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错误行为对照,看完才知道,很多教育方式都用错了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早起看到一句话:

  我们总想花很大的力气去改变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为了唤醒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

  当家长把使在孩子的劲,使在自己身上,便是家长的觉醒。

  不由得想起最近热播的悬疑剧《消失的孩子》,杨莫的消失,扯开了杨远和陶芳教育孩子的遮羞布。

  

  一个一如往常的早晨,杨远提前出门热车,在车上等杨莫下来送他去学校,结果杨莫消失在楼道里。

  孩子消失,杨远一边焦急地四处寻找,一边自责自己平常对孩子的教育太严苛。

  妻子陶芳则开始怨天尤人,平常斥责孩子,现在又将错误全都推到杨远身上,指责他没找到孩子就不要回来。

  陶芳的“自我”经常表现出来的是带有控制欲的、苛刻的、愤怒的一面,而自我的反应根植于恐惧之上。陶芳在恐惧什么呢?恐惧环境,恐惧未来。

  

  陶芳的“自我”经常表现出来的是带有控制欲的、苛刻的、愤怒的一面,而自我的反应根植于恐惧之上。

  陶芳在恐惧什么呢?恐惧环境,恐惧未来。她内心充满着恐惧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外在第一反应就是愤怒,恐惧跟愤怒是联系在一起的。

  陶芳并不会跟邻居朋友大喊大叫,即便邻居有点小毛病,笑笑也就过去了。但是对待孩子那就不一样了,她把全副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恐惧感也被调动,而恐惧带给她无数的愤怒。

  

  当杨莫写作业磨蹭,吃饭磨蹭,陶芳的自我的反应就出来了,她心里会想:如果孩子一直这样磨蹭下去的话,上学迟到了怎么办?一直磨蹭学习怎么会好,孩子的将来怎么办?

  陶芳大声咆哮的这个背后,就是陶芳的恐惧。

  孩子来到家长身边,是夫妻之间感情的结晶,同时也是为了让家长更成熟。

  孩子本来是纯真没有功利的,但是随着家长的教养,慢慢地把他变成了跟大人差不多的人——有烦恼、发脾气、喜欢跟他人对抗。

  

  家长普遍有一个错误认知,“付出越多,收获越大”。所以陶芳给杨莫报了四个培训班,杨莫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家庭的觉醒》这本书中有提到,适当地放空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无聊的阶段,悠闲的阶段,有一段时间无所事事,甚至彷徨迷茫,这些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类似于陶芳这样的家长有很多,她们觉得什么都不做的状态,那是在浪费时间,于是不断地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其实这样过度会破坏孩子的天性,从而使得孩子也处于一个对抗的、焦虑的状态。

  陶芳对孩子的关心总是掩盖在命令之下,给杨莫安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拿到杨远的工资便去交下个月培训班的费用。

  这些命令背后,藏着陶芳的恐惧和焦虑,她认为人生压力重重,是一场巨大的竞争,如果孩子没有赢在起跑线上,那么就会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以后就会更糟糕。

  孩子终其一生最需要的三件事,其实不是钱,也不是荣誉,而是“我被看见”,“我有价值”,“我很重要”。

  

  陶芳并没有给到杨莫这些,她总是对孩子大声咆哮,骂他不行,杨莫想要的是再进行一次短途旅行,去溪田山舍看狗狗,但陶芳总是以自己关店几天不划算,而杨远以抽不出时间为由,拒绝带孩子去放松一下。

  杨莫想要的,父母没有给到他,所以他才和恩怀姐姐计划,两人私自去溪田山舍。

  家长们都有一个误区:教育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各种书籍,或者买育儿书,但其实一个家庭的改变,来自于父母读书。

  一个觉醒的家长,应该多买一些给自己看的书。

  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孩子,家长也要参与其中。

  《言传身教还是身教言传》中提到,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才最影响孩子的未来。

  陶芳把教育的重点全放在杨莫身上,渐渐地要求越来越多,她的焦虑和痛苦也随之影响了杨莫,杨莫需要喘口气。

  

  陶芳的教育还有一个问题,她从不对自身进行反思,而是给孩子贴标签,比如杨莫调皮捣蛋、杨莫注意力不集中、杨莫不爱学习……

  她为什么要给杨莫贴标签,因为贴标签比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容易。

  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爱孩子,所以自己是好家长。

  因为爱,所以关心,关心则乱,慢慢演变成了控制。

  陶芳爱杨莫,她的恐惧带来了控制欲,所以她的很多行为根本是在控制杨莫,要求杨莫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允许杨远带他回去看爷爷奶奶,不答应杨莫去溪田山舍玩。

  

  这样很容易让杨莫感觉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达到陶芳的标准。

  陶芳所做的一切是因为爱孩子,但并不代表杨莫接受到的也是爱。

  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的许多爱其实是爱自己,只是伪装起来成了爱别人。

  当杨远羡慕许安正有一个听话懂事又品学兼优的孩子时,这个羡慕背后暗含着杨远的期望,品学兼优的孩子能让自己长脸,听话懂事的孩子能让自己少点操心。

  

  所以杨远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呢?

  爱没有多了不起,爱的方式出现错误,甚至能带来更多的恐惧和痛苦。

  陶芳和杨远都是第一次做家长,他们爱孩子,但未必知道怎样科学地爱孩子。

  杨莫肯定是能明显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不接受的,他并不傻。

  

  如果杨远和陶芳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的现状,而不是想方设法掌控一切,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象来,他们便是觉醒的父母。

  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1.放下对杨莫过多的期待,而只是去投入,沉浸在每一天和杨莫的互动当中。

  2.不要去定义杨莫,如果杨莫吃早饭磨蹭,那就让他吃完饭再去上学,让杨莫感受到迟到的惩罚,而不是用“你是个拖延的孩子”来给杨莫贴标签。

  

  3. 为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开心,为大家在一块儿看了一场电影快乐,而不是为了今天店里赚了多少钱,孩子考了多少分,这些外在的东西感到兴奋。

  家长因为外在的东西来定义自己,孩子就会觉得只有得到这些外在的东西才代表着成功。

  在孩子面前,淡定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当杨莫不做作业或者产生其他行为问题时,如果陶芳第一反应就是威胁,一张口就是想要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会导致杨莫更严重的反弹。

  但如果陶芳能够学会冷静,不怒自威地展现出父母真正的尊严,不是靠咆哮,而是平静的情绪,耐心地倾听,杨莫或许不会反着来。

  《家庭的觉醒》这本书的作者分享了一个“五分钟之内不要说话”的方法,当孩子发生行为问题(大吵大闹、不做作业、做事拖延等)时,家长五分钟之内别说话,也不用眼神威慑孩子,这样气场会发生变化,五分钟之后再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孩子也比较能接受。

  

  4.不是去批判孩子,而是共情。

  意识到杨莫的处境与自己的处境有很大的不同;认识到要想与他建立联系,必须抛弃自己的期望。

  允许杨莫有他自己的选择,共情是真正地接纳他的情绪,而不是只想着快速搞定他。

  对此,你怎么看呢?

  

  往期精彩推荐:

  消失的孩子:一件衣柜,揭开了杨莫消失以及楚萍被性侵的真相

  消失的孩子:一笔4500的退休金,揭开了袁午隐藏父亲尸体的真相

  举报/反馈

上一篇:很难,但不放弃就有希望!
下一篇:《幸福到万家》收视第一,赵丽颖与罗晋亦师亦友,剧情让观众感动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