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资本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8
手机版

  一、欧洲人的目标是贸易,而不是土地

  17世纪欧洲人的帝国情结从征服与统一欧洲转向海上贸易帝国的创建,所有想成为帝国的新兴势力都已明白,帝国未来不在于去无谓地征服新的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或者传说中隐秘的黄金国,帝国的未来在于贸易。欧洲人的帝国观念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土地不再是唯一的财富来源,贸易成为另一种财富的源泉。因此,海上帝国或者贸易帝国成为欧洲人的梦想,欧洲人的视野从陆地转向海洋。

  资本积累的逻辑成为引领殖民帝国创建的发动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各国争相垄断商业通道,向北美等“无主土地”移民、开矿、开垦种植园。国际法与海洋法的奠基人荷兰人格劳秀斯是商业帝国理论的创始人,为荷兰人的商业扩张提供了法律依据。他认为,国家与个人在道德上没有明显差别,二者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目的而使用暴力。由此,格劳秀斯证明私人贸易公司和传统欧洲主权国家一样有权发起战争。格劳秀斯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支持下撰写《海洋自由论》一书,攻击葡萄牙对海洋的垄断权,他坚持认为,任何人可以自由航行到任何地方,从而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扩张提供理论依据。

  格劳秀斯在欧洲,多国均势体系从意大利半岛而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主权国家原则。但是欧洲主权国家之间的竞争却促动了殖民帝国的形成,各国都在担心如果哪个国家在扩大政治与经济实力的竞争中落后,将不仅面对竞争对手失去优势,而且会在总体上走上没落之路。只有在争取世界经济中最诱人的份额和最重要资源与市场的竞争中胜出,才能够作为自主政治力量生存下来。海外殖民扩张虽然不能终止欧洲国家的好战倾向,但是却能够转移好战潮流,简而言之,冷酷的殖民战争是合理的,胜利者将获得有争议的殖民地,失败者则获得不太理想的殖民地而得到安慰。

  二、资本是殖民扩张背后的逻辑

  殖民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帝国与领土国家之间的桥梁,欧洲国家在欧洲建立起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而在海外却建立起来庞大的殖民帝国,一方面,这是欧洲国家自身能力的释放,另一方面,则是欧洲竞争与角逐的产物。这一历史进程则在无意之中传播了现代国家的理念,为日后国家组成的世界奠定了基础。殖民帝国与传统帝国不同之处在于:“在传统的大帝国形成过程中,统治空间先于商业空间产生,而近现代欧洲的大多数帝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在殖民帝国中,资本逻辑优先于领土逻辑,资本的本性在于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只要能够获得利润,殖民帝国不愿意承担殖民地的额外成本。英帝国一直梦想在不付出殖民统治代价的前提下榨取印度的商业财富,而实际上,它建了一套较之于新兴的资本主义霸权更接近于传统帝国主义的、以聚敛财富为目的的军事专制暴政。

  大英帝国在资本主义法则的基础上建立领土帝国的企图注定会失败,或至少会遭遇到不可逾越的矛盾的阻碍。殖民帝国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对殖民地进行了竭泽而渔的掠夺和开发,导致殖民地社会失序、经济崩溃,为了继续在殖民地维持统治,宗主国不得不提供最基本的公共物品。殖民帝国虽然要想将本国的政治体制强加于殖民地,但是改造传统社会的成本之高,让殖民者望而却步,殖民者只能依靠当地精英,利用当地的风俗与乡土关系维持统治。

  殖民统治给政府的正式组织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只有在传统秩序有能力维持社会的结构和形式时,殖民统治才有可能存在。宗主国尽量与殖民地保持适度的距离,少量的殖民官员只是殖民地的监护人,而日常行政管理则基本由当地人代理。在非洲更是如此,非洲社会过于分散,难以经受剧烈的变革,因此只有了解非洲社会的运作模式,并且依靠当地人的帮助,欧洲才能在非洲维持有效的统治。这种理论为西方的“间接统治”提供了理论注脚。

