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入选名人堂那一天:奥尼尔帮他穿西装 他是这个时代的礼物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当地时间2016年9月9日晚,美国春田市,姚明走上奈史密斯名人堂的演讲台。

  他右手放在胸口,心脏的位置,说:“我想象这一刻很久了,但站在这里的时候我还是会紧张。”

  他是第一位进入NBA名人堂的亚洲人。4年前,他拒绝了以贡献者的身份进入名人堂的机会,坚持遵守运动员进入名人堂的基线——退役满五年。

  按ESPN杂志专栏作家里克·布切的话说,“从他开始追寻他的NBA之梦以来,他的每一天都变得具有革命性”,“姚明是在中国开放和繁荣的过程中,深刻变革中的一个文化亮点,全世界都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姚明始终是跟随时代脉搏跳动的。这是所有弄潮儿都具备的嗅觉和运气。但,“姚明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坚定地把握住了生活中那些实在而且可靠的平凡因素,经受住了一连串特殊事件的严酷考验。”里克说,“最终来说,姚明的成功传奇只不过是一个有关勇气和决心的故事。”

  此时台下坐着的,是中国姚的妻子、教练、队友、同侪、经纪人、曾经的老板、联盟的管理者……他们都是姚明职业生涯的见证者,见证他抓住的那一个个平凡的因素、挺过那一串串严酷的考验。

  姚鲨对决的AB面,尊重与赢得尊重

  沙克·奥尼尔,他当然在,这也是他入驻名人堂的仪式。

  在此前的名人堂外套授予仪式上,主持人因为身高原因无法帮姚明套上橙色西装,原本已穿好外套落座的奥尼尔立即起身,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衣服,帮姚明穿好后,还像模像样地帮忙整理了一下,然后与姚握手拥抱。

  “一个伟大的运动员不仅有伟大的队友,更有伟大的对手。伟大的对手能带动你前进,比如说沙克·奥尼尔。和你的比赛让我想起‘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谢谢你对我的促进。”

  姚明在名人堂演讲里这么说,带着典型的姚式与美式混杂的幽默。

  “姚鲨对决”是传媒时代造出的故事。故事的A面是,在第一次对决前,奥尼尔胡乱说了句他称为中文的无意义音符,引起华人的抗议。话传到姚明那里,他不以为意,淡淡化解:“中文很难学,我小时候学起来就非常费劲。”

  但公众的情绪还是被戏剧化的场外冲突挑起来。

  2003年1月17日,第一次姚鲨对决,一百多名记者一大早就赶来看姚明参加后舰队的投篮训练。姚明的翻译柯林·潘不得不站在梯子上工作。

  姚鲨对决那场比赛,姚明对场上的奥尼尔有了直观的印象,“我觉得他就像犀牛一样。后来当我到非洲看到真正的犀牛时,才发现,也太不一样了。”

  而沙克对姚的第一印象是,“这到底是谁啊?第一次交手的时候,我在他面前尝试了一次勾手,被他无情地盖了。第二次,我的后仰又被他盖了。后来我的扣篮又被盖了。他是第一个连续三次封盖我的人,因此他是第一个让我改变打法的人。他也是第一个能在我面前一气呵成做到拿球-转身-投篮的人。”

  那场比赛奥尼尔赢得了个人对决,火箭队赢得了比赛。

  而故事的B面是,在此之前火箭做客洛杉矶时,奥尼尔因伤缺阵,姚明终于在新秀赛季单场拿到20分。这个结果还让打赌输了的巴克利在电视上亲吻了驴屁股。

  赌输了的巴克利亲吻驴屁股那场比赛后,姚明问候了奥尼尔的伤脚,而奥尼尔则称赞了新科状元的表现。

  圣诞节前,姚明给奥尼尔写了贺卡,上面写道:“感谢你的鼓励。你是我唯一景仰的人——我的目标是:和奥尼尔一样棒!”并把卡片寄往了沙克在佛罗里达州的家。

  在姚鲨对决前的热身时,姚明见到了沙克的继父,后者连夜开车来看两人的第一场比赛。

  见到姚明,老人家掏出一张贺卡,问:这是不是你寄的?

