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8
手机版

  要理解并读懂戈蒂叶《<莫般小姐>序》序言的话,我想最开始必须要从戈蒂叶本人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环境及其本人的履历与性格说起。

  1825到1835年这十年期间,理想主义者在法国大革命失败后,这些英雄的后代们面对现实的极端的不满与失落,让他们迫切的需要从心灵中寻找一个支点与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就戈蒂叶本人而言,他便是典型的英雄的后代,先学画,深受一代浪漫主义大家雨果的影响,弃画从文,加入浪漫主义阵营,在创作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发展总结,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明确唯美主义口号,固然唯美主义并非其首创,在柏拉图的《大大希庇阿斯》篇中,美不是适当的,不是有用的,在康德的美是无功利的等都带有了明显的唯美主义关的倾向。

  在戈蒂叶的唯美主义观点中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艺术是无功利的。

  在序言中,戈蒂叶说艺术“不是任何从本质上使人类开化和进步的东西”。“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以为这表明了某种需要,而人的需要就像他那样可怜的、残缺不全的本性一样,是卑鄙无耻,令人恶心的。”固然我们现在对于这类观点已经在理论上表示认可,但就其实际而言,而今的文学艺术大都打上了利益和功利的烙印,是而今的文学不是真正的文学,亦或者说文学本身有着其功利的使用属性?这个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分辨清楚的了。

  序言中还说,“在莫里哀的作品中,道德总是受到羞辱和沉重的打击,正是道德戴上了绿帽子。”他还认为,与其说是文学为道德的败坏负责,社会更应该对于文艺负责,这里就有了一个矛盾了,其一方面强调文艺与道德无关,一方面却又说社会的败坏影响了文学,而事实上唯美主义的产生本来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反叛与寻求树立壁垒高墙而隔绝世事的一种产物,当然也不排除戈蒂叶对于文学本身的真正价值的追求与倾向。

  

  其次,艺术是唯美是求的,形式至上。

  之所以把唯美是求和形式至上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都反映了作者对于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在戈蒂叶看来,唯有艺术和美才是能经受时间考验,值得人们献身的东西。他认为,美在于造型,在于形式。这些或许与他本人画家出身有关,也或者有对于现实的另一种反叛的体现,但我认为更多的应当是体现了戈蒂叶本人对于文艺的真谛及其永恒的一种探讨。

  美的永恒是一直颇有争议的问题,而戈蒂叶的唯美主义观点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由古典文论向现代文论的一个过渡期,固然都有承认其对于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后世的如直觉主义、象征主义、印象派等诸多的文艺流派与大家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总体而言都认为唯美主义是脱离现实、脱离社会道德的,必然会随着王尔德的败诉而销声匿迹的一个流派。然而,真正的唯美主义必然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其间对于文学本质的思考有着永恒的光辉。

  什么才是永恒的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著作,其反应历史与社会的深度都是值得肯定的,而在戈蒂叶的眼中,所有的内容如瓶中装的是什么酒一样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质,过期,只有其外在的承载,其完美的形式可以永葆。我们不妨顺着戈蒂叶的思想,和他一起去建立这样一个没有政治,没有道德好恶的世界,在文字的字句之间得到一个永恒的享受,尽其欢愉,或体刹那之永恒?

  唯美主义的兴起被视为西方文艺自觉的体现,纯文学与文学的社会性的探讨一时风行,特立独行喜欢猩红色,穿着红背心的戈蒂叶是一个天真的而又热情洋溢的诗人与作家。事实上我国的魏晋何尝没有视道德宗法如无物的阮籍、嵇康?但那是否就是真的对于社会对于道德的蔑视呢?这点鲁迅在他的论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对于形势的追求,在明是前后七子,格调论,甚至宋江西诗派的案头文人之作,晋陶潜的隐逸之诗也应当是戈蒂叶文学追求的另外几种折射吧?

  不管怎样,唯美主义者以其独有的文学姿态横亘于世界文学史上,其特有的文学风格开启并还将影响着后世诸代,引领着文人们对于文学真谛的思考与对于永恒的追求。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七夕档大片云集,《哪吒》口碑炸裂,《使徒行者2》预售夺第一!
下一篇:徐静斐:徐悲鸿长女,曾因母亲做他人情妇拒绝相认,90岁离世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