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真正的成熟,是不动声色地做自己的摆渡人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作者 | 樊登读书 · 雷小小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的文字总是这样轻盈有力、直击人心,而这句话正是出自其作品《山月记》。

  如果你正陷入迷茫难以挣脱,不妨读读这本书。

  《增广贤文》说:

  人生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生就像棋局一样,没有既定的模式,而是变幻莫测。

  日本作家中岛敦,在其虚构短片小说《山月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说主人公李征,因文采出众年少成名,但他内心孤傲,不甘心当一名小官吏,于是辞了官职回老家潜心作诗。

  但诗作还未成名,现实生活却变得窘迫不堪。

  李征为此常年郁结而滋生心魔,最后变成了可悲的异类——虎兽,酿成人生悲剧。

  读完《山月记》,看尽世间冷暖,忍不住感慨一句:

  人生的掌舵者,唯有自己。

  李征他“高开低走”的一生,归根结底,是源于人性中的三重悲剧。

  

  第一重悲剧:

  高估了理想,低看了现实

  《山月记》中的李征,学问渊博、年少成名,他弱冠之年名登虎榜,被安排从小官做起。

  这本来是件美事。

  无奈李征自视甚高,他认为顶头上司有些庸碌,也看不起身边的同僚,于是辞去了官职。

  这意味他自断了生活的来源,也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现实中的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眼前的工作,一味抱怨,消极应对;

  安排的岗位,嫌弃太苦太累太没劲;

  分配的任务,吐槽太没技术含量。

  殊不知,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处就在于,也许你以为的人生巅峰,不过是以梦为马,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让你无处遁形。

  很可能你吐槽的眼下,如若踏实勤恳,便可步步为营。

  

  知乎网友“毒舌编剧林曼青”为了提升业务能力,多与同行交流,加了十来个编剧群。

  但几乎每一个群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在群里探讨业务的人不多,整天抱怨体制、抱怨制片人、抱怨价格低的人却太多了。

  后来她发现,在编剧群,但凡有点咖位,手头的活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看群消息,更没有时间抱怨。

  林曼青以自己的亲生经历举例,作为一名小编剧,她从来不拒绝任何小的剧本定制工作。

  因此从100元一篇的网络短视频剧本,到1000元一篇的电视台小节目,或是5000到1万元的网大、电影、短剧、电视剧,她都接。

  时间一久,林曼青建立了自己的人脉,接到了人人向往的“大单”,而且还计划2022年组建自己的工作室。

  而那些喜欢抱怨的人,抱怨仍然没有停止,事业也始终停留在了原点。

  通常眼高手低,个个都指望着赚大钱,问题是,大钱真这么好赚吗?

  如果没有在那些所谓的“赚小钱”中积累人脉、攒下经验、获得口碑,又怎么会让人家放心地给你“赚大钱”的大单呢?

  老子说: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与其终日抱怨,让自己深陷困顿,不如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

  毕竟,巨大的建筑,都是从一木一石搭建起来的。

  

  第二重悲剧:

  错把长修的人生,当成短行的当下

  李征年少成名,表面上看,是一件好事,但往深处想,却未必。

  有人说:“少年得志,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

  少年得志,得到的赞扬太多,这样难免恃才傲物;

  小小年纪,经历不多,便站在了成功的高处,更意味着磨砺太少。

  这样的人,一旦遭遇挫折,便容易走向悲剧的极端。

  李征少年得志,因为过于年轻,故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又因为受的挫折较少,难免骄纵放肆,抗挫能力也较弱。

  这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还记得被无数人感叹,“年少成名终成殇”的茅侃侃吗?