  贺卡上,姚明用英文和中文都签了名字,“但是我猜他还是不相信。”

  老人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回应说,他会把这张卡片用相框框起来。

  “章明基(美国华人,姚明的经纪人)告诉我送圣诞卡在美国是一件非常温馨的事情,于是我这样做了。”姚明说。

  哪怕表达温馨的对象是像犀牛一样可怕的对手。

  后来,奥尼尔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姚明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给他写过信,父亲对小球迷姚明写的信和状元姚明寄的贺卡都十分珍视,“父亲告诉我姚明非常敬重我,所以我也要给他一些尊重,从那时起,我们的关系就有了改变。”

  不说篮球,他首先是个好孩子

  “很多人知道我的NBA生涯是从2002年开始,那一年火箭队选中了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我来到美国之前以及我之后的职业生涯,火箭队做出非常非常多的努力。谢谢亚历山大先生、迈克尔·戈德堡先生、达瑞尔·莫雷先生等火箭管理层,让我在休斯敦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演讲里,姚明用了一整段表达对老东家的感谢。即便在字字如金的名人堂演讲台上,这样的篇幅仍无法讲清休斯顿火箭队为了姚明能够来NBA打球,做了多少工作。

  火箭队和中国篮协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谈判。作为举国体制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大部分“产权”属于国家。去最高水平的联赛可以帮运动员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对于本国的篮球水平和经济收入都有益处,但风险也是存在的,尤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姚明能保证为国家队效力的时间吗?姚明的收入如何分配?如果,只是说如果,再发生一次王治郅事件,怎么办?

  登陆NBA之前,姚明在CBA已经无人可挡火箭队的律师迈克尔·戈德堡来中国前,特意做了些功课。他向他法律上的伙伴、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请教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后者只给了他一般性的建议,并赠书一本《外交政治学》。戈德堡还请前总统老布什帮忙写了一封推荐信,甚至在走进中国篮协办公室前,让名帅鲁迪·汤姆贾诺维奇帮他拿着公文包,以显示权威,但这些对于推进姚明“贸易”的谈判,并没有起到显著效果。

  一波三折的谈判让戈德堡一筹莫展。中间姚明的脚步X光片也出了岔子,必须进一步检查,以让火箭队判断是否值得投资姚明。

  “我们用辆小车接姚明去医院,他得挤着进去,但却没有一句怨言。”戈德堡说。

  检查的结果一切都好。在医院等待的时候,戈德堡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姚明在他旁边。戈德堡问:“你介意和我儿子说两句吗?”

  “我不想强迫,而且我知道他对自己的英语很敏感。”戈德堡后来回忆说。姚明欣然应允,“他跟我儿子聊了十到十五分钟。那时候我意识到我们之间有一种很特殊的关系。不去考虑什么篮球、媒体、国际影响等等——他首先是一个好孩子。”

  距离NBA选秀还有十几个小时,戈德堡的传真机发出一阵响动,吐出了三张写满中文的纸——没有抬头,没有签名,没有任何官方的印记,但它说:中国方面同意姚明去NBA打球,包括整个常规赛和必要时的季后赛。此时正是休斯顿时间凌晨两点。

  传真里没有说明姚明在中国的合同是否已经解除。但这份传真仍然是他跟中国篮协协商三个星期后,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结果。

  火箭队老板莱斯·亚历山大问戈德堡,这份文件是否可以保证他们在晚上选秀大会上把状元签用姚明身上。戈德堡的回答透着基于经验的乐观:“本质上说这不是一个同意的批示,但这足以让我们放松地去参加选秀了。”

  当大卫·斯特恩宣布,休斯顿火箭队在第一轮选秀中选择了来自中国的姚明时,在北京CNN的演播室,一位NBA工作人员把一顶火箭队的帽子戴在了姚明的脑袋上。帽子小了4号。

  姚明在北京观看选秀大会姚明适应NBA的旅程开始了。

  新秀年的春节,那天结束训练后,火箭队给姚明准备了惊喜。

  翻译柯林·潘去中国城选购了一些中国过年的物什——至少他是这么打算的。买回来的东西里,夹杂了一张用于中式婚礼的装饰画、一盘粤语的音乐磁带——听上去倒是很喜庆。潘还给了每个球员一个红信封,让他们每人在里面包2美元,作为给姚明的利是包。但不知道是哪个工作人员搞错了,给了姚一个白信封。

