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关于他的美学特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8
手机版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大众熟悉的民间爱情故事,流传千年,传承至今已被人们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但是,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的影响力最大,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一致好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也被称为“千年来最伟大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之一。它以梁祝的爱情传说为题材,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愿。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和陈刚共同完成,作品创作于1959年,当时他们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作品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梁祝》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不仅与其中西结合的表现方式有关,而且与它在美学方面的造诣密不可分。艺术作品只有唤起人们美的感受,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才能跨越国界、走进人们心中。美感态度最大的特点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在聆听这首曲子时,听众会把所有精神都倾注在音乐本身,曲子对于听众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奏出的或凄婉或急促的曲调,让人们忘记曲子之外的世界,意识被占据,脱离了抽象思考,人们以直觉感受到音乐形象带来的美感。专注于优美的曲调和震撼的旋律中的人们,感受到的是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样的欣赏不带任何功利目的、脱离了世俗现实的爱情观念。

  审美主体在美感经验中,会把自己的情感移注于物,同时吸收物的精神和姿态于自身,物我的生命与情趣会进行往复交流。人们聆听这首协奏曲时,会自然而然地将爱情的甜蜜美好、失去爱人的痛楚和绝望等情绪情感倾注到乐曲中,而音调或优美或凄怆的变化,旋律、节奏的跌宕起伏,也让聆听者感受到曲调中梁祝相识、相知、相爱过程中的各种情感。

  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往往会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景象,会在心中创造出一些相关的形象或意象。这首曲子的引子部分,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以双簧管奏出了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人们欣赏时,很自然地联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梁山伯与祝英台柔情细语、真挚对话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主部表示出梁祝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副部的节奏明朗、欢快,不再是柔美的音调,改用活泼的小快板,使旋律欢快、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让人民联想到梁祝携手共读、同欢同乐的愉快生活。审美主体的联想和意象的创造,是一种艺术创造,并且这种艺术创造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在《梁祝》的创作中,主要体现为作曲家创作过程中的想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是一种回想或凑合以往意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再现的想象,但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要依靠创造的想象。《梁祝》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充分利用了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中,联想作用很重要。虽然联想有时会妨碍美感,但它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离不开知觉和想象,因而也就不能离开联想。尤其是类似联想,“一切移情作用都起于类似联想”[4]。作曲家在把一个爱情故事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充分发挥想象,对不同的人物性格采用了不同的音乐色彩和不同的形式。例如,梁山伯和祝英台诉说时分别用大提琴和小提琴来比拟,音乐成为一种饱含情感的语言,似乎在述说故事,述说人物,作曲家的想象塑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鲜明的性格,赋予了音乐强大的生命。

  总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能够在世界乐坛造成重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创作者的创新理念和艺术造诣的升华。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内涵,创作者对于爱情和世界的理解和体验都倾注在音乐中,唤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情感,给人们带来崇高的审美体验和心灵的震撼。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创“精武门”3人,霍元甲陈真成经典,为何《霍东阁》一直没人翻拍?
下一篇:《侏罗纪世界2》:电影中的人类比恐龙更应灭绝【荔枝娱评】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