯救全世界的白血病人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2020年9月6日上午,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的2020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共揭晓三个奖项及四位获奖人,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振义凭借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获得“生命科学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你或许不知道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曾被认为是白血病中非常凶猛并且极易致死的一种。由于病因不明确、发病急,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病人往往在确诊半年内就会死亡。

  49年前,无博士学历、无留学经历、无院士头衔的“三无教授”张亭栋以毒攻毒,用砒霜治疗白血病,让APL成为如今最有可能被治愈的白血病之一。被他治愈的患者中,最长的已经存活了46年。

  而他的故事,则要从一张偏方讲起。

  1971年晚秋,黑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接到反映:本省林甸县民主公社卫生院采用偏方医治恶性肿瘤,因效果很好引得众多患者前往求治。

  当时,全省卫生系统正在进行挖掘、收集、整理抗癌中药及民间验方、秘方的工作。得知这一消息,时任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原哈医大一院中医科主任张亭栋被任命为专家组组长,带队“采风探秘”,了解实情。

  很快,张亭栋与西药师韩太云等5人组成专家组,迅速启程。不久后,张亭栋在一家乡卫生院见到了这名传说中的老中医。据他回忆,当时的乡卫生院里有二十多张床,但一件像样的检查设备都没有。

  “他是根据什么诊断癌症呢?就是一些病人从外地转去的,有哈尔滨诊断的,有上海诊断的,有北京诊断的。”

  “我到那儿一看,他们都有诊断书,诊断的有肝癌、有宫颈癌、食道癌,这些病人都有。我问他们病情,他们都说有好转。”

  好转的最大表现在于,肝癌患者的肝不疼了,宫颈癌患者的分泌物减少,大肠癌患者的便血也减少了。

  更让张亭栋惊讶的是,在这些患者当中,竟然还有专家组中赵教授的病人。

  不久前,这位病人刚刚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确诊为食道癌,他的食道完全被肿瘤堵住,连水都咽不下去。但由于癌症面积太大,根本没有办法做手术,赵教授也无能为力。没想到,在这位老中医的“药水”治疗下,这位病人不但可以喝水了,甚至一顿饭可以吃下两个馒头。

  药水由三味药组成,分别是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起初,老中医把它们做成药捻,塞到淋巴结核所形成的瘘管中,以治疗淋巴结核。随后,发现药水同样可以治疗癌症。

  这张偏方真的那么神?

  为了检验成果,调查小组一行将病人转至县医院进行X光透视,发现食道的缝隙扩大了。虽然没有完全治愈,但是病人的生活质量显然有提高了,体重也有增加。

  还真就这么神!

  病人明显好转的生理状态激起了张亭栋极大的研究热情。为了搞清楚药方中三种成分在实际治疗中的作用,张亭栋将病人分成三组,分别给他们注射了成分不同的三种药品:一种同时含有三种成分,一种只含有轻粉和砒霜,最后一种只含有砒霜和蟾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轻粉的毒素对人体的肾脏负担比较大,容易引起蛋白尿现象,蟾酥则会使病人的血压快速升高,造成病人头晕、头痛。去掉这两种成分,单独使用砒霜治疗,疗效竟然并不差。

  张亭栋很快意识到,砒霜中的主要成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才是这个偏方里控制白血病的有效成分。

  于是,在同事的帮助下,张亭栋对砒霜进行了提纯,制成了亚砷酸注射液。这种注射液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诱导癌细胞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并诱使癌细胞“自杀”。

  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 PIC/网络

  因为要把注射液直接打进患者的静脉,在最初的临床实验阶段,张亭栋只敢把药量控制在4毫克,可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后来,他把药量增加到6毫克,病人症状逐步好转的同时,原本预想的副作用也没有出现,张亭栋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药成了!

  1973年,张亭栋等人在《黑龙江医药》发表论文,公布了他们用“癌灵注射液”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情况。从论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明确知道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砒霜中的“亚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氯化低汞)”。经过他们治疗的6例病人症状均有改善。

  张亭栋为病患问诊 PIC/网络

  随后,在1974年至1979年间,张亭栋及同事多次以“哈医大一院中医科”的署名撰文介绍“癌灵1号注射液”对白血病(包括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包括那篇代表性的《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其中指出55例病人的缓解率是70%。

  这清晰地奠定了我们今天的认识:砒霜(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但可惜的是,因为当时国内整体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度不够,此后长达近20年的时光里,张亭栋和他的亚砷酸注射液在国际血液病研究领域并不出名,甚至几乎无人了解。

  直到1996年,张亭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卫生部部长陈竺一起到美国参加血液病年会,在陈竺的介绍下,国际相关领域的专家才第一次认识了张亭栋。

  “请大家记住,在砷剂治疗白血病的道路上,请不要忘记这位同样来自中国的中医专家,正是他的发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那一天,在场的各国专家激动地来和张亭栋合影,会议主席甚至直接从主席台上跳下来和他交流相关成果。

  在张亭栋的努力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已经收治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的M3型白血病患者5000多例。在对部分病人的长期跟访中,将近1∕2的患者已经存活10年以上。其中最长的患者已经存活46年,成为中国白血病治疗领域的奇迹。

  张亭栋在“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上PIC/网络

  由张亭栋发明并投产的亚砷酸类药物已经成为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标准药物之一,美国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也已将亚砷酸写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指南。

  数以万计的患者,正在因张亭栋的研究发现而获救。

  如今,荣获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让张亭栋再度为人所知,人们纷纷称赞他的伟大发现。

  但张亭栋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发现有多少“伟大”之处:

  “这不是谦虚,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人不知道砒霜,这个药很早就存在,并不是我发明出来的。”

  与奖项和虚名相比,张亭栋更在意的是,掌握中西医两种方法,一辈子能治好一种病。

  参考资料:

  黄永明 - 迟到的承认 谁发现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 《南方周末》2011年9月15日第D23版副刊“三无教授”张亭栋:我不是药神 - 我是科学人张亭栋 荣福祥 - 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 《黑龙江医药》1979年5月1日衣晓峰 施旸 - 从民间偏方到国家二类新药——哈医大血液学专家谈“以毒攻毒”的砒霜 -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11月11日第003版徐治国 - 张亭栋:一生一追求 - 《科学新闻》2011年第10期

  图文编辑 | 黑龙江头条

  图文来源 | 黑龙江头条 综合

  举报/反馈

上一篇:五年,看见融入青岛发展的“即墨策”
下一篇:《且听凤鸣》:为朋友,她闯了30年无人通过的天下楼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