  “更衣室的聚会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太可爱了,除了那个白信封。”姚说。

  人的感情是互相的,戈德堡意识到的没有错。姚明结束赛季回到中国,还会打电话给戈德堡,再次感谢他帮助自己NBA圆梦。

  多年后,戈德堡仍对这个电话念念不忘。

  姚一直说,能来火箭队很幸运,“他们是适合我的球队”。

  不光如此,连姚明的母亲方凤娣也很喜欢火箭队的总经理卡洛尔·道森。方对道森说,你很像姚明的祖父。道森“抗议”:在美国,这不是恭维话,因为显得他老了。方说:不要紧,在中国是。

  “姚明,你跟着时代在走”

  “众所周知,我来自中国,我的职业生涯起始于那里。”姚明在演讲中继续说道。

  像当年离开上海奔赴NBA之前他做的事情一样,姚明亲自上门感谢了人生每个阶段重要的人,老师、教练等等,他甚至还在报纸上刊登了整版广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答谢球迷。

  此时,他已经支付给了上海队巨额的买断合同,也为这座城市赢得了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CBA冠军。

  2002年,姚明率领上海队夺得CBA总冠军“如果让我形容姚明,爱国者是跳入脑海里的第一个词。”当年跟踪报道姚明的驻NBA记者王猛说。

  姚明说过:“如果不是生在中国,生在上海,现在的一切我都不会拥有。”

  2002年选秀之前,姚明到美国试训,在芝加哥,乔丹的城市。当时公牛队也表露过选择姚明的意图,当时的总经理杰里·克劳斯还对姚明说:“赛季后如果累了,就跟我说一声。如果太累了不想在国家队打了,我会去做好安排。跟中国篮协说,让你休息。”

  这句话吓到了姚明,“那以后我就不想去芝加哥了。”

  姚明的篮球之路,是中国体育培养体系结出的美丽果实。

  从出生那刻起,姚明的人生就被篮球预定了,尽管他和他的父母起初并没有那么愿意接受。但他的先天条件优秀到所有上海体育圈的人都不忍心辜负,最终也说服了姚家自身。

  “我们盼望姚明的出生整整盼了三代。”上海队的退休老教练王重光曾经这样说。他上世纪50年代听说姚明的祖父,70年代跟姚明的父亲一起打球,90年代成了姚明的教练。

  “那就是为什么我想这个孩子的名字应该被改成‘姚盼盼’。”王重光说。

  骨龄测试显示,姚明能长到2米23,当时科研人员以为机器出错了。当然,现实的结果比这个预测更令人咋舌。一般官方说法姚明是2米26,但NBA第一年下来,据说姚又高了2厘米。

  为了让这个未来的篮球人才能长多高就长多高,在体校的时候,姚明甚至被禁止参加一些负重练习,比如与队友背靠背轮流举起对方。

  姚明的天赋令人羡慕姚明的成长如人所愿,而且更好。他的身高争气,手感柔和,认真负责,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美德温良恭俭让,他都具备。

  以至于到美国参加篮球训练营时,教练命令他扣篮他都做不到,直到教练祭出不扣篮就处罚的手段。

  身体接触的竞技运动,讲拼杀,重狼性。在美国的文化土壤里,发展得如鱼得水。来到这里,姚明要重新认识篮球。

  有一次在亚特兰大,姚明被西奥·拉特利夫压制得很厉害,心情沉郁,最终在第三节还剩一秒的时候,姚明在拉特利夫头上灌篮,大吼、挥拳、宣泄情绪。

  队友们都喜欢这样的,裁判判了技术犯规,莫齐更是开心得朝姚明挥舞毛巾。连教练鲁迪都用击掌来肯定他。

  爵士队的中锋格雷·奥斯特塔曾被问起,打奥尼尔和打姚明,有什么不同,奥斯特塔说:奥尼尔喜欢穿过你,而姚明则喜欢绕过你。

  姚明听到这话,“我知道不能老是绕过去了,有时候,甚至是大多数时候,我必须穿过其他球员。”

  中国给了姚明扎实的基本功,美国教会了他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篮球。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总能在不丢掉原先的好的一面的同时,迅速吸收新的,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新的环境。

  火箭队前器材装备经理杰,总能从一堆球员的袜子里轻松挑出姚明的。不是因为他的袜子最大,而是“因为他的袜子上总有暗红色。”那是场场被踩的大脚趾流的血,久而久之,很难清洗彻底。这是中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轻伤不下火线。但反反复复多年之后,姚明的左脚脚趾染上了骨髓炎,医生把他的左脚大脚趾削短了一截。

