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人文炬火 承文韵之光|紫砂艺人冯文娟的志愿之路!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句诗来自清代袁枚的《苔》,一朵小小的苔花正如每一名志愿者,个体虽然渺小却拼尽全力去绽放。

  

  赠人玫瑰从不是为了手留余香,而是在相互扶持的瞬间,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刚走进位于宜兴丁蜀镇的景心壶庄,冯文娟老师正热情的招待着壶友,几杯茶后,送别壶友,冯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志愿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宜兴女陶艺家特有的细腻与善良。

  1、志愿传授紫砂技艺,文化传播新力量

  对冯文娟来说,传播紫砂文化,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紫砂艺人,她先后前往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博物馆现场演示以及讲解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播紫砂文化。

  

  宜兴市丁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江苏省社会教育游学基地,无论是丁山实验小学1050人的小学生团队,还是江阴长泾中学高一年级师生一行740人,冯文娟作为游学实践活动的陶艺指导老师的一员,每次都会给孩子们热心讲解。

  

  

  除了紫砂文化传播的志愿服务之外,冯文娟还走上街头,用自己手中的笔,对街头的垃圾桶、石墩球、光缆交接箱等进行手绘改造。从无人注意的街边设施,变成让人驻足的有灵气和生命力的作品,不仅让丁蜀镇的街头更美,还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

  

  2、以身作则,母与子的志愿服务

  “力所能及的给社会温暖,每个人都是微笑的。”冯文娟如此说。2022年官林镇残疾人紫砂制作技术培训,是面对残疾人群体的一次技艺传承。

  冯文娟向学员们讲解紫砂制作技艺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详细地示范了整个工艺的制作流程。

  

  此举不仅帮助部分残疾人通过参与“紫砂制作技艺”传承培训,进一步掌握和提高知识技能,而且在保护传承非遗的同时,带动创业就业,促进就业增收。

  

  而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在母亲的影响下,冯文娟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面对疫情,他连续十几次穿着防护服在蠡墅社区进行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母亲的善良,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3、匠心传承,以手艺赋予情感与温度

  宜兴丁蜀镇因制陶技艺而名扬四方。这片泥土与火焰交织的神奇之地,曾经有30多座龙窑,“十里窑烟”,景象壮观。冯文娟的外公,正是当地是烧窑的一把好手。1971年,冯文娟出生于宜兴丁蜀,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从事陶业工作的原因,她毫无疑问走上了紫砂这条路。经过自己多年的学习与摸索,她的作品创意新奇,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细,线条流畅。作品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既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含量, 又颇具传统的神韵和魅力,深受中外茶人和壶友的喜爱。

  

  做壶如做人,人品亦壶品。

  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过好并不算伟大,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赠人玫瑰从不是为了手留余香,而是在相互扶持的瞬间,实现了生命的意义。正如冯文娟老师所言:“人要学会付出、学会反哺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社会温暖,那么人人都是微笑的。”

  《我是志愿者》

  时光需要被铭记,美好不能遗忘!

  每一个志愿者都有故事,可能事情不大,但都很温暖。《我是志愿者》由中国网·美丽江苏主办、无锡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宁波银行联合打造,栏目通过采访优秀典型,讲述志愿者背后的故事,阐述强大的奉献精神和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助力争创文明典范城市!

  

上一篇:《浪漫是一册副刊》车恩浩其实没那么爱姜丹伊
下一篇:坐公交遇见的妹子,这裙子也太透了吧,让我都不好意思看了!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