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篇:义务教育阳光普照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7
手机版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义务教育扎实稳步前进的十年,更是农村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十年。从起点低、总体落后的状况发展为达到世界中等国家水平,农村义务教育走出贫瘠,迸发出勃勃生机。农民基本摆脱了贫穷、失学、复制贫穷的怪圈,改变的不只是孩子的成长轨迹,还有千万农村家庭乃至国家的未来。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的最大成效,就是农村娃都上得起学了

  时光倒回十年,陕西省宁陕县城关镇汤坪小学的校长万贵兵每到开学报名就犯愁。附近村子的学生家长找到他,软磨硬泡要求减免学费。由于家庭贫困,几乎每学期都有学生辍学,开学第一天看着教室里空着的座位,万校长心里不是滋味。

  当时我国的义务教育处于收费阶段,农村的教育经费由乡镇政府承担,而乡镇财政资金匮乏,最终还是要农民自己负担。农村学校主要靠收取学杂费作运转资金。据统计,全国近1/3的县学校公用经费零拨款。农村的贫困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为了彻底改变农村娃因贫失学的状况,国家从农村义务教育最薄弱的西部地区开始,逐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扩大扶持范围。

  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用四年时间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随后,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启动了“两免一补”工程,免除杂费和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其中免费教科书由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由地方财政承担。截至去年,“两免一补”工程共投入资金约450多亿元,累计受益人数达到5700多万。

  义务教育要投入心力,更要有财力保障。2005年底,国家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在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这一规定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从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的转变,建立起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2007年的春天同样令世人瞩目:从这一年开始,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交学杂费,惠及约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的梦想终于实现。有了国家的财政投入,农民再不用为孩子上学倾尽财力,农村家庭“教育致贫”的现象有了根本改变。

  近几年,万贵兵校长体会最深刻的是,每学期的报名工作开展得特别顺利,一天就能完成,再也没有家长找上门来,再也没有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事实上,在宁陕县不只小学和初中招生容易了,高中和幼儿园招生也不再困难。2009年、2011年,宁陕县先后减免了高中、学前教育学费,实现了15年免费义务教育,每年教育经费投入占县财政四成以上。县委书记邹成燕对此解释:“贫困的根源在于教育落后,为了避免下一代复制贫困,只有靠教育才是最好的出路。”

  在宁陕县城关镇幼儿园,园长周莉莉告诉记者,去年实行学前教育免费后,报名非常火爆,以往入园小朋友没达到过200人,去年共招了232人,其中一半是农村孩子。朱家嘴村的梁金云去年把女儿从外地幼儿园转回家乡,她说,以前学费、生活费加在一起,孩子上学每年要花费2千多元,去年正好赶上了免学费,一下子省了1000元,“负担减轻了一半!”

  从交费到免费,从“普九”到个别地区“普十二”、“普十五”,农村娃的求学路变得越来越畅通。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0年、2011年,国家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500元/年、初中生均700元/年,东部地区小学生均550元/年、初中生均750元/年;两次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

  经费有了保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义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底,我国31个省(区、市)全部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实至名归”。解决好了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普及程度已经排在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一系列倾斜政策先后出台、一批重大教育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十年来,农村学校校舍、教学设备、学生营养状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宽敞明亮的教室书声朗朗,纯真的笑靥在孩子们脸上荡漾。在宁陕,最漂亮的房子建在学校。在汤坪小学记者看到,舞蹈室、微机室、图书室、美术室、手工室等一应俱全;空调、独立卫生间、两人一个洗漱水池,农村小学的条件不亚于城市。

  而十年前,这里曾是另外一番景象:宿舍里20来个孩子挤在一张大通铺上,一个简易卫生间建在操场,条件很差。所谓教学楼,就是几间简陋的房子,课桌椅陈旧不堪,更别提先进的教学设备。

  如今农村娃们能够用上崭新的教室和宿舍,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些都得益于近年来一批重大教育工程的实施。2009年,国务院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用三年时间,对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当年财政新增专项资金8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校舍安全改造。2010年,启动实施第二期“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央投入50亿元,重点改善学校食宿条件。2011年,又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央投入168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寄宿条件建设。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有了安全、舒适的学校。

  舒缓的音乐铃声在校园响起,孩子们飞奔出教室,来到食堂,享受学校的免费午餐,冬瓜丸子、肉末茄子、米饭加西红柿鸡蛋汤,孩子们吃得不亦乐乎。汤坪小学6年级学生张登琴和学前班的弟弟张登奎坐在一起,张登琴边吃边给弟弟擦去嘴边的米饭粒,“爸妈在外地打工,我们在学校吃饭,他们很放心。早餐有牛奶和鸡蛋,中餐、晚餐有肉和蔬菜,而且还是免费的,比家里吃得都好!”