  但他的“脾气”似乎变大了。雅典奥运会上,因为不满队友的表现,他当众摔了毛巾。

  NBA的教练们看到这一幕很欣慰。“缺乏经验的中国球员,需要有人来点燃他们比赛的热情。姚明提供了那点点火星。”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布鲁克·拉尔默曾经这样评论,“在美国人看来,他终于成了一个领袖。”

  但这伤害了队友的“面子”和整支球队团结的“形象”。赛后发布会上,有位中国记者问:“你觉得这种举止合适吗?”姚明引用了鲁迅的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时任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是理解和认同姚明的这种表现的,也从中看到了他领袖气质的蜕变。

  “这种东西是我们缺乏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求运动员跟机器一样,完全按照我们的喜好去做事和表现,他们是人啊,活生生的有个人性的人,以前我们对人的尊重是不够的。”李元伟说。尽管姚明的性情一摔,给领导找了很多需要做工作的麻烦。

  但布鲁克·拉尔默也听另外一位“CBA的领导”说过,曾经的乖孩子姚明,“现在他变了”,“他更像一个美国人。他什么都敢说。”

  “我的一个朋友说我脑子里要有两个频道,在NBA就播到美国频道,在国家队,就播到中国频道。”姚明在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里说,在雅典奥运会上摔毛巾,“我哪里还顾得上选择频道。”发布会上喊出鲁迅的名言,“就是想激励队友‘永不放弃’。”

  根据《财新》报道,某位CBA俱乐部总经理曾经透露,篮管中心前主任(李元伟之前和之后两次执掌篮管中心的)信兰成开会最怕两个人,一个是王兴江,原山西中宇俱乐部董事长,开会时总会直怼主任。另一个便是姚明,他“不激动、不吵架、有耐力”,但一开口就直击要害。

  一次开会讨论CBA赛程,俱乐部方面提议增加,理由是NBA常规赛每年82场,赛事密集便于商业开发和锻炼球员,但篮协不同意:“中国人的体质坚持不下来。”这时,姚明举起了手:“我能,难道我不是中国人吗?”

  姚明用他标志性的温和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

  长期跟踪采访姚明的拉尔默发现,摔毛巾、跟可口可乐打1元钱官司,以及拒绝国家队管理者未提前通知就把球队拉到某赞助商公司总部、以满足后者合影的需求,姚明坚持呆在球队大巴上,拒绝下车。这些事情都表明,“姚明开始在一些看上去小却很有意义的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独立。”

  “他不是个反体制者。但他是一个想做点事情的人。”前NBA记者、曾常年跟踪报道姚明的易小荷说。

  姚明走的每一步,都是契合时代脉搏又稍领先于现状的。就像当初解决了数不清的问题后终得以参加NBA选秀,章明基曾这样安慰这个内心有点忐忑的年轻人:“我们现在不是在争论你是否该进NBA——我们是在处理进NBA的一些细节问题。”章明基相信,“时代对他有利。”

  “姚明,你跟着时代在走。”

  在2004、2008年两度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开幕式旗手,姚明被选择的理由是如此充分:“他是成功跨入到西方世界而没有失去东方人的谦逊与团队精神的楷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姚明担任中国代表团永远的主队

  “我并不是第一个登陆NBA的中国人。这一荣誉属于王治郅。他是一个开拓者,为后来所有梦想登陆NBA的中国球员扫清了道路,做出卓越的贡献。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尽管他今天不能来到现场,但是我想谢谢他。”

  姚明的名人堂演讲中,也这样提到他的国家队队友。

  在外界看来,如果中国球员闯荡NBA的经历拍成电影的话,姚明和王治郅显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无论一个有多么成功,而另一个经历了多么沮丧的挫败,前者都是不能脱离后者而存在的。

  当故事的交汇点出现在2003年3月12日,休斯顿火箭队主场迎战洛杉矶快船,姚明等来了王治郅。

  在NBA相遇,这曾是两人在国内时梦想过的那样。但此时的二人,无法说话。

  那场比赛王治郅很拼,表现很好,相形之下,姚明则好像陷入了困境。

  比赛第三节,姚明在争抢进攻篮板球后摔倒,球权回到快船队,球队所有球员跑向球场另一端快攻,只有王治郅留在了后场。他确认了这位小自己三岁的“老对手”没有受伤,然后,把他拉了起来。

  “这在中国是非常正常的、体现体育精神的行为,美国则不然。”拉尔默对此印象深刻。

  快船队主教练丹尼斯·约翰逊看到王治郅这个“表示同情的行为”,难以置信地举起胳膊大喊:“王,见鬼的,你究竟在干什么?”

