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让巴宝莉与中国绣娘来一场艳遇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p80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编辑:牛绮思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7、8期)

  2018年1月下旬,黔西南最美丽的大山深处,迎来几位远从伦敦而来的金发碧眼的客人们。

  他们是英国时尚界的顶级人物,国际时装品牌巴宝莉集团(Burberry)董事会主席庄贝思爵士(Sir John Peace),英国商务大使、B&H中国文化创意中心联合创始人芭芭拉·贾琦女士(Lady Barbara Judge),巴宝莉集团企业责任关系副总裁路易斯·豪格伯格(Lousie Hogberg)等,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的是大山深处的一群中国绣娘。

  当中国绣娘和奢侈品大牌美丽邂逅,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p82-依文集团董事长、依文·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依文集团董事长、依文·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叹为观止的中国刺绣技艺

  把《千里江山图》化作锦衣

  “来之前,我脑中有无数的想象,可真的来到了这里,看到真正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和这些了不起的手艺人之后,我的想象都被颠覆了,这一切太美了!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第一次感受到贵州的热情和美好,我想,我将永远无法忘记这段旅程。”庄贝思爵士如是表示。

  这一次,他是应依文集团董事长、依文·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的邀请来到贵州实地考察的。

  在此之前的2017年11月1日,一场由依文·中国手工坊联手中国集邮总公司及国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黄金岁月”主题时装秀亮相2017中国国际时装周。

  在这场服装秀上,采用刺绣、印花、立体拼贴等多种设计手法,把邮票上的图案及时代印迹过滤成时尚新理念,以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诠释着正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中国青绿山水的最高代表作——宋朝天才少年王希孟画作的《千里江山图》。当时,这一幕震惊了看秀的所有外国友人,而令他们更加惊奇的是,当场就有这些来自中国的、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绣娘,现场展示叹为观止的中国刺绣技艺。

  “时尚与美,是没有国界的,但我们国内的绣娘所做的作品,大多是摆在博物馆里,很少穿在人们身上。”夏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美是硬道理。传统文化的元素之美,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够在国际市场打出民族品牌。”

  她认为,中国时尚从诞生到成长已经20年了,中国的匠人们通过一次次登上国际舞台,将中国文化承载在方寸之间及一针一线中的“艳遇”,向世界展示着跨界发展、融合创新的艺术成果,以及植根于中国的时尚态度和文化自信。

  p83-依文城堡中展示的绣娘作品《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依文城堡中展示的绣娘作品《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让大山绣娘背着娃、绣着花,还能养活家

  即使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许多国外的奢侈品品牌依然在坚持着手工制作,机器只作为辅助,而大量精细的工作仍然需要手工来完成。

  对于很多奢侈品大牌的设计师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灵魂的,机器永远无法模拟出手工带来的品质感。正是由于这份坚持,英国、法国、意大利的手工艺才能举世闻名,就连瓷砖、灯具、家具等等,都无一不在传达着匠人精神。

  因此,15年前初到黔西南山寨,夏华感觉“就像一场艳遇”。

  在山里,村村绣种不同,家家绣法各异。同样是蝴蝶,东家的胜在振翅欲飞的神态,西家的赢在娇艳瑰丽的色彩;同样是绣娘,村头的只擅绣花不擅绣蝶,村尾的只擅绣人不擅绣景。更奇妙的是,每个刺绣图案既是独特的美学纹样,其背后又是少数民族的神话、诗歌等文化遗产。比如一张人物绣片,苗族绣娘就能娓娓道来,“这是蝴蝶妈妈和水泡恋爱,生下12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姜央,我们的祖先。”

  “每一位传统手工艺人都很了不起,像散落在深山的明珠,等待我们挖掘整理并赋予时尚意义,让她们成为有价值的群体,活下来,火起来。”夏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但是,她发现有很多技艺精湛的绣娘在现代高速生活的压力下不再刺绣,而是跑到景点去卖冰棍、炒瓜子,觉得这个更赚钱。