  随着殖民地反抗或者过度剥削造成的社会瓦解,殖民帝国不得不向殖民地派驻军队、警察,对殖民地进行直接领土控制。军事征服与资本扩张齐头并进,无独有偶,军事活动高度制度化之际,正是欧洲帝国主义的巅峰到来的时间。在殖民地的重要城市中,高效专业的机构为训练职业军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使殖民者耗费相对少的资源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三、军事开支的激增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兴起

  1700年以后,军事开支的激增促进了以伦敦为中心的金融行业的兴起,它的主要职责是借贷给国家。金融业在军事主义强大的支持下兴盛起来,国家反过来又不断向外拓展。军事主义与帝国主义促使国家形成了外部优先战略,从此国家便侧重于国际权力而忽略了国内经济,国家建设的优先战略与贸易前景也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英镑在全世界的流通成了国家力量的标志,而为强化和支持英镑流通所付出的努力也超过了发展工业。18世纪晚期,英帝国的政策有一个清晰可见的转变:从商业帝国主义到领土帝国。没有英国政府的干预,东印度公司就不会保全它在印度的主导地位,也不能使其转化为印度社会的能力得到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帝国在印度的统治越来越变成了一种传统的军国主义保证。

  伦敦金融城从资本逻辑向领土控制逻辑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权力基础设施,而英国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经济制度方面都占据优势。先进的技术意味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把武装人员输送到世界各个角落的能力。而优越的经济体制有可能为日常的军费开支提供财政支出,并且运用这些军事力量达到威慑性的效果。

  四、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只在1870年之后开始复活,它迅速发展以至于非洲多数地区为几个欧洲列强所瓜分,在亚洲建立起来各种控制形式。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帝国,是传统帝国与资本主义的嫁接产生的怪胎。帝国主义兼具民族国家和帝国两种组织形态的缺点,并且将其最大化。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使得帝国的眼光变得更狭隘,不仅失去了传统帝国兼收并蓄的胸怀,而又把帝国的强权好战方面发展到了极致。

  帝国主义自诞生之日便存在着资本积累逻辑与领土占领逻辑之间的对立与统一,资本积累逻辑要求成本最低,减少之间军事占领的成本,最好是零成本;而领土占领逻辑则需要宗主国从军事、财政等方面采取对外优先的战略,地缘政治的控制要优先于利润的获取。从这个角度讲,帝国主义的兴起与其说是对商业利润的追逐,不如说是对国家荣誉的捍卫。通过在地理空间上的扩张,将过剩资本投入到交通通讯、教育、科研等自然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能够部分地缓解资本主义内在的利润下降或者过度积累的危机。

  五、殖民帝国瓦解,世界进入后帝国主义时代

  20世纪中期后,殖民帝国纷纷瓦解,昔日的殖民地一朝变成政治独立的国家,主权国家取代帝国成为主要的政治组织形态。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成为一股难以逆转的潮流。在殖民帝国崩溃半个世纪之后,帝国在后冷战时代意外回归,与极端全球化论者期待的不同,全球化并没有使民族国家萎缩,相反,民族国家仍然在发挥着全球资本积累所需的无可比拟的强制作用。资本帝国是殖民帝国的变种,保留了通过市场进行生于价值榨取的本质,而抛弃了殖民占领的形式。资本逻辑与领土逻辑,经济力量与超经济力量在资本帝国中得到了辩证地统一。

  伊拉克与科威特面对无处不在的帝国主义的踪影,人们不得不感叹,在现代社会里,只要存在着帝国,不论是有形的帝国还是无形的帝国,就必然会存在着帝国主义,存在着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扩张和霸权。当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国调集大军,荡平异己势力,扶植亲美政府时,帝国的领土逻辑悄悄浮出水面,露出狰狞面目。也许,帝国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宿命。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女孩问:一个人去越南安全吗?越南人:你爱来不来
下一篇:总有一些歌,忘记了原唱,对翻唱过耳不忘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