  姚明和大郅2006年大郅回归,中国男篮空前强大和团结。姚明也真正成长为球队的绝对领袖。

  2008年奥运会,“姚明在下面做了很多工作,为了球队的团结,请所有球员吃饭,代表球员跟教练沟通。”当时的中国男篮的一位领导回忆说,姚明是主动去承担这些的,而且,占用球员的休息日请吃饭,如果没有号召力,也不大可能实现。

  姚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北京奥运会前,球队住在训练局里,好像“被关在里面的,很压抑”。当时球队的状态不是很好,兴奋度不够。

  姚明跟主教练申请之后,请他的经纪人陆浩找了个安全而私密的饭店。

  这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个大胆的举动了。

  “当时你知道出去吃饭……(有人会问)‘出去吃饭?这个万一有兴奋剂的问题怎么办?’(存在)这种误食误服的状况。奥运会是不得有闪失的。包括万一哪怕有一丁点可能的交通事故这种情况怎么办?但是我们当时挺坚持的。我和队长李楠两个人还是挺坚持的。我说我们球队需要放松一下。”姚明在前述采访中回忆说。

  那次饭局一共13个人,北京奥运会正式报名的12人,以及在最后一刻被淘汰的丁锦辉,他将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天,离开。

  北京奥运会,姚明率领中国男篮打进前八“我无法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我们只感觉,不想把任何一个做过贡献但被裁掉的队员忘掉。同时他也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一批,我们集训队恐怕当年有20多个人,最后留下了一半,12个人左右。”姚明说,“这个时候我们大家所有人举杯,举着杯子敬了他(丁锦辉)一杯,当然是果汁饮料之类的。”

  一顿饭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让大家感觉透了一口气。

  这让姚明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那是在真的监狱里边,这个形容可能不太恰当”,但就是那种感觉:“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屋顶上刷油漆,虽然干的活还是很累,但是你可以想象在自己家的后院里边,晒太阳的感觉。没有拘束,哪怕只是一会儿。”

  2008年奥运会,虽然中国男篮依然没能突破八强,但在巨大压力面前,他们成功延续了最好的时光,走在闪着光的梦想之路上。

  “我们需要更积极、更能温暖彼此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我把休斯敦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所以我有话想对休斯敦人们说。不管在我生涯的高潮还是低潮期,你们都在支持我。你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我会一直把你们当成我的家人。在我的人生里,我会记得自己是一个德克萨斯人,是一个休斯敦人。”

  姚明的演讲接近尾声,毫不意外的,他会感谢这个成就他NBA之梦的航天城。

  当然,美国也有姚黑。有个湖人球迷甚至为了能在球场上嘘他,特意到加州大学的洛杉矶分销的中文系,学习了“姚明,回家!”以及,“姚明,投不中!”但在赛场上,姚明从来没听到他的声音。

  有一次表演赛,姚明听到有人对他用英文喊“姚明,回家!”他回了:“你们买票来看我比赛。如果我回家了,你们看什么?”

  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将引入国际球员视为对美国人的一种启蒙行动。比如萨如那斯·马修里奥“帮助我们理解俄罗斯人和立陶宛人的区别”。国际球员就像一部部行走的“真实的历史课”。通过国际球员,大家也知道了“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谈不拢,南斯拉夫解体了等等”。那么,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但美国人知之甚少的国度的风貌带到大家面前的,就是中国姚了。

  美国需要姚明,他的到来扩大了观赛人口,华人社区里原本惨淡的看球氛围,被小巨人激活。

  奥克兰甚至推出了姚明比赛的打包套票,取名“长城票”,用汉语打广告。

  其实,远远不止华人,也不止亚裔。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为报道姚明跟访一个月的时间。他采访的黑人球迷,没有一个说姚明的“坏话”,“很多人觉得他给美国的体育运动注入了新鲜的成分。”

  “跟以往不同,人们总是这样说,啊,那个运动员是黑人,所以他才有那样的步伐,或者那是个白人,所以他才有那样的投篮姿势。”理疗师达利斯·胡珀对何伟说,“我们好像多了一种选择。”