  宁陕的农村孩子享受到“蛋奶工程”和“营养补助”提供的一日三餐已有四年。而从去年起,全国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国家补助的营养餐。2011年秋季学期,国务院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60亿元,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每天提供标准为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覆盖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

  “儿童时期的营养改善是最具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马冠生说,这些孩子成年后收入可提高10%,如果再考虑到GDP的增加、贫困救助资金的减少,这种收益就更加可观。儿童营养补助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重大措施。

  据了解,我国1.3亿农村中小学学生中,有3000多万在学校住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有了营养补助计划,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了全面改善,孩子们在学校吃上了热饭、热菜、热汤,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跟踪调研显示,陕西省“蛋奶工程”每天为每位中小学生提供一盒牛奶、一个鸡蛋,实施区域学生的平均身高增长了近4厘米,平均体重增加了2公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学生的贫血率有所降低。

  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农村师资队伍正逐步建立,农村孩子的明天充满希望

  2006年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有重大转机的一年。除了《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外,针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师素质不高、补充困难等问题,教育部等四部门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截至去年,全国共聘用特岗教师49870人,覆盖21个省份的16536所农村学校。

  贾亚娟是宁夏固原寨科中学的一名特岗教师,2008年从宁夏师范学院毕业后,她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应聘来到西海固贫瘠的山区。贾亚娟家在甘肃,每次假期回家要走340多公里,坐一整天的车,即便如此,她也从来没有后悔到农村任教。按照计划,任教三年期满后,贾亚娟于去年转为正式编制,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寨科中学通过特岗计划共招到六位教师,全部为大学毕业生,不仅解决了学校招不到老师的难题,还使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为了更好落实特岗计划,全国各地都采取行动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湖北省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吸引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三年,到2011年底,2万多名“资教生”和“特岗生”充实到全省83个县(市、区)的1300多个乡镇学校任教。2012年起,湖北开始实施“农村学校启明星计划”,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从城镇学校选派500名左右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150个左右启明星团队,到农村乡镇以下学校任职任教,帮助农村学校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从2009年起,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2010年、2011年,中央还安排资金20亿元,专门用于改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条件。各地也都开展了改革工作,农村教师收入得到切实保障。

  原有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老旧化是农村教育面临的又一难题。“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应运而生。在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2011年,该“计划”还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行了50-80学时的针对性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同时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让更多农村地区教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促进了中西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农村作为义务教育的“短板”,得到了力度空前的投入。工作不留“死角”,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优质均衡教育,成为一个可期待的蓝图

  “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所谓均衡化,就是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在有学上的基础上,还要上好学。”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09年提出的要求,同时标志着国家将推进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2010年,“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目标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

  2011年,教育部分别与各省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双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特别是明确了省级人民政府的责任,构建起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形成了分县域、分年度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原有项目力度持续加大,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各地为“补齐”农村教育短板不遗余力。海南省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在县城附近建起了标准化学校,用于接收信息闭塞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边远村庄的中小学生,为贫困地区孩子提供与城镇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四川省成都市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方式,投资14.5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415所,惠泽96%的乡镇和85%的农村学生。山西省晋中市在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中,对农村、山区薄弱初中予以倾斜,并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在城区学校借读的农村学生“回流”,消除城区大班额现象,解决了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办学难以为继的问题。

  城市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的两个特殊群体。目前,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局面已经形成,这得益于2001年制定的“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方针。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国家同样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关爱服务体系,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特别是心理健康得到了全面关注。此外,国家还积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2010年、2011年,中央共安排41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000所。特殊困难群体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均衡教育的阳光。农村义务教育不留“死角”,“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均衡教育”成为一个可期待的蓝图。

上一篇:《唐朝诡事录》剧情解析:苏无名开棺验尸,云游僧人浮出水面
下一篇:如懿传大结局:如懿悲凉下线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