  “每一次去,当我听到哪家的老妈妈离世了,那种刺梨花再也没人绣得出了,谁家的闺女进城打工了,她家的绣法要失传了,我觉得很可惜。与现代美学书本教育不同,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民族传统刺绣,因为没有文字记录,消亡得非常快。每一个纹样都是这个民族的生命故事和美学态度,发现的过程很震撼。这种美学的原发性的创造力非常强,如何才能让这种创造力与全球设计师碰撞出火花,让她们在这个时代更具生命力,就是中国手工坊的使命。”夏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因此,她创办了依文·中国手工坊,搭建拥有5000多位绣娘、3000多个纹样的中国手工坊数据库,同时建立囊括20多家时尚机构和其设计师的中国手工艺联盟。通过互联网平台,远在巴黎、意大利的设计师就可以与大山绣娘“相亲”,而手工坊团队的工作人员就在山里充当“翻译”兼“媒婆”。

  p84-依文城堡中的展品《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依文城堡中的展品《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来自依文的资料显示,大山深处的手艺人,逐步有机会以家庭式“绣梦工坊”为单位,获得永久脱贫的能力。目前,已经有5000多名绣娘重拾针线、3000余种传统纹样收录在册,这个目前中国最完善的线上数据库平台已开放使用。

  如今,包括英国B&H创意平台、Lanvin前创意总监Alber Elbaz、“婚纱女王”桂由美、奢侈品女鞋Jimmy Choo的设计师周仰杰等时尚大腕,都通过这个平台,成为中国绣娘的忠实买家。

  “全球的企业、设计师都可以在这里为绣娘提供一份合作、一次摆脱贫困的机会。一本本精美的刺绣笔记本、一件件漂亮的手工绣服装、一场场独特的手工艺时装秀……越来越多的绣娘们可以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让中国传统手工之美影响世界,让中国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夏华如是说。

  对话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

  《中国经济周刊》: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您认为这对中国服装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夏华:我认为是一个绝好的时代,因为今天所有的奢侈品企业都开始正视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不再因为一个LOGO而购买,而是真的有自己的个性化消费,中国人的时尚感其实刚刚苏醒。

  我恰恰觉得这样的一个时代对于中国品牌是一个新的元年,中国设计师也是第一次这么扬眉吐气地面对自己的作品,中国品牌迎来了很好的机会。中国各个消费层级的消费群体都开始思考性价比,在性价比上中国企业是最容易胜出的,而且国内企业更了解消费者的细节需求和消费心理,因此能做出适合他们的产品。

  《中国经济周刊》:带着绣娘们走上国际舞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夏华:6年前开始,我们开始把设计师派到大山里,与绣娘一起绣衣服。过程很艰难,没有路、没有车,有时要走一整天才进入一个村落,也没法洗澡。但是那些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大娘,可以不打草稿地绣出极美的山川河流和花朵。我很任性地把这些绣娘带到北京、上海、巴黎、伦敦、米兰去做刺绣工艺的展览,特别自豪。

  少数民族绣娘及其传统手工艺首次成体系地进入国际时尚市场,也让绣娘的生活变得不一样。有一个71岁的绣娘潘奶奶,满腹故事又绣得一手好花,第一次出山就登上了北京饭店的秀场,还要去伦敦走秀。据初步统计,以往绣娘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在几百元,现在绣娘家庭月收入一般为1500元,有的可达万元。

  《中国经济周刊》: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夏华:我们在全球有160多位设计师与大山8000位绣娘,我们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创造新的故事,由这些人还有民族文化基因所创造出来的故事,正在影响世界的美学风暴。

  未来3年我们会收入10万绣娘,她们每个人在山村都有着高超的手艺,我们希望未来跟全球几万名设计师一起互动,把中国文化这些古老的故事、把绣娘无法想象的技艺,带到每个人现代生活的每个部分。

  ————————————————————————————————————————

  1-《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7、8期封面_副本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7、8期封面

上一篇:《玉子爱情故事》最美好不过青梅竹马,少女心都被找回来了
下一篇:《外太空的莫扎特》:科幻与艺术的邂逅,文/王珉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