  “不同于人们原来的想法,支持某个人是因为这个人是黑人,或者是白人,”休斯顿火箭队的霍金斯跟何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大家之所以支持他,只因为他是个人。”

  中国也需要姚明,向世界展示能代表中国强大而积极形象的年轻偶像,见人,见己。

  耐克早在1997年就曾推出“本土英雄”系列广告,王治郅出现在广告片中,把每一个飞向篮筐的球扇飞,像座难以逾越的大山。画外音是:“最高的山峰并不都在西方。”

  但他们很快发现,中国人并不买账——“假的”,他们在观众调查里说。

  “中国球员在世界舞台上没有竞争力的概念,在他们中真正有人能去NBA打球之前是不会消失的。”时任耐克公司在中国的体育市场主管特里·罗兹说,“一旦一个中国球员加入了NBA,”罗兹说,“这个市场就会大爆发。”

  姚明就是那个中美之间,都在等待的人。

  越努力就越幸运,姚明也在休斯顿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2009年手术后的恢复期间,姚明邀请老记者富兰·比林伯利在著名的休斯顿(Houston's)餐厅吃饭。那时,医生刚同意他开车,但走路还是得拄拐。

  那天姚明从停车位挪到餐馆门口,拖着左脚踝里的十多根钢钉,姚明这十几米,走了将近一分钟。一旁店铺正在换招牌,工人们乘坐升降机在半空作业,远远地跟姚明打招呼:“姚,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打球啊?你得小心啊。”

  姚跟街坊似的回应道:“你们也小心,谢谢你们给我一次昂着脑袋打招呼的机会。”

  与富兰吃饭期间,有位老太太带着抱歉的微笑走上前。

  “祝福你,姚,非常非常抱歉,打扰你了。能不能请你帮个忙,今天是我好朋友的生日,能否请你对她说声生日快乐?她正在洗手间,待会儿就会从你身边经过,很好认,她围着一条红色的纱巾。”

  姚明笑着答应了。之后的几分钟,每过十几秒,他就扭头看下洗手间的方向。富兰笑了,跟他说,“你还是放心吃喝吧,等她出来,我会提醒你的。”

  待他们拦住从洗手间里出来的、围着红色纱巾的寿星,老人家幸福的尖叫声在餐馆里回荡。

  “姚明跟她一样高兴。”王猛在其所著的《平视姚明》中记录了这件幸福的小事。

  2007年,《体育画报》中文版将年度运动家称号颁给了姚明,他们这样阐述选择的标准:

  “是鼓吹一将成名万骨枯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是鼓吹由己及人、共同进步的融合精神,《体育画报》需要作出自己的选择。选择尚未登峰造极的姚明作为2007年《体育画报》年度运动家,理由在于:我们需要更积极、更能温暖彼此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布鲁克·拉尔默用高山形成理论来形容姚明的崛起。

  “高山的形成通常只有一两种情况。可能是由一系列的火山大爆发形成,或者是地球板块之间互相碰撞,慢慢抬升形成。一般人看来,姚明给予美国的冲击更像是火山爆发。可事实上,他的出现更多是像一部地球板块的变化史。毕竟,是二十一世纪两股最强大的力量互相碰撞——一个不断上升的力量和一个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大国——才使姚明升到了一个他难以想象的高度,使他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在世的中国人。”

  姚明火箭队球衣退役仪式2016年9月的春田之行,姚明安排了参观春田学院的博物馆,他要求去瞻仰奈史密斯最初制定的篮球规则以及早期的硬皮革球。

  根据学院的说法,姚明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要求的人。

  他依旧是那个善于学习、愿意学习并有着快速吸收和举一反三能力的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大世界,更是巨大无边的课堂,姚明一直在学以致用。

  即便给他一个修改自己历史的机会,他也不愿做出什么改变来让一切看起来完美无缺,因为正是那一件件平凡而严酷的历史齿轮的互相咬合,成就了他今天的故事。

  旁观者永远正确,创造历史的人才会不朽。

  举报/反馈

上一篇:岳阳监狱:国旗下的法治课堂 “藏青蓝”护航奋斗青春
下一篇:《西游记女儿国》口碑加持票房继续走高 二师兄孕期状况频出茶园认亲笑料足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