  茅侃侃1983年生于北京,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数篇文章,并自行设计开发软件。

  2004年正式创业,不久被国内顶级媒体采访,成为影响力颇大的风云人物。

  他的脸连续90分钟出现在央视2套的屏幕上,被亿万观众观看,当时他的手机响个不停,短信多达200余条。

  2011年,茅侃侃又出版《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一书,风头无两。

  茅侃侃的身上,带有传奇色彩的标签:初中毕业、电脑天才、3亿投资、京城IT四少。

  然而,在2018年,一条“80后创业代表人物茅侃侃自杀身亡,享年35岁”的消息,却震惊了国人。

  年少成名,对一个人的心理预期、成熟能力的影响,大到我们常人难以估量。

  当一个人习惯了人们的超高期待,他将比常人更难接受自己的挫折和失败。

  因为他没有学会承认自己的软弱,也不懂得如何向身边的亲友求助。

  茅侃侃如是,他年少成名,前半生顺遂,就以为一生都会如此风光。

  殊不知,人生路漫漫,没有跌宕起伏,又如何驾驭风帆。

  

  《山月记》中的李征也是如此,他错把长跑的人生,当成了短跑的眼下。

  当一个人只看到眼前,无论是成功还是挫败,都开始无限放大,这样的聚焦很容易把人逼到绝境,那是天秤的两个极端——要么杀身,要么成仁。

  正所谓,“莫拥困兽之心,当怀伏枥之志。”

  如果我们只看到眼下的挫折,那势必遭遇困兽之斗;

  如果我们放眼一生,在时间的漫长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中,哪怕是一匹老马,只要坚持脚踏实地,也终有仰望星空的一天。

  

  第三重悲剧: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四本堂座右编》有言:

  “思虑减则精神不耗。”

  面对生活的困窘,李征没有迎难而上,而是患得患失、瞻前顾后。

  在辗转反侧、左顾右盼中,消耗掉了自己所有的才情和意气。

  其实,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大“敌人”,往往不是糟糕的外部环境、不是身边咄咄逼人的“小人”,而是不断消耗心智、止步不前,迟迟无法付诸行动的自己。

  主人公李征时而担心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全力以赴,刻苦琢磨;

  时而又怀疑自己是半块美玉,因此不愿与庸碌之辈为伍,深怕近墨者黑。

  在反反复复的纠结中,酿成了他的第三重悲剧——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专家、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名女生第一年考研,每天花4小时学习,学了3个月,考前一周突击了一下,就差3分。

  到了第二年,这个女孩出乎意料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于是她开始纠结了,今年还要不要继续考研究生?

  如果备考,她又害怕失败,如果不备考,又害怕自己后悔。

  因为这样的纠结,这名女生足足浪费了半年的时间。

  于是,古典老师给这名女生算了一笔时间的帐,根据这名女生提供的信息;

  她在过去的6个月,每天纠结的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有5个小时,这样一算,纠结的时间总共是900小时。

  如果她这6个月像过去一年那样,每天花4小时学习,那么花费的时间就是500小时。

  也就是说,这名女生的纠结的时间,是尝试时间的1.8倍。

  古典老师认为: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这个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等死模式”。

  如果我们停止纠结,而是把内在想法变成现实的行动力,试图去追求对外部世界的可控感,这样就可以避免进入“等死模式”的怪圈。

  

  人生的掌舵者,唯有自己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做自己灵魂的队长。

  不断地提醒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

  人生路漫漫,我们可能遭遇挫败,可能失望,可能伤神。

  但请永远做好自己生命的舵手,时时警醒自己,避免《山月记》中李征的三重悲剧:

  高估理想,低看现实;

  错把长修的人生,当成短行的当下;

  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人生的掌舵者,唯有自己。时时警醒,世事达观,方能有所成就。

  最后借19世纪的英国作家威廉·欧内斯特·亨利的诗句,和大家共勉:

  无论命运之门多么狭窄,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惩罚。

  我,是我命运的主宰,

  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作者 | 雷小小:憨傻笨愚也无妨,坚持长期主义,相信未来可期。

  栏目主理人 | 徐徐来

  排版 | 郑向北

  图片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

上一篇:女演员秦海璐拍吻戏,导演喊卡,男演员却还在亲
下一篇:二进制恋爱讲的什么 人物关系也太一目了然了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